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簡稱前瞻計畫,是臺灣蔡英文政府推行的經濟建設計畫,期望透過興建及完善各種基礎設施,強化民間投資動能,帶動整體經濟成長潛能[1]。整體計畫包含「綠數水道鄉」五大建設計畫:綠能建設、數位建設、水環境建設、軌道建設以及城鄉建設,規劃以八年時間投入總經費約新臺幣8824億9000萬元的特別預算。行政院認為此計畫可增加民間投資國內生產總值約新臺幣1兆7777億3000萬元[2]。
背景[编辑]
提出[编辑]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兼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在2017年2月6日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中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行政院自3月20日起分別公布各項計畫,並由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林全在3月23日行政院會議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後正式對外宣布[3],行政院於4月5日以核定通過計畫核定本[4]。
特別條例審查[编辑]
公聽會[编辑]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於中華民國立法院交由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聯合審查,並於4月10日至4月20日之間召開六場公聽會[5]。
第一次委員會審查[编辑]
公聽會後,於4月24日進行詢答,並於4月26日廣泛討論及逐條討論。但是在4月26日遭到在野的中國國民黨杯葛,委員會主席邱議瑩於混亂中自行宣布完成審查引發譁然。隔日邱議瑩坦承議事處理程序不周全,重新排定審查[6]。
第二次委員會審查[编辑]
5月3日、4日及8日經濟委員會審查遭到國民黨反對;5月11日朝野協商仍破局,會議由高志鵬逐條宣讀討論到第六條後休息[7];5月15日國民黨仍試圖阻止會議進行,結果由邱議瑩繼續逐條宣讀,並在否決國民黨的異議後完成初審,但全案保留送交朝野協商[8]。
特別預算審查[编辑]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原訂於5月底前送立法院審議[9],但特別條例在立法院第三會期結束前仍未通過。時任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李俊俋6月6日說明立法院將召開三次臨時會,在第一次臨時會鎖定前瞻條例草案與年改,第二次臨時會處理前瞻特別預算案,第三次臨時會盼特別預算案三讀[10]。
2017年7月5日,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11]。
建設計畫內容[编辑]
軌道建設[编辑]
行政院將推動八年期(2017-2024年)的軌道建設,將投入新臺幣4,241.33億元的特別預算,改善城鄉差距,推動包括:「高鐵、臺鐵連結網」、「臺鐵升級及改善東部服務」、「臺鐵鐵路立體化或通勤提速」、「都會區推捷運」、「中南部有觀光鐵路」等五大主軸共38項軌道建設計畫[12][13]。
計畫 | 經費(億元) | 縣市 | 計畫進度 | 類別 |
---|---|---|---|---|
高鐵彰化站與臺鐵轉乘接駁計畫 | 18.92 | 彰化縣 | 已核定 | 高鐵臺鐵連結成網 |
高鐵延伸屏東案站址規劃作業 | 0.08 | 高雄市、屏東縣 | 已核定 | 高鐵臺鐵連結成網 |
高鐵左營站轉乘台鐵至屏東地區服務優化 | 2.46 | 高雄市、屏東縣 | 已核定 | 高鐵臺鐵連結成網 |
臺鐵南迴臺東潮州段電氣化計畫 | 276.13 | 臺東縣、屏東縣 | 已完工 | 臺鐵升級及改善東部服務 |
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 | 410.67 | 花蓮縣、臺東縣 | 分段施工中 | 臺鐵升級及改善東部服務 |
北宜鐵路提速工程計畫 | 0.12 | 臺北市、新北市、宜蘭縣 | 已核定 | 臺鐵升級及改善東部服務 |
臺鐵電務智慧化提升計畫 | 306.10 | 全國 | 已核定 | 臺鐵升級及改善東部服務 |
票務系統整合再造計畫 | 10.74 | 全國 | 已核定 | 臺鐵升級及改善東部服務 |
成立軌道技術研究暨驗證中心 | 41.76 | 全國 | 已核定 | 臺鐵升級及改善東部服務 |
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 | 293.60 | 臺南市 | 施工中 | 鐵路立體化或通勤提速 |
桃園都會區鐵路地下化計畫 | 964.09 | 桃園市 | 已核定 | 鐵路立體化或通勤提速 |
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 | 275.86 | 嘉義市、嘉義縣 | 施工中 | 鐵路立體化或通勤提速 |
臺南市鐵路立體化延伸至善化地區計畫 | 342.49 | 臺南市 | 已核定 | 鐵路立體化或通勤提速 |
大臺中地區山海線計畫第一階段(大甲-追分、大慶-烏日)暨彩虹線系統型式選擇評估 | 616.80 | 臺中市 | 已核定 | 鐵路立體化或通勤提速 |
嘉義縣民雄鄉、水上鄉鐵路高架化綜合規劃 | 0.5 | 嘉義縣 | 已核定 | 鐵路立體化或通勤提速 |
