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工業國組織
![]() |
七国集团 |
---|
|
「Group of Seven」的各地常用別名 | |
---|---|
中国大陸 | 七国集团 |
臺灣 | 七大工業國組織 |
港澳 | 七國集團 |
八大工業國組織(簡稱「G8」),2014年起因俄羅斯會籍被凍結而復稱七大工業國組織,簡稱「G7」,為世界上主要的已發展國家所組成的國際建制,創始於1973年,目前成員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及日本。
該組織源於法國舉行的第1届六国集团峰会。1976年,加拿大加入,改稱七大工業國組織。1997年,俄羅斯加入,於1998年起稱八大工業國組織。
2009年,在美國舉行的二十国集团匹茲堡峰會上,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宣布,G20已取代G8的主要功能,成為協調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論壇。[1][2][3][4]儘管如此,G8仍繼續舉行。
2014年,俄羅斯於克里米亞危機中占領克里米亞半島及介入頓巴斯戰爭,被凍結會籍至今[5][6][7],因而改稱為G7。
目录
歷史[编辑]
七大工業國組織始創於1973年的五大工業國組織(簡稱「G5」),始創國有5個,包括美國、日本、西德(現今的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於1975年加入成為六大工業國組織(簡稱「G6」)。其後加拿大於1976年加入,成為七大工業國組織(簡稱「G7」)。七國集團是八國集團之前身,係西方幾個主要工業化「民主」國家會晤和協調政策之論壇,由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和加拿大組成,每年召開首腦峰會商討國際社會面臨之主要政治和經濟問題[8]:42。
七國集團成立於1970年代,由於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經濟形勢持續惡化,接連發生「美元危機」、「石油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使得西方主要工業化國家經濟萎靡不振[8]:42。俄羅斯於1991年起參與G7峰會的部份會議,直至1997年,被接納成為第八個成員國,正式成為八国集团(简称「G8」)[9]。其實八國集團中俄羅斯對如何處理全球經濟事務並沒有太多發言權,全球經濟治理事實上還是七國集團在主導[8]:14。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接受克里米亞公投後,將其併入俄羅斯,七國就將俄羅斯從八國集團踢出去[8]:14。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半島及介入頓巴斯戰爭,被凍結會籍至今。因此重新恢复為七大工業國組織,「G8」亦名存實亡。
欧洲联盟及其前身歐洲共同體,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但不能成为主席国或举办峰会,一次特別的例外是2014年第40届峰会舉行地點原為俄羅斯的索契,但因俄羅斯被凍結會籍,最後改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舉行。成為有史以來欧盟第一次成为主席国并主办峰会。
成員[编辑]
美國(創始成員)
日本(創始成員)
德國(創始成員)
法國(創始成員)
英國(創始成員)
義大利(1975年加入至今)
加拿大(1976年加入至今)
(1997年加入,2014年会籍被冻结)俄羅斯
歐盟(非正式成員)
被凍結會籍的國家[编辑]
俄羅斯(會籍遭凍結)[编辑]
俄罗斯是当今发展中国家裡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G8裡唯一的發展中国家,其重工业享誉世界。俄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石油、冶金、化工、机械、造船、纺织、木材加工、汽车、食品、核能、宇航等。其中核工业和航空、軍火工业居世界第二位。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此外,與另外七國相比,俄羅斯屬於威權主義政體,與其他七國均爲民主國家不同。
2014年2月,俄羅斯併吞烏克蘭克里米亞。同年3月2日,G8其餘七國及歐盟同意凍結俄羅斯會籍[10]。後來,意大利外交部長费代丽卡·莫盖里尼及其他意大利官員,還有東西方研究所董事會成員沃爾夫岡·伊申格爾認為應恢复俄羅斯在組織中的會籍。2015年4月,德國外交部長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表示,如果《明斯克協議》得到實施,歡迎俄羅斯回歸。2016年,他補充道“主要國際矛盾如果沒有俄羅斯不能夠解決”,而在2017年,七國集團國家正考慮俄羅斯回歸組織。同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呼籲俄羅斯回歸集團,表示俄羅斯的參與“對中東多重危機的解決至關重要”。2017年1月,意大利外交部長安傑利諾·阿爾法諾表示意大利希望“和俄羅斯回復八國集團的模式,結束冷戰氛圍”。2017年1月13日,俄羅斯宣佈永久退出八國集團。儘管如此,德國自由民主黨黨魁兼聯邦議院成員克里斯蒂安·林德納表示應該歡迎普京加入七國集團談判桌,“和他會談,而不是談論他”,“不能讓所有事情都依賴克里米亞的局勢”。2018年4月,德國政治家、聯邦議院議員莎拉·瓦根克内希特和亞歷山大·格拉芙·拉姆多夫表示應歡迎俄羅斯回歸組織,出席2018年在加拿大舉行的峰會:“俄羅斯最快應該在6月再次出席峰會”,因為“只有俄羅斯才有可能為歐洲和中東帶來和平”。美國總統唐納·川普也認為俄羅斯應該回歸八國集團,他的呼籲受到意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支持[11][12]。後來,七國集團的四名歐洲成員國、加拿大和日本對此並不認同。多個成員國迅速拒絕了川普的建議后,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表示俄羅斯聯邦對回歸不感興趣,二十國集團才是重點[13]。2018年加拿大峰會的最終聲明中,七國集團宣佈,因明斯克協定未能完全實施,將恢複制裁,對俄羅斯採取進一步限制[14][15]。
