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30°28′56″N 117°48′16″E / 30.48222°N 117.80444°E / 30.48222; 117.80444
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山势雄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有“东南第一山”之称。
古拜经台
肉身殿
九华山汉时称陵阳山,南朝时梁陈间,以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天宝 (唐朝)年间诗仙李白数游九华山后,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九子山”改为“九华山”。
唐开元年间(719年),新罗国(韩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年,99岁圆寂,因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中记载的地藏菩萨,僧众尊他为地藏菩萨应世,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九华山由此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受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感召,自唐以来,寺院日增,僧众云集,香火之盛甲于天下。明清时达到鼎盛。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万余樽。
九华山文化底蕴深厚。晋唐以来,陶渊明、李白、费冠卿、杜牧、苏东坡、王安石等文学家,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等书法家,留下了关于九华山很多作品。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写下了数十首赞美九华山的诗篇,“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被誉为九华山的“定名篇”。
九华山现存文物2000多件,历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500多篇,书院、书堂遗址20多处,包括唐代贝叶经、明代大藏经、血经,明万历皇帝圣旨和清康熙、乾隆墨迹等。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
九华山历代高僧辈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肉身,现有5樽可供观瞻,其中明代无瑕和尚肉身被崇祯皇帝敕封为“应身菩萨”,1999年1月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
九华山大愿宝殿
九华山在鼎盛时期盛时有寺庙300余座,现在开放寺庙有93座,其中国家重点寺庙9座,省级重点寺庙30座,佛像万余尊,文物2000余件,僧尼700余人。
九华山间,处处有景,人移景换,清代时概括有“九华十景”。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编辑]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九華山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链接[编辑]
|
---|
| 共306家(更新至2021年6月) | | | | | | 华东(96) |
---|
| 上海 4 | |
---|
| 江苏 25 | |
---|
| 浙江 19 | |
---|
| 安徽 12 | |
---|
| 福建 10 | |
---|
| 江西 13 | |
---|
| 山东 13 | |
---|
|
| | 中南(67) |
---|
| 河南 14 | |
---|
| 湖北 13 | |
---|
| 湖南 11 | |
---|
| 广东 15 | |
---|
| 广西 8 | |
---|
| 海南 6 | |
---|
|
| | | | |
|
Template:中国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