新竹大車站平台計畫規劃 | 0.12 | 新竹市 | 已核定 | 鐵路立體化或通勤提速 |
新北捷運三鶯線 | 502 | 新北市 | 施工中[14] | 都會區推捷運 |
淡海輕軌捷運[15] | 153.06 | 新北市 | 已完工 | 都會區推捷運 |
安坑線輕軌運輸系統[16] | 166.32 | 新北市 | 已完工 | 都會區推捷運 |
桃園捷運綠線[17] | 982.64 | 桃園市 | 施工中 | 都會區推捷運 |
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一階段[18] | 30.60 | 高雄市 | 施工中 | 都會區推捷運 |
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二階段[18] | 272.83 | 高雄市 | 已核定 | 都會區推捷運 |
高雄捷運黃線 | 1454.71 | 高雄市 | 施工中 | 都會區推捷運 |
機場捷運增設A14站[19] | 47.74 | 桃園市 | 施工中 | 都會區推捷運 |
桃園綠線延伸至中壢 | 351.69 | 桃園市 | 施工中 | 都會區推捷運 |
新竹環線輕軌 | 300 | 新竹市 | 已核定 | 都會區推捷運 |
臺中捷運藍線 | 841.64 | 臺中市 | 已核定 | 都會區推捷運 |
臺中捷運綠線延伸彰化 | 138.95 | 臺中市、彰化縣 | 已核定 | 都會區推捷運 |
臺南市先進運輸系統第一期綠線 | 220.93 | 臺南市 | 已核定 | 都會區推捷運 |
臺南市先進運輸系統第一期藍線 | 186.04 | 臺南市 | 已核定 | 都會區推捷運 |
基隆捷運輕軌建設計畫[20] | 81.34 |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 | 已核定 | 都會區推捷運 |
恆春觀光鐵道計畫 [21] | 190.43 | 屏東縣 | 已核定 | 中南部觀光鐵路 |
東港觀光鐵道計畫[22] | 25.25 | 屏東縣 | 已核定 | 中南部觀光鐵路 |
集集線基礎設施改善[23] | 23.63 | 彰化縣、南投縣 | 已核定 | 中南部觀光鐵路 |
雲林糖鐵延伸雲林高鐵站評估規劃[24] | 0.08 | 雲林縣 | 已核定[25] | 中南部觀光鐵路 |
嘉義蒜頭糖廠五分車延駛嘉義高鐵站評估規劃[26] | 0.08 | 嘉義縣 | 已完工 | 中南部觀光鐵路 |
阿里山林業鐵路42號隧道計畫[27][28] | 3.91 | 嘉義縣 | 施工中 | 中南部觀光鐵路 |
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29] | 2.35 | 臺北市、新北市 | 已核定 | 都會區推捷運 |
臺北捷運萬大線第二期 | 1.47 | 新北市、桃園市 | 已核定 | 都會區推捷運 |
綠能建設[编辑]
綠能建設特別預算為243.2億元,預期效益為達成能源轉型,解決臺灣能源問題,將台灣打造成為亞洲綠能產業的重要據點,並於5-10年內於全球綠能產業中使台灣占有一席之地[30]。
計畫[30] | 項目 | 經費 |
---|---|---|
完備綠能技術及建設 | 太陽光電技術平台2年推動計畫、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臺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專區 | 81億元 |
加速綠能科學城建置 | 科學城公建計畫、低碳智慧環境基礎建置 | 117.8億元 |
前瞻技術試驗及健全綠色金融機制 | 綠能科技產業化技術驗證平台、區域性儲能設備技術示範驗證計畫、再生能源投(融)資第三方檢測驗證中心 | 44.4億元 |
數位建設[编辑]
數位建設預計4年花費461億元特別預算,以及年度科技預算共733億元,再加上民間投入2,000億元寬頻建設及200億元內容與服務研發經費,使得2020年數位經濟佔GDP比重25.2%,促成文創及內容產業成為兆元產業[31]。
行政院將「數位建設」定位在加速推動台灣超寬頻網路社會相關碁磐建設,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提升生活品質與安全,並帶動數位文創與內容產業發展,協助達成「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重點目標,以作為台灣產業創新方案之重要推動基礎,實現蔡英文總統「數位國家、智慧島嶼」之國家發展願景[31]。
「數位建設」針對台灣未來發展數位應用必要之重點基礎建設項目,以「數位基礎建設」就是公共建設之創新觀念,規劃「推動網路安全基礎建設,提供網路安心服務」、「完備數位包容,保障寬頻人權」、「發展數位文創,普及高畫質服務」、「建構開放政府及智慧城鄉服務」及「建設下世代科研與智慧學習環境」等五大推動主軸、18項重點建設項目[31]。
計畫名稱 | 子計畫 | 特別預算經費 |
---|---|---|
推動資安基礎建設提供網路安心服務 | 建構公教體系綠能雲端資料中心、強化政府基層機關資安防護及區域聯防、強化防救災行動通訊基礎建置、強化國家資安基礎建設 | 69億元 |
完備數位包容保障寬頻人權 | 提升偏鄉衛生室及巡迴醫療點網路品質、普及偏鄉寬頻接取環境、普及國民寬頻上網環境 | 21.66億元 |
發展數位文創普及高畫質服務 | 國家文化記憶庫及數位加值應用、推動超高畫質電視內容升級前瞻計畫、新媒體跨平台內容產製計畫 | 64.7億元 |
建構開放政府及智慧城鄉服務 | 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建構民生公共物聯網、體感科技基地-體感園區計畫 | 119.23億元 |
