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中國術數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中國
China satellite.png
China dragon.svg 中国主题

術數,或稱之為數術,是中華文化中將陰陽五行八卦干支九宮音律方位時辰四季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北斗九星七政四餘二十八宿十二生肖三十六禽等,加以對應、組合,形成一套藉以預測命數運勢和人事吉凶的理論體系和技藝。

在明朝白話小說《封神演義》中,其主人公姜子牙不但能收妖,還稱自己善能風水,又最精命理,開了間命館,能替人算命(八字)、卜卦(文王課)和看相(手相面相[1]。按照五術中命、卜、相的分法,術數中的「命」指的是預測一個人整體命運的好壞,用的是子平八字五星推命(果老星宗、天官五星)、太乙命法紫微斗數羅洪先續道藏)、八卦遊年[2]九宮行年[3]演禽術一掌金[4]範圍數前定數大定數河洛理數鐵板神數之類,「卜」偏重於預測事情的成敗吉凶,從先秦的龜卜蓍筮星占擇日望氣解夢,漢代的京房易太玄數式占日语式占太乙英语Tai Yi Shen Shu六壬遁甲[5]讖緯,隋唐的五兆卜法雷公式日语雷公式,宋代的皇極數,一直到後世的文王課梅花易數小六壬,其他還有風角鳥情占棋占逆刺占射覆測字求籤擲筊降乩等,「相」包含相墓相宅的風水,看手相面相骨相的相術,及近代的姓名學日语姓名判断等。

數術在古代是以掌管天文觀測以計算曆法的「」官,以及掌管徵兆解讀以占測未來的「」官為源流[6],並和跳舞娛神的「」官、禱祠告神的「」官,救助性命的「」官,共用某些共通的文化要素和世界觀。在分類上有時也將之併為一類,如漢書·藝文志將厭劾、祠禳等巫、祝使用之巫術,視為雜占一類,七錄將術數、方技合併為術技錄,後漢書·方術列傳所列人物為通曉醫學、卜筮、星相等技術的人,道教的道藏也將各式各樣的數術、醫術、仙術匯聚在一起。另外,在古代兵書、農書一類的著作中,通常會涉及到關於數術、祭祀、法術、醫方一類的內容。

數術反映了古代文化對生命和宇宙模式的看法,可為古代思想史的研究對象。其中也包含了古代對算數曆法天象地理的認識,因此也是科學史科技史的研究對象。此外,更是古代巫師道士知識體系的組成部分,能成為宗教史研究的重要課題。

古代對數術的批評,上可追溯至《荀子[7]王充的《論衡》,中有呂才的〈敘宅經〉〈敘祿命〉〈敘葬書〉,下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子部術數類》。近代由於科學知識的發展和傳播,數術的社會影響力、強制力和宗教一樣已大幅降低,成為一種個人愛好的精神寄託、求個好運的心靈指引。

歷史[编辑]

先秦[编辑]

漢代[编辑]

代人認為從萬事萬物的形象、變化中得其數學之規律,能用以推測國運和人事吉凶,稱「律曆之數,天地之道也」[8],並且出現了很多相關著作。這類著作叫做術數或數術。著名的有《漢書‧藝文志》內《數術略》,為七略之一,包括了110種著作,2558卷。《數術略》又分為天文、曆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六類。

唐代[编辑]

宋代[编辑]

方法[编辑]

術數的方法和理論脫胎自易經陰陽八卦和戰國時期的五行生剋學說,不同的術數有不同的占卜、推算方式,也有各自的理論模型,大致上可以統整為五術中的命、卜、相這三種類型。歷史上流傳過多種術數,到現代仍在流傳,為較多人研習的有:八字算命紫微斗數果老星宗鐵版神數文王課梅花易數六壬奇門遁甲擇日姓名學日语姓名判断相術風水等等。

中國術數以五行生成數九宮卦氣四正卦十二消息卦日语十二消息卦六日七分)、納甲日语納甲納音等為主要理論。

參考來源[编辑]

