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运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运动
Události na náměstí Tian an men, Čína 1989, foto Jiří Tondl.jpg
八九民運时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遊行的學生隊伍
日期1953年9月11日 (1953-09-11)至今(69年6个月2周又5天)
地點
起因
狀況進行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运动,常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于1949年建立後一系列反對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倡导实行自由民主人權宪政的持續性政治運動。該運動最早可以追溯到1953年梁漱溟在会议上质疑毛泽东[1]

之后的民主运动有1978-1979年的北京之春、1986-1987年的八六學潮、1989年的八九民運、2000年代初至今各種公民運動及維權活動,自六四事件後由於中共強硬鎮壓及秋後算帳的手段,運動規模變得零散,但2022年末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曾爆發全國性的白紙運動

背景[编辑]

中华民国时期[编辑]

中华民国于1912年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政府,但由于北洋政府虚弱腐败以及民國軍閥混战,对地方并无发展现代化的能力;北伐成功后的國民政府又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民主化并未有效发展。[2]

1945年9月2日,大日本帝國舉行投降儀式並簽署降伏文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但第二次國共內戰緊接爆发。至1949年底,中國共產黨佔據大陆地区並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编辑]

1949-197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泽东長期執政,发起了反右運動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激进政治运动,大量中国人民受到政治迫害非正常死亡[3]

历史[编辑]

北京之春[编辑]

1978年12月5日,在北京的西单民主墙魏京生大字报《第五个现代化》可以看作是这个运动的开始。魏京生在这份大字报中称现代化最关键的是将权力保持在劳动人民手中,但共产党被一些保守人物控制,人民必须通过一个漫长的和可能流血的斗争来推翻这些保守人物。魏京生以反革命罪被判15年徒刑,并于不久后流亡美国

改革開放後[编辑]

1978年12月18日-12月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邓小平取代時任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成為實際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期間,邓小平與胡耀邦等人主導了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糾正了國內因文革所造成的混亂局面。

鄧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提出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論。改革開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重建,推行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提倡民主集中制。1986年邓小平主张启动政治體制改革,但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民主化改革止步不前。[4]

1986年12月5日,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因不滿西市區人大代表選舉問題,聯合其他高校共4,000餘名學生遊行爭取民主選舉,爆發了八六學潮[5],蔓延全國的城市,學生們要求加快民主化進程。

改革开放衍生的問題如官倒腐败特權等,普世價值的衝擊,社會貧富差距等因素导致了1989年的学生民主运动。学生因政府無作為不回應而不愿退场,6月4日在鄧小平李鵬等中共高層指示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天安门广场學生进行武力鎮壓清场,强制结束了近兩個月的示威,衝突導致數萬名學生市民和數十名解放軍死傷。其中领导學運的学生領袖被迫以政治避难等原因流亡海外,赵紫阳等中共改革派被罢免。這是在國際間極具代表性與知名度的一場中國民主運動,至今仍然是中國大陸最敏感的話題。

2000年代[编辑]

2000年代後中國大陸貧富差距急劇擴大,貪污腐敗環境污染等问题也成为国家难题,政府侵犯公民權利的事件时有发生,且對社會投入的資源较少、社會微觀管理能力较弱,導致國內民意不满,每年都会出现民众抗议性质的“群體性事件”。

然而,依托于中国大陸經濟相对稳定的发展以及中國大陸當局強大的維穩力量,虽然国内群体性事件多发,但民众对共產黨政權持普遍乐观看法。在美国独立研究机构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发布的国家发展方向满意度调查中显示,87%的中国大陸民众对国家目前发展方向持满意的态度,是在所调查所有国家中满意度最高的[6]

2010年代[编辑]

自2012年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當局不理會國際的反對聲音,進一步推行維穩措施打壓中國民主運動[7][8]

香港作為目前中国政府實際治理区域中实行相對民主制度的地区之一。很多政黨與團體會在香港抗議示威,中國很多事件(劉曉波入獄等)最先在香港舉行抗議,每年六四天安门事件的同日香港维园都有纪念活动,惟上述地区仅有。但自2020年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均以“COVID-19防疫”相关原因,不予批准纪念活动。[9]

2020年代[编辑]

2022年,由于习近平的连任追求和清零政策,中国出现许多抗议事件。如2022年1月14日,有一位身穿西裝的男子在深圳罗湖口岸附近街头手持横幅标语,高呼“打倒习近平!反对修改宪法!”隨即一群警察將其按倒,西裝男子被按倒時還挣扎着呼喊,“如果习近平连任,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完了。”[10]當年10月又發生北京四通桥抗议,與11月底因新疆嚴厲清零政策導致2022年新疆烏魯木齊高層住宅樓火災,民眾聚集街頭紀念並抗議,手持象徵言論自由的白紙,或揮舞國旗,訴求解封、復工、復產以及要求政府做出變革,引發全國性大規模抗議遊行的白紙運動