建置下世代科研與智慧學習環境 | 建置校園智慧網路建置、強化數位教學暨學習資訊應用環境、高中職學術連網全面優化頻寬提升、建構雲端服務及大數據運算平台、自研自製高階儀器設備與服務平台、園區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 | 185.3億元 |
體感科技園區 | 畫聚焦突破產業發展瓶頸,期望帶動當前物聯網、智慧機械等國家重點產業發展外,也將結合多年來臺灣在發展數位內容產業所累積的堅實基礎與規模(如:3D動畫、建模、Unity 開發工具等) 向前邁進 | 10億元 |
水環境建設[编辑]
水環境建設以「大幅降低淹、缺水風險,擘劃優質水環境」為願景,區分「安全、環境、發展」三大主軸,擘劃安全宜居水環境,加速治水及供水基礎建設,期能達成「穩定供水」、「防洪治水、韌性國土」及「優化水質、營造水環境」等目標[32]。
2017年2月3日行政院院長林全聽取經濟部水利署「全國水環境計畫」簡報後,將此計畫納入前瞻性計畫,並請中華民國經濟部成立跨部會平台。經濟部水利署自2016年起已積極盤點,經行政院超過15次研商及水利署15次會議與現勘,已彙整水環境建設計畫內容,同步籌劃執行、管考等計畫推動平台,擬定作業規定、審查與推動機制[32]。
「水環境建設」涵蓋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無自來水地區供水改善、防災及備援水井建置、伏流水開發工程、推廣水資源智慧管理系統及節水技術、加強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湖山水庫第二原水管工程、深層海水取水工程、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全國水環境改善、再生水工程...等計畫[33],期程自106年至113年,透過水環境之新思維、新技術、新環境及新產業措施,將讓我們水環境更有防護力、抵抗力及恢復力,營造不缺水、不淹水、喝好水及親近水的好環境。計畫完成後預計達下列效益[32]:
- 增加改善淹水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提升防災能力。
- 營造一縣市一亮點,恢復河川生命力及親水永續水環境。
- 增供常態供水100萬噸/日及備援供水200萬噸/日(20%),有效降低缺水風險,並改善無自來水地區用水戶達9萬戶。
城鄉建設[编辑]
城鄉建設為地方政府提出切合地方的建設,主要分成發展地方特色、有感工程等兩類,共歸納出可在2017-2020年內完成的十大工程,包含建設「停車場」、提升道路品質、城鎮之心工程、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文化生活圈建設、校園社區化改造、公共服務據點整備、營造休閒運動環境、客家浪漫台3線、原民部落營造等[34]。
非直轄市與直轄市同一職務的公務員具有相同職等[编辑]
時任行政院院長賴清德親自拜訪中華民國考試院院長伍錦霖,表達希望非直轄市與直轄市同一職務的公務員具有相同職等,考試院會議並於2018年5月10日通過「非六都縣市公務員職務列等調整」案,非直轄市地方政府的副局處長及科長職等比照直轄市,使非直轄市可留住人才。[35]
行政區劃法[编辑]
推動「行政區劃法」,此法並非為縣市合併,因部分鄉鎮人口少於1萬人且不斷減少,提供縣市長調整縣市的鄉鎮或行政區,讓經營治理更有效率。[35]
友善育兒環境政策[编辑]
為解決少子化問題,行政院將提出友善育兒環境政策,盼改善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社會福利落差問題。[35]
火車動力「POWER」三次方[编辑]
為落實前瞻城鄉建設,時任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沈榮津提出火車動力「POWER」三次方計畫。[35]
一次方:「場域」[编辑]
「場域」,意即相關部會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計畫,例如:中華民國經濟部協助地方政府建置產業園區、中華民國文化部推動文化園區、中華民國內政部推動「城鎮之心計畫」、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推動「浪漫台三線計畫」及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協助原鄉的產業發展等。[35]
二次方:「人力」[编辑]
「人力」,目前行政院推動社會企業計畫,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督導,唐鳳每週赴該計畫的「社會創新實驗中心」,與全台社會企業共同努力。社會企業存在目的是為解決弱勢、環境、生態等社會問題,且滿足企業經營的條件,政府盼推廣社會企業計畫。[35]
三次方:「在地產品」[编辑]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執行「地方創生計畫」,社會企業經營者可運用在地產品,解決問題並發展社企。[35]
各方意見[编辑]
政治人物[编辑]
- 2017年3月10日,蔡英文在中華民國總統府南部辦公室啟用茶會致詞時表示,執政者必須時時刻刻將「區域平衡」記在心裡,人民不管住在哪裡都應受到相同的照顧,所以只要做得到,政府都願意給南部鄉親更多的支持;行政院籌畫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由政府帶頭全面擴大基礎建設的投資,希望能讓下一個世代需要的建設快速到位,並促進地方發展與區域平衡。[36]
