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徒会
成立時間 | 1927年1月4日 |
---|---|
創始人 | 剛恆毅 |
類型 | 天主教男修會 |
總部 | ![]() 臺北市士林區華岡路2號 |
總會長 | 張少麟神父 |
標語 | 基督的愛催迫著我們(拉丁語:Caritas enim Christi urget nos) |
網站 | www |
主徒會(拉丁語:Congregatio Discipulorum Domini,簡稱CDD)是天主教男性修會,也是中國的第一個本土修會。由剛恆毅創辦於河北宣化,後因國共內戰被迫撤出中國大陸。現今其主要服務全球華人地區的天主教會,總會院則設於臺北陽明山山仔后。
歷史[编辑]
1922年,義大利籍的剛恆毅總主教出任首任駐華宗座代表。剛恆毅赴任之時,即洞悉中國為文化古國;他因此認為欲發揮福傳功能得在思想上先讓當地大眾心服。當時,中國多個在地天主教會雖歷史悠久,但主事者皆非當地人;他認為此乃天主教會在中國無法落地生根之主因。於是,剛恆毅於1927年開始從事主徒會之創辦事業。 1927年,剛恆毅在宣化城外購置一片溪畔的谷地,並在其上興築一組中國式建築,以準備據此創立中國神職修會培育本土神職人員;日後,當地成為主徒會母院愛瑪塢會院之所在地。同年1月4日,教廷批准成立主徒會;隨後,主徒會在宣化代牧區正式成立,以文化傳教為使命,並奉「宗徒之後」榮福童貞聖母為修會主保。
1948年,中國共產黨因國共內戰逐漸領有整個中國大陸,修院被迫解散;同時,多位會士被逮捕或遇害。 1949年,主徒會將總會院遷往臺灣臺北,並在總會長郭若石總主教所主持之臺北總教區從事福傳工作,也到高雄、基隆興建聖堂。
1950年代,該組織更將恆毅中學復校於新北市新莊區,並興辦臺灣首份公教刊物《恆毅雙月刊》。[1]
此後,由於無法在中國大陸進行傳教工作,該組織主要以臺灣及海外華人教友為服務對象;該組織選派會士先後至印尼和馬來西亞創辦學校和聖堂,其服務區域遍布臺灣、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地。
1989年,會士裴尚德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擢升為北京教區正權主教。
2006年3月22日,會士姜明遠於聖油彌撒中就職繼任為趙縣教區主教。[2]
因其前期成員均為華裔會士,2010年,主徒會全體大會通過決議向所有種族開放。[3]
組織[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恆毅雙月刊 Costantinian Bimonthly. sites.google.com. [2017-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 ^ 《我的心不是火热的吗?(主徒会会士圣召故事)》,刚恒毅研究中心,PJ,2013,P.288。
- ^ 非华裔首次出任主徒会总会长 - 本社新闻. archive.is. 2015-01-24 [2017-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4).
外部連結[编辑]
- 主徒會總會網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主徒會馬來西亞省會網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主徒會馬來西亞省會的Facebook專頁
- 主徒會Blog:愛瑪塢的行動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恆毅之友”協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恆毅雙月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