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劉鵬九(1901年10月16日—1987年5月10日)字雲程湖南長沙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1]

生平[编辑]

清光緒二十七年辛丑九月初五日(1901年10月16日)戌時生(另一說為清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八日生)。父子立公,母劉周氏。劉鵬九自幼聪明活潑,深得父亲子立公喜愛,並親授劉鵬九四書五經,奠定其國學基础。[2]民國十年(1921年)以後,赴法國留學,起初入巴黎高等商業專門學校学习,獲商學碩士學位。民國十二年(1923年)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復入巴黎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在此期間,因愛國反共,故加入中國青年黨[3]

民國十七年(1928年)自歐洲归國。同年10月,获聘廈門大學教授,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卸職赴上海。民國十八年(1929年)8月,获聘復旦大學教授,至民国廿一年(1932年)2月離職。在此期間,爲學生編有「法國政黨」、「國際公法新論」、「經濟地理」、「商學槪論」、「法文文法大綱」等講義,其中「法國政黨」一書於民国廿二年(1933年)九月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此外,他还曾任中国青年党上海市執行委員會主席。民國廿一年(1932年)3月赴龍州,任廣西邊務學校主任教官,訓練對法屬安南辦理外事的人員,並且他还兼任廣西對汛督辦署上校教官,至民国廿七年(1938年)十二月卸任。民國廿四年(1935年)夏,在武昌與萬靈玉女士結婚,婚後偕妻子仍返龍州任教。萬靈玉裔出浙江瑞安的名門。[3]

抗日战争爆发后,劉鵬九於民國廿九年(1940年)秋,携眷入四川,出任成都川康農工學院教授兼工商管理學系主任,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離職。曾任中国青年党成都市黨部主席,並任《新中國日報》撰稿。[3]

抗日战争勝利後,劉鵬九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由重慶搭乘江輪復員返回上海。同年11月,当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第四届立法委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卸任。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8月,获國民政府聘爲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委員。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获聘爲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貿易暨就業會議代表團顧問。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获聘爲農林部顧問,至同年12月卸任。1948年1月,參加行憲首届立法委員竞选,本已當選,但公佈名單之時,僅得候補委員。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任中華民國駐英国大使館商務參事,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遷往台湾,乃卸職返回台北[3]

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4月,劉鵬九获聘爲行政院參議,至民国五十五年(1966年)3月卸任。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11月,與陳啓天等人創辦《新中國評論》月刊(該刊民国六十一年(1972年)6月停刊)。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亞洲人民反共聯盟(簡稱“亞盟”)第二届理事會选举,劉鵬九當選常務理事,此後一直連任至第八届。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劉鵬九所譯「法國人權宣言及第五共和憲法」一書出版,列入新中國評論叢書。同年6月,亞盟第五届會議在韩国漢城召開,劉鵬九爲中華民國代表團代表之一。劉鵬九到台湾後,一度遷居台中市,後遷回台北市廈門街四十八巷十五號定居。劉鵬九曾應台中國際 天主教文教會的邀請,與數位外国籍神父合編中、英、法國際辭典,復應聘在歐洲語文中心任教。[3]

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8月,劉鵬九忽感血壓升高,双腿乏力,送入台北市福州街郵政醫院治療,不久出院。民國六十二年(1973年)7月,举家遷居美国,先在加利福尼亚州停留,同年8月遷居威斯康辛州麥迪森城。民国六十三年(1974年)11月,復遷居馬里蘭州,同年12月又遷居加利福尼亚州艾索瑞圖定居。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1月,因前列腺肥大,曾動手術。此後偶發炎症或流血尿,但不嚴重。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2月,突發中风,导致右半身不遂,語言能力喪失,乃住院診治,繼而易地进行復健運動及語言訓練,療效不显著。遂於同年5月下旬送入卡森療養院,接受長期治疗。[3]

劉鵬九的妻子萬靈玉於民国七十五年(1986年)3月4日因癌症病逝於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利的醫院,享年72歲,同月七日卜葬於加利福尼亚州柏克利的「日落景觀墳場」。劉鵬九则在美国卡森療養院養病四年,於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5月10 日(農曆四月十三日)清晨在睡眠中逝世,享年87歲。同月15日,與妻子合葬於日落景觀墳場。[3]

参考文献[编辑]

  1. ^ 胡健國,近代華人生卒簡歷表,国史馆,2003年,第430页
  2. ^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21,国史馆,1988年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現代國家1988年276-287期,第28-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