- 中國國民黨籍時任新北市市長朱立倫於2017年多次批評前瞻計畫[37][38],但同時代表新北市提出12案共4500億元欲積極爭取[39][40]。
- 中國國民黨籍時任苗栗縣縣長徐耀昌提出5案共新台幣134億元[41],後又提出4案507億元[42]。
- 2018年3月,中國國民黨時任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發文質疑,為什麼新北市境內的台北捷運南環、北環、民生汐止線無法納入前瞻計畫的軌道建設?質疑這是蔡英文政府執政後推翻馬英九政府的決策。[43]中華民國交通部說,前瞻計畫已納入淡海輕軌、三鶯線及安坑輕軌,而且政府必須公平考量對各縣市的資源分配,台北都會區在過去20年早已享受政府全部預算的55%。[43]時任行政院發言人丁允恭回應:「行政院對所有的建設項目,都會依據其可行性、優先性,還有落實縮短城鄉差距的理念排序與執行。」被侯友宜指出同為新北市人的行政院院長賴清德也說,前瞻計畫的目標是「讓台灣各縣市一起進步」。[44]
- 2017年5月,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兼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陳博志接受信傳媒專訪,批評前瞻計畫搞錯先後順序與輕重緩急,批評前瞻計畫要價新臺幣4200億元的軌道建設「緬懷一百多年前的技術……一定要緩下來」,否認前瞻計畫是從民進黨《十年政綱》衍生出來的[45]。
- 2017年5月4日,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前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陳芳明表示,前瞻計畫8800億的預算其實是超過了蔡英文的總統任期,「如此天文數字的預算,已經擺明要後來的繼任者承擔,也擺明了所有的負債要由未來的世代來忍受」,債留子孫就是不正義。一旦前瞻計畫通過,土地徵收的工作必然大量展開。土地利益與財團利益的掛鉤,是過去國民黨時代屢犯再犯的惡習,如今這樣的惡習終於也被民進黨完整繼承了。包括林全在內,行政院無法、也無能說出前瞻計畫的秘密:因為2018年有縣市長的選舉,前瞻計畫的預算大部分都分配給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前瞻計畫的主要目標就是綁樁,綁樁完全沒有正義可言。如果一個政府的立法與行政都是以選票為考量,就沒有資格提出轉型正義的說法。前瞻計畫完全不符正義原則,「沒有正義,何來轉型正義」[46]。
- 2017年6月1日,前台灣團結聯盟秘書長錢橙山認為,若台灣少子化未獲改善,30年後台灣人口恐怕只剩下1800萬人或更少,公共建設可能陷入無人使用的窘境;前瞻計畫沒列入提高出生率、增加人力資源的方案,恐怕整個計畫將變成海市蜃樓[47]。
- 2018年1月3日,前民進黨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幹事蔡百銓諷刺,民進黨民調支持度下滑到23.4%,還不致於導致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崩盤,因為前瞻計畫將有大筆資金撒下去綁樁;當全世界都在研發無人車時,前瞻計畫卻要發展「19世紀最新發明的輕軌車」,讓人發思古幽情[48]。
- 2019年8月30日,時任臺北市市長兼臺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接受《天下雜誌》網路版專訪時說,他不是指控蔡英文貪污,國家資源不當使用也是貪污,「國家資源有沒有不當使用?有啊,前瞻計畫就是」。柯文哲披露:「為什麼我跟民進黨翻臉?就從基隆輕軌開始。基隆輕軌終點站設在南港展覽館(站),合理嗎?南港(站)到南港展覽館(站)還有一點多公里,中間怎麼解決?他也不講,就是硬要蓋,(新台幣)一百多億(元),蓋完不會有效果。我就很火大,去交通部找(部長)賀陳旦。我問『這誰決定的』,賀陳旦說『不是我』;去找(政務委員)張景森,他也說『不是我』。我說:『你們兩個都說不是,到底誰決定?蔡英文聽誰的話?』沒人要認帳。」柯文哲表示:「我現在只看到『要選贏』,從來沒有人告訴我『下一步要幹什麼』。國家資源不是這樣用的。」[49]
- 2021年7月7日,柯文哲接受趙少康網路節目專訪時說,他跟民進黨分手是從前瞻計畫開始,「很簡單:一群強盜在分贓;當你沒分到,就知道自己不是同一夥人」[50][51]。
- 2021年9月15日,Yahoo TV陳文茜網路節目《茜問》播出柯文哲專訪,柯文哲說,前瞻計畫是他與民進黨決裂的起點,尤其是基隆輕軌:原本基隆輕軌要花費新台幣80億元,結果有一天他發現變成要蓋「基隆捷運」、而且要花費新台幣580億元,之後他發現民進黨上台之後錢都亂花,而且他認為前瞻計畫幾乎都是假的。柯文哲感嘆,現在的民進黨已經把「當選」當作唯一的目標,然後在這個目標之下合理化自己所有的行為[52][53]。
- 2021年10月28日,臺北市政府發言人陳智菡說,柯文哲不是阻礙基隆捷運的石頭,他只是戳破了「前瞻計畫的第一炮原來是空包彈」,他只是「不願意迎合這個虛偽的世道,附和自己也看到那件不存在的新衣」[54]。
- 2022年11月6日,柯文哲說,十大建設大家都會想到蔣經國,但台灣在2000年之後完全沒有重大基礎建設;前瞻計畫是虛晃一招、沒有看到什麼重大建設成果,問題是「錢跑去哪裡」。柯文哲批評,民進黨執政沒有把國家的錢當自己的錢,前瞻計畫特別預算新台幣8400億元,防疫特別預算新台幣8400億元,加上美國對台軍售新台幣5400億元,台灣就毀了一半[55]。
