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運動
(重定向自中文運動)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6年12月23日) |
中文運動是1970年香港學界為爭取中文能享有官方語言地位的社會運動。
背景[编辑]
1841年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后,英语为有法律效力的语言。而殖民地政府各种与华人有关的通告、告示多数都会有中文版本,但一切法律文件以英文书写方具法律效力。不过,虽然没有法定地位,但中文在港英治下的香港社会广泛应用,港英政府亦奉行自由港原则,尊重华人的生活方式,因此香港的中文媒体、中文电影等等中文应用都非常发达,从1930年代第一部粤语电影开始,香港便一直是粤语电影的中心,香港人讲粤语的人数,亦长期占绝大多数,自开埠以来,香港的中文报纸等媒体,亦长期是华人世界最发达的中文媒体。1960年代,香港政府成立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大学,成为香港当时的两所大学。 香港在1967年接连发生暴动后,社会上的知识分子认为政府应加强与香港本地市民的沟通,构建更加和谐的香港社会环境[1][2][3][3][4]。
过程[编辑]
中文运动最先由专上学生发起,在1968年由学界成立委员会向政府争取中文法定语文定位。[1][2][3][3][4][5][6][1][2][3][3][4]
1969年,香港首個烽煙節目《太平山下漫步》誕生,市民可以透過該節目與政府官員溝通。
1970年,政府成立委員會研究公事上使用中文。
1972年,鍾士元成為首名在立法局會議使用中文的議員。
结果[编辑]
1974年,政府立法通過中文與英文享有同等法律地位。
另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 1.0 1.1 1.2 So, Daniel, W. C. Hong Kong. Dickson, Peter; Cumming, Alister (编). Profiles of language education in 25 countries : overview of phase 1 of the IEA language education study. The Mere (Berkshire, England):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6: 41–46. OCLC 37562639.
- ^ 2.0 2.1 2.2 香港法例第1109章《香港中文大學條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弁言(e)節
- ^ 3.0 3.1 3.2 3.3 3.4 3.5 鄺, 健銘. 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 香港: 天窗. 2015. ISBN 9789888292264.
- ^ 4.0 4.1 4.2 李敏剛. 中文之為大學理想. 獨立媒體. 2015-09-17 [2017-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5).
- ^ 1967年有關「中文運動」的報章社論. [202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 ^ Chen, Ping. Chapter sixː language policy in Hong Kong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before July 1, 1997. Gottlieb, Nanette; Chen, Ping (编). Language planning and language policy: East Asian perspectives. Richmond (Surrey, United Kingdom): Curzon. 2001: 111 – 128. ISBN 0700714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