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普凡德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亚历山大·普凡德尔Alexander Pfänder,1870年2月7日—1941年3月18日),出生于伊瑟隆, 在慕尼黑去世。德国哲学家,慕尼黑现象学派成员。

生平[编辑]

普凡德尔出生于伊瑟隆,并在慕尼黑度过了他的整个学术生涯。在慕尼黑,普凡德尔是西奥多·利普斯的学生,也是慕尼黑现象学小组的创始成员之一。作为一名教授,普凡德尔大力推广了一种与胡塞尔“先验”向度有所不同的现象学并卓有成效。普凡德尔早期对意愿(1900)的现象学分析实际上早于胡塞尔《逻辑研究II》(1901)中的突破性成就。尽管他具备作家和老师的天赋,但普凡德尔并没有像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1927)一样显著的成就,因此被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后续发展所掩盖。可惜的是,普凡德尔对各种现象——例如意愿和态度(Gesinnungen)的详细分析也都被忽视了。此外,他对“知性心理学”概念的发展也值得关注,但这由于《人的灵魂》(1933)这一书过时的主题也未被人注意。

著作[编辑]

  • Phänomenologie des Wollens: Eine psychologische Analyse (1900)
  • Logik (1921) English translation: Logic Frankfurt, Ontos Verlag, 2009.
  • Die Seele des Menschen (1933).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