- 2022年11月28日,前中華民國副總統呂秀蓮批評,蔡英文提出「2025非核家園」,明知達不到目標,反正2025年她已經卸任總統,卻讓「綠能鱷魚族」搶食天文數字的預算;前瞻計畫預算與美國對台軍售更是大黑箱,財政紀律被嚴重破壞[56]。
- 2022年12月20日,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召開記者會指出,蔡英文政府從2017年開始每年都提出特別預算,到目前為止總共提出12項特別預算;其中,前瞻計畫特別預算總共編列新台幣8400億元,但審計部審計前瞻計畫特別預算第一期新台幣1070億元績效檢討報告指出“尚無實際達成情形之相關數據資料”,前瞻計畫特別預算第二期新台幣2229億元績效檢討報告指出“亦未說明各項可量化經濟未達預期目標之原因,未盡周妥”[57]。
- 2022年12月22日,前民進黨立法委員郭正亮表示,太陽能光電案與前瞻計畫預算這兩個大案若查清,「政界大概要倒台四分之一」[58]。
- 2023年3月14日,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召開記者會,立法委員陳琬惠說,2017年蔡英文政府啟動水環境建設計畫,但是依然缺乏有效的節水手段;蔡英文政府始終抱持僥倖心態,一再聲稱供水正常,拿農業用水滿足工業用水,撐不住才緊急開挖抗旱水井。立法委員張其祿說,蔡英文政府不斷吹噓水環境建設計畫編列新台幣上千億元預算治水,但各水庫每年積淤量仍遠大於清淤量。立法委員邱臣遠說,蔡英文政府不斷吹噓水環境建設計畫成效,然而水環境建設計畫前三期已經花費新台幣1357億元,面對旱災還是束手無策;水環境建設計畫應該設法增加利用每年逕流入海約數百億噸的水資源,才是真正的「前瞻」[59]。
學者與社運人士[编辑]
- 2017年4月26日,立法院初審《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召集委員邱議瑩花了20分鐘宣讀條文後問「有無異議」,民進黨立委集體回答「無異議」,邱議瑩迅速宣布完成初審。同日下午,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批評本次初審「不合理、不民主、不尊重基本人權」,立刻與其支持者至民進黨中央黨部前靜坐抗議,要求立法院將草案退回行政院重新擬定。徐世榮抨擊,立法院內的審查過程缺乏正當行政程序與充分的公民參與,使前瞻計畫變成利益掛帥的「錢沾計畫」;民進黨強硬通過初審的行為毫無民主可言,蔡英文當初說可以跟她「拍桌子溝通」的說法是欺騙社會大眾[60]。
- 2017年5月25日,前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薛琦說,前瞻計畫由特別預算支應,有違財政紀律,是「政治凌駕法律」的產物;前瞻計畫涉及城鄉發展分配,要有可行性評估,預測風險。中國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曾巨威說,政府都喜歡特別預算,因為特別預算是先有條例、再提預算,等於擁有尚方寶劍,使後續審查流於形式[61]。
- 2017年6月13日,經濟民主連合等14個民間團體舉辦記者會發表《民間版國家特別基礎建設條例草案》,抨擊前瞻計畫不符預算法則、破壞憲政體制。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說,行政院版《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應該退回,針對《民間版》內容來訂定新的《特別條例草案》。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張榮豐是《民間版》發起人之一,但並未出席。經濟民主連合發言人許博任說,張榮豐同意參與《民間版》草擬行動,但並不是起草小組成員,也沒有參與起草小組會議[62][63]。
- 2017年6月27日,台灣社會運動人士暨獨立音樂創作歌手沈懷一到立法院群賢樓外絕食抗議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強勢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揹吉他自彈自唱原創歌曲〈八千八百億〉抨擊前瞻計畫是「錢贓計畫」,並批評蔡英文花錢如流水、債留子孫的行為是「不孝的媳婦」[64]。2017年6月29日,作家林深靖表示,沈懷一「受不了,就站出來」,絕食抗議蔡英文政府「以人民的血汗來滿足一個總統的虛榮」[65]。
- 2017年7月5日,前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在臉書發文表示,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提出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第13條「辦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實施土地徵收時,應依相關法律規定辦理,並應優先考量徵收之公益性及必要性」,完全是宣示性條文,對土地徵收個案毫無實質拘束力;如果該條真的就這樣通過,未來迫遷、炒地皮爭議四起,民進黨應接不暇,馬英九政府當年的衰敗就是從這裡開始的。陳為廷批評,那些過去曾經支持「反浮濫徵收」訴求的民進黨人如今護航前瞻計畫,「也只不過是在為國民黨鋪路,準備把政權拱手讓人而已」[66][67]。前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在臉書發文,重批民進黨「你們就繼續墮落吧」[68]。