目前俄羅斯已視G20作爲主要的國際外交平台,因此現時並無重新加入G8的意願。
意義及內容[编辑]
高峰會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每年該七(八)大世界經濟先進國的領袖與歐洲聯盟官員在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年會前舉行會談。
自1998年後,峰會成為該七(八)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年度高峰會議,由七(八)國輪流擔任主辦國(轮值国),主辦國的領袖成為該年會議的非正式主席(轮值主席)。與會國领袖會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交流意見。
2009年後,該峰會在經濟事務上的主要功能已被二十国集团(G20)峰會取代。[1][2][3][4]
首脑峰會[编辑]
每年首腦峰會的主辦國由成員國輪流接任,下表列有過去峰會的舉辦地。
G6峰會:1975年;G7峰會:1976年至1997年,2014年至今;G8峰會:1998年至2013年
屆次 | 舉行日期 | 主辦國 | 主办国首脑 | 主辦地 | 官方網頁及备注 |
---|---|---|---|---|---|
第1屆 | 1975年11月15日至17日 | ![]() |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 | 朗布依埃 | |
第2屆 | 1976年11月27日至28日 | ![]() |
杰拉尔德·福特 | 波多黎各圣胡安 | 註:首次G7峰會 |
第3屆 | 1977年5月7日至8日 | ![]() |
詹姆斯·卡拉汉 | 倫敦 | |
第4屆 | 1978年7月16日至17日 | ![]() |
赫尔穆特·施密特 | 波恩 | |
第5屆 | 1979年6月28日至29日 | ![]() |
大平正芳 | 東京 | |
第6屆 | 1980年6月22日至23日 | ![]() |
弗朗切斯科·科西加 | 威尼斯 | |
第7屆 | 1981年7月20日至21日 | ![]() |
皮埃尔·特鲁多 | 魁北克省蒙特贝洛 | |
第8屆 | 1982年6月4日至6日 | ![]() |
弗朗索瓦·密特朗 | 凡爾賽 | |
第9屆 | 1983年5月28日至30日 | ![]() |
罗纳德·里根 | 弗吉尼亞州威廉斯堡 | |
第10屆 | 1984年6月7日至9日 | ![]() |
玛格丽特·撒切尔 | 倫敦 | |
第11屆 | 1985年5月2日至4日 | ![]() |
赫尔穆特·科尔 | 波恩 | |
第12屆 | 1986年5月4日至6日 | ![]() |
中曾根康弘 | 東京 | |
第13屆 | 1987年6月8日至10日 | ![]() |
阿明托雷·范范尼 | 威尼斯 | |
第14屆 | 1988年6月19日至21日 | ![]() |
布赖恩·马尔罗尼 | 安大略省多倫多 | |
第15屆 | 1989年7月14日至16日 | ![]() |
弗朗索瓦·密特朗 | 巴黎 | |
第16屆 | 1990年7月9日至11日 | ![]() |
乔治·H·W·布什 | 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 |
第17屆 | 1991年7月15日至17日 | ![]() |
约翰·梅杰 | 倫敦 | |
第18屆 | 1992年7月6日至8日 | ![]() |
赫尔穆特·科尔 | 慕尼黑 | |
第19屆 | 1993年7月7日至9日 | ![]() |
宫泽喜一 | 東京 | |
第20屆 | 1994年7月8日至10日 | ![]() |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 那不勒斯 | |
第21屆 | 1995年6月15日至17日 | ![]() |
让·克雷蒂安 | 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 | |
非正式 | 1996年4月19日至20日 | ![]() |
鲍里斯·叶利钦 | 莫斯科 | 註:核子安全特別高峰會議 |
第22屆 | 1996年6月27日至29日 | ![]() |
雅克·希拉克 | 里昂 | |
第23屆 | 1997年6月20日至22日 | ![]() |
比尔·克林顿 | 科羅拉多州丹佛 | |
第24屆 | 1998年5月15日至17日 | ![]() |
托尼·布莱尔 | 伯明翰 | 註:首次G8峰會 |
第25屆 | 1999年6月18日至20日 | ![]() |
格哈德·施罗德 | 科隆 | |
第26屆 | 2000年7月21日至23日 | ![]() |
森喜朗 | 沖繩縣名護市 | |
第27屆 | 2001年7月20日至22日 | ![]() |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 熱那亞 | |
第28屆 | 2002年6月26日至27日 | ![]() |
让·克雷蒂安 | 艾伯塔省卡纳纳斯基斯 | 官方网页 |
第29屆 | 2003年6月2日至3日 | ![]() |
雅克·希拉克 | 埃維昂萊班 | 官方网页 |
第30屆 | 2004年6月8日至10日 | ![]() |
乔治·W·布什 | 佐治亚州 | 官方网页 |
第31屆 | 2005年7月6日至8日 | ![]() |
