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普西-皮赫克瓦湖
外观
佩普西-皮赫克瓦湖 楚德-普斯科夫湖 | |
---|---|
![]() 2016年NASA拍摄的佩普西-皮赫克瓦湖卫星地图 | |
坐标 | 58°41′N 27°29′E / 58.683°N 27.483°E |
湖泊类型 | 淡水湖 |
主要流入 | 埃馬河、韋利卡亞河、阿維河 |
主要流出 | 纳尔瓦河 |
集水面积 | 47,800平方千米 |
所在国家 | 爱沙尼亚、俄罗斯、 拉脱维亚、白俄罗斯 |
表面积 | 3,555平方千米 |
平均深度 | 7.1米 |
最大深度 | 15.3米 |
水体体积 | 25立方千米 |
岸长1 | 520千米 |
表面海拔 | 30米 |
岛屿 | Piirissaar、Kolpin、 Kamenka |
定居点 | 穆斯特韦、普拉加、卡拉斯泰 |
位置 | |
![]() | |
1岸长衡量标准不定。 |
佩普西-皮赫克瓦湖(愛沙尼亞語:Peipsi-Pihkva järv),俄罗斯称之为楚德-普斯科夫湖[1](俄语:Чудско-Псковское озеро),是欧洲最大的跨国湖泊,位于爱沙尼亚和俄罗斯边境。湖泊面积为3,555平方公里,是欧洲排在俄罗斯拉多加湖与奥涅加湖、瑞典维纳恩湖和芬兰塞马湖之后第五大淡水湖,平均水深7.1米,最深处15米。湖面海拔为30米。[2]
春汛时湖区沿岸大部分低地被水淹没,冬季结冰期长达6个月,解冻后可以通航。有30条河流注入此湖。纳尔瓦河源自此湖北端,向北流入芬兰湾。湖内盛产鳊鱼及鲈鱼等。[2]
1242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诺夫哥罗德军队在在冰封的湖面上击败條頓骑士团,史称“冰上战役”[2]。
湖名及湖面各部分的名称
[编辑]爱沙尼亚人称整个湖为佩普西-皮赫克瓦湖,俄罗斯人称此湖为楚德-普斯科夫湖或普斯科夫-楚德湖。湖名中的“楚德”源自楚德人,俄罗斯人将历史上居住在爱沙尼亚、卡累利阿及俄罗斯西北部的波罗的芬兰人称为楚德人[3]。
此湖划分为三个湖面。北边最大的部分称为佩普西湖或楚德湖。南边较小的部分称为皮赫克瓦湖或普斯科夫湖。联接南北两部分的狭长湖面称为莱米湖(愛沙尼亞語:Lämmijärv)或乔普洛耶湖(俄语:Тёплое озеро)。这部分湖的温度比北边高,爱沙尼亚语名和俄语名的意思都是“暖水湖”。
在中文及其他语言里,佩普西湖或楚德湖也可能用来指代整个湖面。
图集
[编辑]-
穆斯特韦港
-
爱沙尼亚考克西村附近的沙滩和森林
-
俄罗斯库涅斯季附近的湖岸
-
爱沙尼亚皮里斯岛上旧礼仪派的村庄及教堂
-
爱沙尼亚穆斯特韦南边的湖岸
-
爱沙尼亚卡拉斯泰镇上空照
-
俄罗斯格多夫附近的湖岸
-
爱沙尼亚湖边的吕布尼察村
参考文献
[编辑]- ^ 俄罗斯面积最大的八个湖泊. 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 2023-11-15 [2025-04-22] (中文).
- ^ 2.0 2.1 2.2 雷敏. 楚德湖.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 (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网络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文(中国大陆)).
- ^ Peipsi järv. Dictionary of Estonian Place Names. Tallinn: Eesti Keele Instituut. [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