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济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 |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 (2022年6月26日) |
经济学 |
---|
![]() 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地圖(2019年) |
![]() |
佛教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学的一种精神和哲学方法,[1]研究人类思想的心理学和指导经济活动的情绪,特别是焦虑、愿望和自我实现原则等概念,属于非主流經濟學。在其支持者看来,佛教经济学旨在消除在涉及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的人类活动范围内什么是有害和什么是有益的混淆,最终试图使人类在道德上成熟。[2]
参考资料[编辑]
- ^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 Maintenance Mod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September 2, 2009,.
- ^ Payutto, Ven. P. A. Buddhist Economics - A Middle Way for the Market Place (PDF). [2022-06-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08).
外部链接[编辑]
- The Reality and Diversity of Buddhist Economic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Wolfgang Drechsler
- Buddhist Economic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Rufus Pollock
- Indias-New-Economic-Model-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Buddhist-Wa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harma Economics by Susmita Barua
- http://www.urbandharma.org/udharma5/buddhisteco.html#Prefa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