- 2018年12月12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退休教授楊其文表示,前瞻計畫被民間諷刺為「錢沾計畫」,是地方諸侯在進行分贓作業,砸大錢而不皺眉頭,而且重點都放在西部林林總總的建設,完全忽略嗷嗷待哺的東部治理政策[69]。
- 2022年10月12日,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接受震傳媒影音節目《新聞不芹菜》專訪時說,民進黨二度執政,卻沒有把為人民服務的理想當成重要的事情,「只關心下一次的選舉、還有自己的利益」。李遠哲說,他曾找蔡英文討論溫室氣體排放議題,蔡英文卻只回覆「2024年後不是我的事」;而且只要總統府資政講對蔡英文有意見的事情,下次蔡英文就會把他換掉[70][71]。10月13日,柯文哲表示,李遠哲跟他是三代交情,「其實這些話我早就聽過了,只是他自己講出來」[72]。台灣維新召集人蘇煥智表示,李遠哲說的親身見證格外有說服力,民進黨人士與網路上特定帳號卻攻擊李遠哲、將李遠哲抹紅為親中共人士;蔡英文與民進黨面對不同意見與批評,應該深自檢討、自我反省,而不是聽而不聞、甚至放縱網軍抹紅抹黑異見人士與批評者[73]。前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說,蔡英文對總統府資政不尊重到這種程度,意見不合就換掉,還說2024年以後不關她的事,「怎麼有這麼不負責任的總統」[74]。
民調[编辑]
- 根據2017年6月TVBS民調,46%民眾不支持推動前瞻計畫,28%支持,19%則表示不清楚前瞻計畫;針對前瞻計畫爭議,75%民眾認為前瞻計畫需要重新檢討,僅11%覺得不需要。[75]
- 根據2017年7月台灣世代智庫民調,61.5%民眾肯定前瞻計畫有助台灣發展,27.3%認為前瞻計畫對台灣發展沒幫助[76]。
爭議[编辑]
參見[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新聞傳播處. 行政院新聞稿 - 政院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帶動整體經濟成長潛能. 中華民國行政院. 2017-03-20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7) (中文).
- ^ 宋宜芳. 〈前瞻基礎建設出爐〉林全拍板8年總經費逾8800億 帶動民間投資1.77兆. 中華民國行政院. 2017-03-23 [2017-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7) (中文).
- ^ 新聞傳播處. 行政院新聞稿 - 行政院會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 行政院. 2017-03-23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2) (中文).
- ^ 前瞻基礎建設PDF. 行政院. 2017-04-27 [2017-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中文).
- ^ 曾韋禎. 立院審「前瞻基建」 將開6場公聽會. 自由時報. 2017-04-01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8) (中文).
- ^ 曾盈瑜. 審前瞻條例爆爭議 邱議瑩坦承不周將重排審查. 蘋果日報. 2017年4月27日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5) (中文).
- ^ 黃義書. 前瞻基礎建設條例宣讀到第六條. 聯合報. 2017-05-11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5) (中文).
- ^ 陳俊華、蘇龍麒. 前瞻條例初審通過 遭保留協商. 中央社. 2017-05-11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8) (中文).
- ^ 李欣芳. 前瞻基建特別預算案 林全:5月底前送立院審議. 自由時報. 2017-04-06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1) (中文).
- ^ 中央社. 前瞻條例初審通過 遭保留協商. 聯合報. 2017-06-06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5) (中文).
- ^ 中央社.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 這裡一次看懂. 中央社. 2017-07-05 [2017-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5) (中文).
- ^ 林全. 軌道. 中華民國行政院. 2017-03-23 [2017-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8) (中文).
- ^ 軌道建設計畫. 中華民國行政院. 2017-03-23 [2017-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3) (中文).
- ^ 三鶯線捷運系統計畫統包工程.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7-06-30 [2017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12日) (中文(臺灣)).