2023年2月8日、15日,湖北省武汉市退休人員因不滿政府推行醫保改革中減少每月個人賬戶補貼金額之政策,進而發起示威游行

評價[编辑]

支持观点[编辑]

目前在中国大陸现行政治体制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幾乎是成为公务员必经之路。在大学期间,成为一名学生党员亦是常见现象。但实际上,现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接受中共的政治理念。而这其中,部分人对于中国共产党部分的做法持有异议。而有些人甚至持反共立场。而对于不忠于中共理念的党员,多以两面人称呼。无论是学生党员或担任公职的党员,持有反共、反中思想者不在少數。党员公开表达反共情绪亦非个案,其中就有毕福剑酒桌唱戏事件以及任志强事件。香港《东方日报》认为,中共“两面人”的问题,不僅表明中共內部存在眾多的“隱性兩面人”,同時也表明不少人加入中共只为前途投机,甚至表示中共到底有多少“两面人”“只有神知道”。[11]

反对观点[编辑]

对于中国的民主化运动,中国官方一直以“摸着石头过河”理论为基础,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没有现成道路,同时反对西方的政治模式,以及對中共內部的風險因素進行處理以反制。

  • 《中国政治改革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一文写到:“对于执政者而言,他们要推动政治改革,必须对改革的风险进行评估,没有谁有决心去推动一项风险极大、不确定性很强的改革政策和措施。退一步讲,即便西方民主制度很好,也未必在中国就能推行,因为有不少发展中国家搞了西方的民主,也并没有变得像西方那样政治廉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世界范围看,选择了西方民主制度,又能搞得比较好的国家,除了东亚的日本、韩國和新加坡,以及少数几个靠资源(例如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国家(当然,未必所有这类国家运用西方民主制度都是成功的,成功的国家也有不是采用西方民主制度的),几乎就没有了。而这几个国家搞的民主,与西方式的民主,实际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都带有自身明显的痕迹。所以,在现有状况下,推动变革力度很大的改革措施,可能性不大,渐进的改革是首要选择。”[12]
  • 中国大陆媒体《环球时报》在赵紫阳逝世十周年(2015年)时发表社评,指“25年来中国按照赵和他智囊们在重大关头所反对的政治路线和哲学,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最敏感的问题,中国奉行‘不争论’政策,中国把行动和不断取得的成就作为了对那些问题的回答。”该评论还称未来修改这一评价的空间,很可能远远小于因时过境迁事情被淡化、人们更多记住一位老同志曾经所做好事的空间。[13]
  • 从2017年開始,中共中央政府也越加重視和警惕國內政治圈子可能出現的政治兩面人問題,並展開壓制行動以加強國家集權[14]中纪委亦重視上述的政治兩面人問題[15]。 部分民運人士如王丹也憂慮中共對雙面人的反制也會削弱民主運動能夠獲得內部人士串連的可能 [16]
  • 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表示中國是民主國家。[17]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翁衍慶. 中國民主運動史:從延安王實味爭民主到西單民主牆. Taipei: 新銳文創. 2016. 
  2. ^ BBC驻台湾记者, 萧霭君. 特写:中华民国留下了什么样的历史遗产?. BBC News 中文. [2018-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1) (中文(简体)). 
  3. ^ 魏昂德: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5-07-22 [2018-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1) (中文). 
  4. ^ 赵紫阳与邓小平的两条政改路线.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4-12-15 [2018-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中文). 
  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事记·1986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 2014-03-24 [2015-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0) (中文(简体)). 
  6. ^ 皮尤报告.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7. ^ 人权组织:习近平治下中国宗教自由状况不断恶化. 美国之声中文网. 2015-09-24 [2018-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8. ^ 联合国评定中国酷刑状况前夕 "国际特赦"提交报告批人权恶化. Radio Free Asia. [2018-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9. ^ 六四32周年全程直击:当局严防死守 维园内空无一人,香港街头灯光萤萤 - BBC 中文网. BBC 中文. [202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9) (中文(中国大陆)). 
  10. ^ 中共二十大报道:北京街头惊现反习横幅 激发强烈震撼. [202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1. ^ 党员博士生精日 官场两面人辈出. 東網. 2018-04-26 [2018-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4) (简体中文). 
  12. ^ 中国政治改革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201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中文(中国大陆)). 
  13. ^ 环球时报评赵紫阳病逝10周年:官方沉默也是态度. [201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3) (中文(中国大陆)). 
  14. ^ 王寿林. 人民日报新知新觉: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人民网,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04月04日 07版). 2018-04-04 [2018-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3) (中文(中国大陆)). 
  15. ^ 2018反腐败新动向:中纪委剑指“两面人两面派”. 中国新闻网. 2018-01-17 [201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3) (中文(中国大陆)). 
  16. ^ 王丹. 谁是中共内部的“两面人”?. 自由亚洲电台. 2018-01-19 [2018-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3) (中文(简体)). 
  17.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