  1. ^ 封神演義》:子牙曰:「你那裏曉得甚麼,我善能風水,又識陰陽。」馬氏曰:「你可會算命?」子牙曰:「命理最精,只是無處開一命館。」正言之間,宋異人見馬氏、孫氏與子牙說話,異人曰:「賢弟,方纔雷響,你可曾見些甚麼?」子牙把收妖之事說了一遍。異人謝曰:「賢弟這等道術,不枉修行一番。」……那人無法,見劉乾凶得緊,只得進子牙命館來。那人是個公差有緊急事,等不的算八字:「看個卦罷。」扯下一個帖兒來與子牙看。子牙曰:「此卦做甚麼用?」那人曰:「催錢糧。」子牙曰:「卦帖批與你去自驗。此卦逢於艮,錢糧不必問。等候你多時,一百零三錠。」……子牙曰:「小娘子,借右手一看。」妖精曰:「先生算命,難道也會風鑑?」子牙曰:「先看相,後算命。」
  2. ^ 陳于柱. 敦煌寫本《祿命書·推人遊年八卦圖(法)》研究.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 抄寫於五代之際的敦煌寫本《推人遊年八卦圖(法)》,是中國古代祿命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底本至遲在晉宋時期即已創製。此類寫本以遊年八卦為命理基礎,以人生行年中的交往、出行、疾病醫療為主要占卜事項。 
  3. ^ 九宫行年法. 一種以九宮為形式,推算人一生中某些年份的吉凶禍福的推命方法……早期載錄九宮算命的古籍多已失傳,現只有《永樂大典》中存《九宮八卦遁法秘書》二卷,不著撰者名氏,以干支推人休咎,係陰陽家神煞說,當為後世所作。敦煌伯三八三八有《推九宮行年法》,可見唐代曾流行以九宮形式推人行年運氣的算命術數。 
  4. ^ 看命一掌金. cbeta(《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5. ^ 中國考古網. 汝陰侯漢墓式盤占盤. 
    《四庫全書·太乙金鏡式經》:「《漢志》五行家有《太乙陰陽》二十三卷,當即太乙家之書,然已佚不傳。惟《周易乾鑿度》有太乙行九宮法」。
    《四庫全書·六壬大全》:「六壬與遁甲太乙世謂之三式,而六壬其傳尤古……《吳越春秋》載伍員范蠡雞鳴、日出、日映、禺中四術,則時將加乘,與龍、蛇、刑、徳之用,一如今世所傳。而《越絶書》載公孫聖亦有今日壬午時加南方之語,其事雖不見經傳,似出依託,然趙煜、袁康皆後漢人,知其法著於漢代也」。
    《後漢書·方術列傳》:「其流又有風角、遁甲、七政、元氣、六日七分、逢占(逆刺占)、日者、挺專(筳篿、筳篅)、須臾、孤虛之術,乃望雲省氣,推處祥妖,時亦有以效於事也」。李賢注:「遁甲,推六甲之陰而隱甲也。今書《七志》有《遁甲經》。」
    《四庫全書·遁甲演義提要》:「考《大戴禮》載明堂古制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文,此九宮之法所自昉,而易緯乾鑿度載太乙行九宮尤詳,遁甲之法,實從此起。……考《漢志》所列惟《風鼓六甲》、《風后孤虚》而已,於奇遁尚無明文。至梁簡文帝樂府始有三門應遁甲語,《陳書·武帝紀》遁甲之名遂見於史,則其學殆盛於南北朝」。
    《抱朴子·外篇》:「晚學風角、望氣、三元、遁甲、六壬、太一之法,粗知其旨,又不研精」。
  6. ^ 《隋書·經籍志》:「是以聖人推其終始,以通神明之變,為卜筮以考其吉凶,占百事以觀於來物,覩形法以辨其貴賤。周官則分在保章、馮相、卜師、筮人、占夢、眡祲,而太史之職,實司總之。」
    《漢書·藝文志》:「數術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職也。」
  7. ^ 姚海濤. 荀子對數術的系統批判——以占卜、相術、厭劾祠禳為中心. 周易研究. 2020. 
  8. ^ 《漢書·律曆志》:「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順性命之理也……夫推曆生律制器,規圜矩方,權重衡平,準繩嘉量,探賾索隱,鉤深致遠,莫不用焉。度長短者不失豪氂,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權輕重者不失黍絫。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大於千,衍於萬,其法在算術。宣於天下,小學是則。職在太史,羲和掌之。……五聲之本,生於黃鐘之律。九寸為宮,或損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九六相生,陰陽之應也。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律以統氣類物,一曰黃鐘,二曰太族,三曰姑洗,四曰蕤賓,五曰夷則,六曰亡射。呂以旅陽宣氣,一曰林鐘,二曰南呂,三曰應鐘,四曰大呂,五曰夾鐘,六曰中呂。有三統之義焉。其傳曰,黃帝之所作也。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陰,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十二律定。」
    《後漢書·律曆志 》:「古之人論數也,曰「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然則天地初形,人物既著,則筭數之事生矣。記稱大橈作甲子,隸首作數。二者既立,以比日表,表即晷景。以管萬事。夫一、十、百、千、萬,所同用也;律、度、量、衡、曆,其別用也。故體有長短,檢以度;物有多少,受以量;量有輕重,平以權衡;聲有清濁,協以律呂;三光運行,紀以曆數:然後幽隱之情,精微之變,可得而綜也」。
    《淮南子·天文訓》:「道曰規,道始於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以三參物,三三如九,故黃鍾之律九寸而宮音調,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黃鍾之數立焉。……律之數六,分為雌雄,故曰十二鍾,以副十二月。十二各以三成,故置一而十一,三之,為積分為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黃鍾大數立焉。……古之為度量輕重,生乎天道。黃鍾之律修九寸,物以三生,三九二十七,故幅廣二尺七寸。音以八相生,故人修八尺,尋自倍,故八尺而為尋。……其以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為六十音,因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當一歲之日。故律曆之數,天地之道也。」

相关条目[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術數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