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 | |||
---|---|---|---|
R.O.C. Air Force Academy | |||
![]() 中華民國空軍官校校徽 | |||
创建时间 | ![]() | ||
学校类型 | 國立,軍事院校 | ||
校长 | 唐洪安(空軍少將) | ||
校址 | ![]() | ||
網站 | https://www.cafa.edu.tw/ | ||
|

AT-3教練機尾翼的空軍官校校徽。
系列条目 |
中華民國軍事 |
---|
![]() |
臺灣軍事 |
臺灣現行軍事編制 |
臺灣主題 |
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R.O.C. Air Force Academy),簡稱空軍官校、空官,為培養中華民國空軍軍官的專門學校。
沿革[编辑]
- 1928年10月:國民政府於南京市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創立航空隊。
- 1929年6月: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航空隊奉令改組為航空班,以南京市復成橋前工業學校為校址。
- 1931年:航空班改隸國民政府軍政部航空署,改為「軍政部航空學校」,以杭州市筧橋為校址。
- 1932年8月:軍政部航空學校擴大組織,改為「中央航空學校」,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兼任校長。
- 1932年9月1日:中央航空學校正式成立,定每年9月1日為校慶。
-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航空學校遷至雲南昆明,1938年7月改為「空軍軍官學校」。抗戰勝利後遷回筧橋。
- 1946年:空軍總司令部成立,空軍軍官學校改隸空軍訓練司令部。之後因國共內戰爆發,空軍軍官學校於1949年遷往臺灣,並於臺灣省高雄縣岡山鎮(今高雄市岡山區)現址復校。
- 1960年9月:空軍官校改制為四年制大學教育,之後開始招收高中畢業之飛行專業軍官班。
- 2008年6月:空軍官校招收女性正期班學生。
職階[编辑]
- 校長 空軍少將
- 副校長 空軍少將
- 教育長 空軍上校
- 政戰主任 空軍上校
- 飛行訓練指揮部指揮官 空軍少將(副校長兼任)
- 空軍雷虎特技小組
- 空軍第十一基地勤務大隊
- 憲兵第十中隊
教學單位[编辑]
一般教學部 | 航空太空工程學系 | 航空機械工程學系 |
---|---|---|
航空電子工程學系 | 航空管理學系 | |
應用外語系 |
通識教育中心 | 數理組 | |
---|---|---|
社會科學組 |
飛行訓練指揮部 | 基本組 | 模擬機訓練組 |
---|---|---|
戰鬥組 | 空運組 | |
教訓組 | 國軍空勤人員求生訓練中心 |
歷任校長[编辑]
中央航空學校時期[编辑]
歷任 | 任期時間 | 校長姓名 | 備註 |
---|---|---|---|
第一任 | 1928年10月10日—1929年 7月 2日 | 張靜愚中將 | |
第二任 | 1929年 7月 2日—1931年 6月13日 | 黃秉衡中將 | |
第三任 | 1931年 6月13日—1932年 8月13日 | 毛邦初中將 | |
第四任 | 1932年 8月31日—1934年 4月12日 | 蔣中正特級上將 | |
第五任 | 1934年 4月12日—1936年 2月24日 | 周至柔中將 | 调航空委员会主任 |
第六任 | 1936年 2月24日—1936年 8月 1日 | 陳慶雲中將 | |
第七任 | 1936年 8月 1日—1937年 5月 6日 | 黃光銳中將 | |
第八任 | 1937年 5月 6日—1938年 4月 1日 | 陳慶雲中將 |
空軍軍官學校時期[编辑]
歷任 | 任期時間 | 校長姓名 | 備註 |
---|---|---|---|
第一任 | 1938年 4月 1日—1947年 9月30日 | 蔣中正特級上將 | |
第二任 | 1947年10月 1日—1950年 3月31日 | 胡偉克中將 | |
第三任 | 1950年 4月 1日—1952年 2月29日 | 毛瀛初中將 | |
第四任 | 1952年 3月 1日—1953年 9月30日 | 方朝俊中將 | |
第五任 | 1953年10月 1日—1954年11月30日 | 陳有維中將 | |
第六任 | 1954年12月 1日—1955年 9月30日 | 楊紹廉中將 | |
第七任 | 1955年 9月 1日—1962年 2月 7日 | 陳御風中將 | |
第八任 | 1962年 2月 8日—1964年 5月15日 | 李向陽中將 | |
第九任 | 1964年 5月16日—1967年 5月15日 | 姜獻祥中將 | |
第十任 | 1967年 5月16日—1968年 4月25日 | 陳漢章中將 | |
第十一任 | 1968年 4月26日—1970年10月15日 | 畢超峰中將 | |
第十二任 | 1970年10月16日—1972年 5月31日 | 姚兆元中將 | |
