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的是漢朝到明朝的冀州。關於与「
冀州 (古代)」名称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請見「
冀州 (消歧义)」。
冀州,中国古代的州,辖境在今河北省。
西汉武帝时,置冀州刺史部。其后辖境变化。
唐朝时,治所本在信都县,武德六年(623年),徙治下博县,贞观元年(627年)复故治。龙朔二年(662年)更名魏州,咸亨三年(672年),复故名。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信都郡,后复为冀州。土贡:绢、绵。户十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五,口八十三万五百二十。下辖九县:信都县,南宫县、堂阳县、枣强县、武邑县、衡水县、阜城县、蓚县、武强县。
明朝时属真定府,洪武二年(1369年),州治信都县省入冀州。下领四县:南宫县、新河县、枣强县、武邑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冀州直隶州。
参考资料[编辑]
- 《新唐书·志第二十九·地理三》
- 《明史·志第十六·地理一》
- 《清史稿·志二十九·地理一》
|
---|
| |
---|
| | |
---|
| | |
---|
| | 5郡7縣 |
---|
| | 8郡41縣 |
---|
| | |
---|
| | 6郡16縣 |
---|
| | |
---|
| | 1郡2縣 |
---|
| | 7郡24縣 |
---|
| | 1郡2縣 |
---|
| | 7郡7縣 |
---|
| | |
---|
| | 3郡14縣 |
---|
| | |
---|
| | 6郡35縣 |
---|
| | 5郡15縣 |
---|
| | 4郡21縣 |
---|
| | |
---|
| | |
---|
| | |
---|
|
| | |
---|
| | 20郡65縣 |
---|
| | 8郡14縣 |
---|
| | 5郡7縣 |
---|
| | 8郡41縣 |
---|
| | |
---|
| | 6郡16縣 |
---|
| | 7郡21縣 |
---|
| | 1郡2縣 |
---|
| | 7郡24縣 |
---|
| | 1郡2縣 |
---|
| | 7郡7縣 |
---|
| | 3郡9縣 |
---|
| | 3郡14縣 |
---|
| | 6郡31縣 |
---|
| | 6郡35縣 |
---|
| | 5郡15縣 |
---|
| | 4郡21縣 |
---|
| | 6郡44縣 |
---|
| | 5郡24縣 |
---|
|
| | | | |
---|
| | 20郡65縣 |
---|
| | 8郡14縣 |
---|
| | 5郡7縣 |
---|
| | 8郡41縣 |
---|
| | |
---|
| | 6郡16縣 |
---|
| | 7郡21縣 |
---|
| | 1郡2縣 |
---|
| | 7郡24縣 |
---|
| | 1郡2縣 |
---|
| | 7郡7縣 |
---|
| | 3郡9縣 |
---|
| | 3郡14縣 |
---|
| | 6郡31縣 |
---|
| | 6郡35縣 |
---|
| | 5郡15縣 |
---|
| | 4郡21縣 |
---|
| | 6郡44縣 |
---|
| | 5郡24縣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釋 |
---|
| 注1:列出後梁 龍德三年( 923年)、後唐 清泰三年(936年)、後晉 天福十一年( 946年)、後漢 乾祐三年(950年)、後周 顯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