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流,是一种常见的围棋布局,因为由中国棋手首先进行深入研究并大规模应用而得名。

起源[编辑]

早在御城棋时代,著名日本棋手本因坊道策就曾下出过类似布局,但是由于当时没有贴目规则,黑棋无须追求布局速度,故而此后并无人加以研究。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五、十六日,第一屆日本最強決定賽,吳清源執黑對藤澤朋齋,於棋盤右側走出類似布局,惟右上以小目加高目一間締角。

1965年,以陈祖德为代表的中國棋手经过深入研究后,在日中交流比赛中开始使用这一布局。

1970年后,日本棋手也开始采用这一布局,并称之为“中國流”。

基本型[编辑]

中国流由位、同向小目,以及靠近小目一路的三路子组成。

2016年3月10日韓國職業九段棋士李世乭(이세돌)在南韓首爾出戰人工智能程式 AlphaGo。

第二局 AlphaGo 在黑13下出中國流,令全世界的觀戰棋迷眼睛為之一亮。

一般而言,人類在黑5或黑7就會下出中國流。

也有走在a位的变种,称为高中国流

特点[编辑]

中国流是一种追求效率,同时兼顾实地和势力的布局,它省略了小目一子的守角,直接在边上进行展开。如果对方在B或C位挂角的话,将遭到严厉攻击。因此,力量大的棋手,如加藤正夫等比较喜爱中国流。现代围棋中,白棋多从E位一带着手,限制中国流的发展,并伺机打入黑棋阵势。

近來也很流行白棋D掛右上角,黑棋若一間跳應,則白直接點三三轉換的下法。

相对于低中国流来说,高中国流更加重视向中央的发展,羽根泰正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变种[编辑]

迷你中國流[编辑]

  • 黑3、5、7即為迷你中國流,在形態上相似,其主要行棋方式與目的與中國流相同。近多為韓國所用,因而被認為是韓國人發明;但實際上,早在棋聖道策時代道策下讓子棋就經常使用,酒井猛九段所著《玄妙道策》中寫道:「道策持白讓對手使兩子的情況下,為了不使局勢落後而寬大構陣,等待對手侵入再加以修理的戰法。三百年前道策流的戰法,正是中國流的前身」,下圖為1682年道策讓小川道的兩子的布局,即為迷你中國流。

高中國流[编辑]

相對於低中國流來說,高中國流更加重視向中央的發展,羽根泰正是這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中國流的應對(AI研究)[编辑]

星位可用多種方法侵消,小目部位以星位靠(四四打入)爲新研究方向。[1]適用中國流及其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