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
仅供参考,並
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侧入体位
側臥、側進式、側入體位(日语:側位,可包括前側位、後側位)或“小湯匙偎合”(英语:spooning-the spoons position)是一種男女依偎纏綿的形容[參 1],意指女人側躺,男人也同方向像是側邊疊合排列的小湯匙般[參 2],彼此側臥擁抱(cuddle),或用於行房姿態的描述。
有醫師建議想生女孩的夫妻,採用交合較淺的姿勢,比如“側臥位”或“後側位”:[參 3]
側臥位[编辑]
“側臥位”(前側位、対面側位):男女均側臥,彼此面對面,可以互相擁抱、親吻、愛撫。
後側位[编辑]
“後側位”(背面側位):女性側臥,稍微向後翹起臀部,男性由後側交合。男方可將手繞過女方腋下,對女性乳房愛撫。此體位亦適用於夫妻雙方體型差別較大時,使用此體位時,女性容易感到極度的舒適敏感而潮濕,容易到達高潮。
- 標準式-女方側躺,在頭的下方墊枕頭作為支撐。而男方以跪坐的方式交合。
- 直角式-女方側躺,一手抵住床將頭抬起,一隻腳沿著床面伸展,另一隻腳呈90度舉向空中,與身體垂直。而男方以跪坐姿勢,並抱著女方高舉的腿。
- 背對式-與後側位稍有不同,女方上半身背對男方,只有下半身是側躺,雙腿以90度的方式於床上伸展。而男方以跪坐姿勢。
- 抱胸式-女方側躺,將膝蓋靠住胸口抱住;而男方跪坐在女方小腿旁,從側面交合。是一種容易懷孕的姿勢。
適用性[编辑]
- 緩解背痛的不同姿勢
對於不耐屈曲型(通常在彎腰摸腳趾時會疼痛加劇,久坐後也會背痛)這類背痛者,有研究認為應避免側姿。[參 4]
此外,針對另外一種不耐伸展型的背痛者(可能在平臥或趴臥時感到疼痛),有研究認為側姿較其他體位更能緩解疼痛。[參 5][參 6]
傳統文獻[编辑]
傳統漢字古籍記載[參 7]有若干描述妇人採側臥位姿的變換。
“
|
「一益曰固精。[參 8]
- 令女側臥張股,男側臥其中,行二九數,數畢止。
- 令男固精,又治女子漏血。日再行,十五日愈。」[註 1]
|
”
|
- “固精”式(女方側臥張股、前側位)中醫學認為能刺激八髎穴[註 2],有助於活化骨盆腔,改善有些女性經血量多或斷斷續續的症狀[註 3]。
- 而男方若能調節紧张程度、適度延緩動作(此式動作以男方控制為主)避免早發性射精,對前列腺亦有保健效益。
“
|
「三益曰利藏。[參 8]
- 令女側臥,屈其兩股,男橫臥,卻刺之,行四九數,數畢止。
- 令人臟氣和,又治女門寒。日四行,二十日愈。」[註 5]
|
”
|
- “利藏”式(女方併腿屈膝、後側位)是相當深入的姿勢。中醫學認為可使尾骶骨的長強穴[註 6]、髀關節、大腿骨幾個相關肌肉群如梨狀肌、內閉孔肌等受到帶動,間接影響膀胱括約肌。有助改善男性遺精。
“
|
「四益曰強骨。[參 8]
- 令女側臥,屈左膝,伸其右股,男伏刺之,行五九數,數畢止。
- 令人關節調和,又治女閉血。日五行,十日愈。」[註 7]
|
”
|
- “強骨”式(女方屈左膝、後側位)對女性作用部位是以右側阴道壁為主。
- 中醫學認為許多女性疾病[註 8]起因於經血瘀積阻塞,若以相關穴位讓氣血通暢就能對治。
“
|
「五益曰調脈。[參 8]
- 令女側臥,屈其右膝,伸其左股,男據地刺之,行六九數,數畢止。
- 令人脈通利,又治女門辟。日六行,二十日愈。」[註 9]
|
”
|
- 相對於“強骨”式的“伏刺”,“調脈”式的動作(“據地刺之”)較劇烈。研究認為若男方適度操作,對阴茎背[註 10]、阴茎左右側的血液循環有幫助。此外,由於交合部位不深(女方屈右膝、前側位),可藉陰蒂等敏感部位的性刺激對治阴道乾澀[註 11],並活化女方左側阴道壁等區域。
- 此外,研究認為,若女人腹腰較冷(即氣血循環不良),配合行使此式或有暖腹的功用[註 12],效果則因人而異,甚至能改善懷孕困難及習慣性流產等狀況,對增加受孕機會有所幫助。[參 9]
- 對身材較纖細的女人而言,相較於正常體位,若女方轉側身,並將其中一隻腳舉高,也可減少承受男方身體的重量[參 10](男方約呈跪姿、臀部懸空在上)。
- 鴛鴦合
「十、鴛鴦合:
- 令女側臥,舉兩腳安男股上,男於女背後騎女下腳之上,豎一膝置女上股……」
- 驥騁足
「十九、驥騁足:[註 13]
- 令女仰臥,男蹲,左手捧女項,右手擎女腳……」
参考资料[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