- ^ 淡海輕軌運輸系統計畫第一期統包工程.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7-06-07 [2017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1月15日) (中文(臺灣)).
- ^ 安坑輕軌運輸系統計畫土建統包 工程.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7-06-02 [2017年7月6日] (中文(臺灣)).[永久失效連結]
- ^ 捷運綠線. 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處. 2017-06-08 [2017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日) (中文(臺灣)).
- ^ 18.0 18.1 王淑芬. 高捷路竹延伸線退件27次 國發會准了. 中央社. 2016-11-28 [2017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0) (中文(臺灣)).
- ^ 林啟弘、李姿慧. 捷運綠線.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動土了 預計 2020年完工. 2017年5月26日 [2017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29日) (中文(臺灣)).
- ^ 鄭瑋奇. 基隆輕軌採用Tram-train系統 行駛路線圖曝光. 2017年3月17日 [2017年3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19日).
- ^ 陳政偉. 國發會通過恆春觀光鐵路案 2026年通車. 聯合新聞網. 2017-04-11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中文).
- ^ 陳彥廷. 東港觀光鐵路復駛 地方其實不看好.... 自由電子報. 2017-03-23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7) (中文).
- ^ 黑中亮. 台鐵集集支線可望連上高鐵了 鎮長臉書上分享. 聯合新聞網. 2017-03-27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中文).
- ^ 【前瞻基礎計畫】蔡英文:虎尾台糖五分車復駛納入前瞻. 獨立媒體. 2017-04-14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中文).
- ^ 雲林縣府極力爭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獲中央核定百億元經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8.9.14 上報
- ^ 嘉義蒜頭糖廠五分車延駛嘉義高鐵站評估規劃作業. 交通部鐵道局. [2019-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中文).
- ^ 前瞻基礎建設-軌道建設:阿里山林業鐵路42 號隧道計畫(107-111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中文).
- ^ 余雪蘭. 58K處大崩塌 阿里山火車 全線通車無期. 自由電子報. 2017-06-10 [2015-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4) (中文).
- ^ 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2期特別預算案 總說明. 行政院主計總處. 2018-08-31 [201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中文(臺灣)).
- ^ 30.0 30.1 能源及減碳辦公室. 綠能. 中華民國行政院. 2017-03-23 [2017-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7) (中文).
- ^ 31.0 31.1 31.2 數位. 中華民國行政院. 2017-03-23 [2017-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7) (中文).
- ^ 32.0 32.1 32.2 經濟能源農業處. 水環境. 中華民國行政院. 2017-03-23 [2017-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7) (中文).
- ^ 經濟部水利署.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建設. www.wra.gov.tw. 2017-07-11 [2017-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4) (契维语).
- ^ 綜合業務處. 城鄉建設. 中華民國行政院. 2017-03-23 [2017-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7) (中文).
- ^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賴揆:落實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均衡城鄉發展.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2011-12-01 [2018-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中文).
- ^ 新聞稿. 總統府南部辦公室啟用 促進地方發展與區域平衡.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7-03-10 [2018-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3) (中文).
- ^ 周毓翔. 朱立倫到立院開記者會批前瞻 19藍委相挺. 工商時報. 2017-04-17 [201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2).
- ^ 陳鈺馥. 國民黨反前瞻 砸鞋、丟雞蛋洩憤. 自由電子報. 2017-07-03 [201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2).
- ^ 賴筱桐. 中央前瞻計畫 新北提12案4500億. 自由電子報. 2017-03-21 [201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2).
- ^ 張安蕎. 朱立倫今晚邀13立委「便當會」:新北爭前瞻1006億.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5-09 [201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2).
- ^ 陳慶居. 苗縣前瞻計畫提5亮點134億 縣府盼早日核定落實. 中時電子報. 2017-03-24 [201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2).
- ^ 苗縣爭「前瞻軌道」 提4項507億計畫. 自由時報. 2017-04-18 [201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2).
- ^ 43.0 43.1 陳靖宜. 點名賴清德「要說法」 侯友宜:賴揆也是新北市人. 聯合新聞網. 2018-03-11 [201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1) (中文).
- ^ 侯友宜點名賴清德不給新北預算 賴:目標是台灣進步.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8-03-10 [201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0) (中文).
- ^ 張瀞文. 總統府資政陳博志:前瞻4200億軌道建設一定要緩下來!. 信傳媒. 2017-05-31 [2018-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9).
- ^ 陳芳明. 沒有正義,何來轉型正義. 台灣蘋果日報. 2017-05-04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4).
- ^ 林河名. 錢橙山:不解決少子化 前瞻計畫將成海市蜃樓. 聯合報即時新聞. 2017-06-01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0).
- ^ 蔡百銓. 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如同《動物農莊》裡「豬的團體」. 眾報. 2018-01-03 [202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 ^ 吳琬瑜、林倖妃、蔡立勳. 【獨家專訪3】痛批民進黨「部落政治」 柯文哲:蔡英文當選,一定清算我啊!. 《天下雜誌》網路版. 2019-08-30 [2022-11-25].