第十三任 | 1972年 6月 1日—1975年 7月31日 | 張麟德中將 | |
第十四任 | 1975年 8月 1日—1977年 7月 5日 | 郭汝霖中將 | |
第十五任 | 1977年 7月 6日—1979年 8月10日 | 趙子清中將 | |
第十六任 | 1979年 8月11日—1981年 3月20日 | 王德輝中將 | |
第十七任 | 1981年 3月21日—1982年11月30日 | 陽雲鋼中將 | |
第十八任 | 1982年12月 1日—1985年 1月31日 | 羅化平中將 | |
第十九任 | 1985年 2月 1日—1986年 8月31日 | 唐 飛中將 | |
第廿任 | 1986年 9月 1日—1989年 3月31日 | 袁行遠中將 | |
第廿一任 | 1989年 4月 1日—1990年 8月31日 | 欒 勤中將 | |
第廿二任 | 1990年 9月 1日—1993年12月31日 | 夏瀛洲中將 | |
第廿三任 | 1994年 1月 1日—1995年 7月31日 | 陳肇敏中將 | 首位臺灣本省籍校長 |
第廿四任 | 1995年 8月 1日—1996年12月31日 | 王文周中將 | |
第廿五任 | 1997年 1月 1日—2000年 1月31日 | 陳盛文中將 | |
第廿六任 | 2000年 2月 1日—2002年 4月30日 | 任渝生中將 | |
第廿七任 | 2002年 5月 1日—2003年 4月30日 | 嚴 明中將 | 後任中央軍校校友總會長 |
第廿八任 | 2003年 5月 1日—2004年12月31日 | 彭勝竹中將 | 後任國安局長 |
第廿九任 | 2005年 1月 1日—2006年 7月31日 | 雷玉其中將 | |
代理 | 2006年 8月 1日—2006年10月31日 | 李天翼中將 | 首位代理校長 |
第卅任 | 2006年11月 1日—2008年 3月15日 | 廖榮鑫少將 | 降為少將缺 後任經濟部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第卅一任 | 2008年 3月17日—2009年 5月31日 | 唐齊中少將 | |
第卅二任 | 2009年 6月 1日—2011年 2月16日 | 田在勱少將 | |
第卅三任 | 2011年 2月17日—2013年 2月28日 | 柯文安少將 | |
第卅四任 | 2013年 3月 1日—2014年 6月30日 | 朱玉志少將 | 曾支援國家地理頻道製拍「臺灣菁英戰士:傲氣飛鷹」 後任職經濟部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第卅五任 | 2014年 7月 1日—2015年 6月18日 | 張延廷少將 | 空軍官校63期 後任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室次長、空軍司令部副司令 |
第卅六任 | 2015年 6月18日—2017年 9月30日 | 彭明陽少將 | 空軍官校64期 |
第卅七任 | 2017年10月 2日—2018年11月30日 | 王天祜少將 | 空軍官校66期 曾任空軍司令部少將副參謀長暨航空科技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
第卅八任 | 2018年12月 1日—2020年 7月31日 | 楊靜瑟少將 | 空軍官校68期 後任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室次長 |
第卅九任 | 2020年 8月 1日— | 唐洪安少將 | 空軍官校68期 |
校徽涵義[编辑]
一、橡樹葉象徵自強不息之意義。
二、飛機機翼象徵八一四航空救國精神。
三、藍色象徵蔚藍天空。
四、整個校徽圖案象徵空軍筧橋精神。
校旗[编辑]
以中華民國空軍軍旗製作,左邊加綴「空軍軍官學校」白底黑字。
- 青天白日國徽象徵軍人效忠國家,保衛國家疆域之意涵。
- 飛鷹雙翅:飛鷹是飛行速度最快、膽量最大的鳥類,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空軍都用飛鷹當成象徵,在空軍軍徽的飛鷹代表「有我無敵,冒險敢死」之精神。
- 國花梅花象徵克服惡劣環境、堅忍不拔之精神,代表國軍軍人有克服自然堅忍不拔之毅力,為救國戰勝一切的本能,贏得最後之勝利。
- 嘉禾代表祥瑞及豐收戰果之意。
校歌[编辑]
空軍官校校歌,由劉雪庵(盦)作曲,蔣中正頒詞。
歌詞:
得遂凌雲願,空際任迴旋,報國懷壯志,正好乘風飛去,長空萬里復我舊河山,努力,努力,莫偷閒苟安,民族興亡責任待吾肩,須具有犧牲精神,憑展雙翼,一衝天。
榮譽徽[编辑]
- 空軍軍官學校學生佩掛榮譽徽章,授予入伍成績合格者,並於新生入校後滿一年,升上二年級前頒發。
- 象徵成為肩負「榮譽」、「責任」、「國家」的官校生。
知名校友[编辑]
交通[编辑]
高雄市公車 西後協:8017(岡山轉運站-台鐵新左營站),8018(捷運南岡山站-南寮),紅73B(岡山轉運站-阿蓮區公所)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 |
相關條目[编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