托尼·布莱尔 | 蘇格蘭格伦伊格尔斯 | 官方网页 |
第32屆 | 2006年7月15至17日 | ![]() |
弗拉基米尔·普京 | 圣彼得堡 | 官方网页 |
第33届 | 2007年6月6日至8日 | ![]() |
安格拉·默克尔 | 海利根达姆 | 官方网页 |
第34届 | 2008年7月7日至9日 | ![]() |
福田康夫 | 北海道虻田郡洞爷湖町 | 官方网页 |
第35届 | 2009年7月8日至10日 | ![]() |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 阿布鲁佐大区拉奎拉 | |
第36屆 | 2010年6月25日至26日 | ![]() |
史蒂芬·哈珀 | 安大略省亨茨維爾 | 官方网页 |
第37屆 | 2011年5月26日至27日 | ![]() |
萨科齐 | 多维尔 | |
第38屆 | 2012年5月18日至19日 | ![]() |
贝拉克·奥巴马 | 戴维营 | |
第39屆 | 2013年6月17日至18日 | ![]() |
戴维·卡梅伦 | 北愛爾蘭弗馬納郡恩尼斯基林 | 官方网页 |
第40屆 | 2014年6月4日至5日 | ![]() ( ![]() |
赫尔曼·范龙佩 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 |
布鲁塞尔 | 官方网页 原主辦地點是俄羅斯的索契,但俄罗斯因非法吞併克里米亞而被凍結會籍,因此改在歐盟的所在地比利時布鲁塞尔主辦。 |
第41屆 | 2015年6月7日至8日 | ![]() |
安格拉·默克尔 | 巴伐利亚州艾茂宮[註 1] | www |
第42屆 | 2016年5月26日至27日 | ![]() |
安倍晉三 | 三重縣志摩市 | www |
第43屆 | 2017年5月26日至27日 | ![]() |
保羅·真蒂洛尼 | 西西里陶尔米纳 | www |
第44屆 | 2018年6月8日至9日 | ![]() |
賈斯汀·杜魯多 | 魁北克省拉马巴克 | g7 |
第45屆 | 2019年8月25至27日 | ![]() |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 新亞奎丹大區比亞里茨 |
取消舉行的峰會[编辑]
屆次 | 原本舉行日期 | 原本主辦國 | 原本主辦城市 | 原因 |
---|---|---|---|---|
第40屆 | 2014年 | ![]() |
索契 | 俄羅斯於克里米亞危機裡的立場和行動被指有違多條國際法和條約,會籍被其他會員國凍結,並把峰會搬至歐盟首府布魯塞爾舉行。 |
各成員國現任虛位元首[编辑]
各成员现任領導人物[编辑]
会籍冻结的成员[编辑]
注释[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1.0 1.1 Michael Lukac. G20 to replace G8 as world's economic coordinat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2009-09-25 (英语).
- ^ 2.0 2.1 G20 to replace G8.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 2009-09-25 (英语).
- ^ 3.0 3.1 Reuters. Inclusive G20 to replace elite G8 permanently. France24. 2009-09-25 (英语).
- ^ 4.0 4.1 G20峰會閉幕正式取代G8 新興國成贏家. 香港: 中國評論新聞社. 2009-09-26 (中文).
- ^ U.S., other powers kick Russia out of G8. CNN.com. 24 March 2014 [2014-03-25].
- ^ Smale, Alison; Shear, Michael D. Russia Is Ousted From Group of 8 by U.S. and Allies. The New York Times. 24 March 2014 [21 December 2015]. ISSN 0362-4331.
- ^ Russia suspended from G8 over annexation of Crimea, Group of Seven nations says. National Post. 24 March 2014 [21 December 2015].
- ^ 8.0 8.1 8.2 8.3 (前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何亞非. 《全球治理與中國的歷史選擇》 初版. 中華書局(香港). 2015.
- ^ G8峰会达成反逃税协定及对叙问题共识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3-25.,亚太日报,2013年6月19日
- ^ Ukraine crisis: Russia scathing about G8 suspension as fears grow. The Independent. 25 March 2014.
- ^ Subscribe to read. Financial Times.
- ^ G7 leaders reject Donald Trump's call for Russia to be reinstated to group.
- ^ hermesauto. Russia brushes off possibility of G-8 return. 9 June 2018.
- ^ Editorial, Reuters. The Charlevoix G7 Summit Communique.
- ^ http://tass.com/world/1008994
参见[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