- ^ 林麗玉、楊雅棠. 柯文哲嗆中央設局 火力全開反擊蔡政府. 聯合報. 2021-07-08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 ^ 蘇晏男. 柯文哲親揭「分手」民進黨原因 前瞻8400億一群強盜在分贓. ETtoday新聞雲. 2021-07-07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0).
- ^ 茜問. 十問柯文哲,一刀未剪!北市何時自購疫苗?未來跟誰結盟?完整版【Yahoo TV #茜問】. Yahoo TV. 2021-09-15 [202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中文(臺灣)).
- ^ 韓博鈞. 接受陳文茜專訪 柯文哲:與民進黨決裂是從前瞻計畫開始 因為前瞻計畫幾乎都是假的. 民眾網. 2021-09-15 [2021-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中文(臺灣)).
- ^ 張穎齊. 諷王國材、林右昌圍毆柯文哲 陳智菡:因戳破國王新衣. 中時新聞網. 2021-10-28 [2023-03-21].
- ^ 羅浚濱. 柯文哲:民進黨「整桌捧去」連盤子都吃光光. 中時新聞網. 2022-11-06 [202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6).
- ^ 崔慈悌、焦捷. 九合一選舉綠營大敗 呂秀蓮看不下去轟:執政傲慢失能. 中時新聞網. 2022-11-28 [2022-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 ^ 楊騰凱. 特別預算總金額破2兆 藍轟蔡政府掏空台灣. 中評社. 2022-12-20 [2022-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 ^ 黃麗蓉. 高虹安查大祕寶 郭正亮爆「這兩案」掀開:政界倒台四分之一. 中時新聞網. 2022-12-22 [2022-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3).
- ^ 歐陽良盈. 降雨量創30年新低 立委陳琬惠:「降漏」才能真正節流. 聯合新聞網. 2023-03-14 [2023-03-14].
- ^ 陳逸婷. 前瞻計畫過初審 徐世榮民進黨部靜坐抗議. 苦勞網. 2017-04-26 [2017-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2).
- ^ 吳孟翰. 曾巨威:前瞻計畫條例、預算需分開. 工商時報. 2017-05-26 [202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2).
- ^ 蘇龍麒. 民團籲退前瞻條例 提民間版本. 中央通訊社. 2017年6月13日 [2017年7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9日).
- ^ 李曉儒、陳昌維、應磊奇. 部分民團反前瞻 公布民間版建設草案. 公視新聞. 2017年6月13日 [2017年7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9日).
- ^ 趙婉淳. 另類反對前瞻 沈懷一唱給你聽. 新頭殼. 2017-06-27 [202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2).
- ^ 林深靖. 受不了,就站出來!絕食抗議8,800億的歌手沈懷一. 獨立評論@天下. 2017-06-29 [202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 ^ 陳為廷. 《前瞻條例》正在立法院逐條表決了。民進黨到底打算怎樣面對前瞻的土地徵收問題呢?. 陳為廷. 2017-07-05 [2023-02-12] –通过Facebook.
- ^ 施孝衡. 「你們繼續墮落吧」林飛帆批前瞻計畫:一定都忘記之前怎樣垮台. 風傳媒. 2017-07-05 [202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2).
- ^ 唐主桂. 重批前瞻 林飛帆嗆民進黨:就繼續墮落吧!. 中時新聞網. 2017-07-05 [202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2).
- ^ 楊其文. 東山再起或掃入歷史的灰燼. 風傳媒. 2018-12-12 [2023-03-29].
- ^ 金書宏. 嘆與蔡英文無法溝通 李遠哲批:她對下一代問題可能想到的也不多. 震傳媒. 2022-10-12 [2023-03-18].
- ^ 李侑珊、崔慈悌. 李遠哲:民進黨執政後 腐化得比過去更快. 中國時報. 2022-10-13 [2023-01-12].
- ^ 袁茵. 李遠哲證實蔡英文稱「2024後沒我的事」 柯文哲:聽到也是很傻眼. ETtoday新聞雲. 2022-10-13 [2023-03-29].
- ^ 詹宜庭. 蘇煥智挺李遠哲!批蔡英文縱容身邊人亂政 嗆民進黨:停止人格抹殺. ETtoday新聞雲. 2022-10-13 [2023-03-30].
- ^ 楊亞璇. 蔡總統稱「2024年後不是我的事」 羅智強:毛骨悚然. 中時新聞網. 2022-10-13 [2023-03-31].
- ^ 林河名. 民調:46%不支持前瞻計畫 75%認應重新檢討. 聯合新聞網. 2017-06-22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5) (中文).
- ^ 曾韋禎. 台灣世代智庫民調 逾六成肯定前瞻有助台灣發展.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7-19 [201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2).
外部連結[编辑]
-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專區 -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 前瞻基礎建設 QA 詳版 (Hackmd Boo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