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钢铁学院 」重定向至此。關於北京钢铁学院二分院,請見「
首钢工学院 」。
坐标 :39°59′49″N 116°21′51″E / 39.996927°N 116.364033°E / 39.996927; 116.364033
北京科技大学 (英語: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縮寫 :USTB ),简称北科 、北科大 或北京科大 ,是位于北京市 海淀区 学院路 的一所教育部 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是211工程 、2011计划、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等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入选高校。学校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97万平方米。定期出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物流技术与应用》《粉末冶金技术》和《金属世界》等学术刊物。[1]
历史沿革 [ 编辑 ]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时期 [ 编辑 ]
1952年,因院系调整 ,由以下高校的部分系科组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
根据教育部安排,成立之初的钢铁学院暂在清华大学办学一年。
1953年9月23日迁至现校址海淀区满井村。
北京钢铁学院时期 [ 编辑 ]
1960年2月,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 。同年,学校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9月,恢复招收研究生。
1984年6月,成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 的22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
更名事件 [ 编辑 ]
1988年,北京钢铁学院部分师生希望摆脱校名以一种产品的名字来命名的尴尬方式,同时,意图效仿麻省理工学院 ,希望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2] 。但在校方向主管部门交涉时得知“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名已经被拟更名的北京工学院所率先占用,遂作罢。学校更名问题曾在党委常委会上,校长办公会上和座谈会上多次讨论,形成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更名为中国钢铁大学;另一种方案是反对沿用“钢铁”名称,改称“北京科技大学”,同时英文名为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效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的英文名),将Beijing置于译名最后,意图表达为全国性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时期 [ 编辑 ]
1988年4月,更名北京科技大学 。
1996年4月,正式成立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1997年12月,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 ”建设高校行列。
1998年,隶属关系从冶金工业部转至教育部。
同年,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 并入,成为管庄校区。
2005年4月,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在天津市宝坻区正式成立,为本科 层次全日制 独立学院 .
2006年,入选国家“985工程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
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北京科技大学建校六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二十余万人,其中之佼佼者已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工业的栋梁和骨干。中共领导人羅幹 、刘淇 、徐匡迪 、黄孟复 等都曾在该校学习,另有31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鞍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以及北大方正等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07年,学校作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在2016年的QS亚洲大学排行榜 中,北京科技大学名列第117位[3] 。北京科技大学的科技史、材料、冶金、矿业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位于中国前三,据教育部2012年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科技史排名全国第一,材料、冶金第二,矿业第三,安全第四[4] 。
北京科技大学的采矿工程 专业在20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中位列全球第一[5] ,而冶金工程 专业在2018-202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中位列全球第一[6] 。
北京科技大学初创时的校园建设以莫斯科钢铁学院 为蓝本,主配楼均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方正而简约。[7]
北京科技大学西侧是北京高校云集的学院路 ,南侧是北四环中路,临近有很多高校,西北方向是北京语言大学 ,正西方向是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西南方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正南方向是北京大学医学部 。
北京科技大学由两条南北向和两条东西向的道路分割成了九块,呈“井”字形格局,教学区集中在西北、西和西南三个方向;学生生活区在正南方向,东南方向也有一座学生公寓;田径运动场在中部,其西侧是看台及室内跑廊,其东侧是2007年竣工的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 ,2008年北京奥运 期间作为柔道 和跆拳道 项目比赛场馆;其余的地方是家属区以及附属的幼儿园 、附属小学 和附属中学 。
机构设置 [ 编辑 ]
同时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院 [ 编辑 ]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文法学院
数理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其他学院与教学机构 [ 编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等工程师学院
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
国际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体育部
二级学院与独立学院 [ 编辑 ]
科研机构 [ 编辑 ]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
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材料服役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与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际合作 [ 编辑 ]
知名校友 [ 编辑 ]
参考文献 [ 编辑 ]
外部链接 [ 编辑 ]
建设周期:1995年-2016年 (共112所)注1
华北 29+3 东北 11 华东 30+1 中南 18 西南 10 西北 13
华北 26-2 东北 12-3 华东 26 中南 15-1 西南 10-4 西北 9
第二轮建设周期(2022年—2027年)
华北 东北 华东 中南 西南 西北 :有“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建设学科”的高校。
下划线 :非本地备案学校。
* :非
中央部属高校 ,隶属所在地省、自治区、市、兵团。未标者均为
教育部直属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