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澳大利亞州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0年6月18日) |
南澳大利亚州 | |||
---|---|---|---|
联邦州 | |||
| |||
![]() 南澳大利亞州在澳大利亞的位置 其他澳大利亞州份與領地 | |||
坐标:30°S 135°E / 30°S 135°E | |||
国家 | ![]() | ||
首府 | 阿德莱德 | ||
政府 | |||
• 类型 | 君主立憲制 | ||
• 行政机构 | 南澳大利亞州政府 | ||
• 總督 | 孫芳安 | ||
• 州長 | 彼得·马林瑙斯卡斯 | ||
面积 | |||
• 总计 | 1,043,514 平方公里(402,903 平方英里) | ||
• 陸地 | 983,482 平方公里(379,725 平方英里) | ||
• 水域 | 60,032 平方公里(23,178 平方英里) | ||
面积排名 | (第4) | ||
最高海拔 (塢卓天峰) | 1,435 公尺(4,708 英尺) | ||
最低海拔 (埃爾湖) | −16 公尺(−52 英尺) | ||
人口(2017年9月) | |||
• 總計 | 1,759,200人 | ||
• 排名 | (第5) | ||
• 密度 | 1.75人/平方公里(4.5人/平方英里) | ||
• 密度排名 | (第6) | ||
时区 | UTC+9:30 | ||
州生產總值(2010-11) | 123,325百萬澳元(第5) | ||
•人均 | 59,285澳元(第7) | ||
參議院議席 | 12/76 | ||
眾議院議席 | 11/150 | ||
郵政簡稱 | SA | ||
ISO代碼 | AU-SA | ||
網站 | www |
「南澳大利亚」的各地常用別名 | |
---|---|
中国大陸 | 南澳大利亚 |
臺灣 | 南澳大利亞、南澳洲 |
港澳 | 南澳 |
馬新 | 南澳大利亚 |
南澳州(英語:South Australia,缩写为SA),簡稱南澳,位於澳大利亚中南部,与澳大利亚大陆的其餘四州及北領地接壤,是澳洲聯邦的一州,是唯一与澳洲大陸上所有聯邦州都接壤的一州,其下劃分為69個地方政府區域。
南澳大利亚南濱印度洋,轄境总面积约1,043,514平方公里,为澳大利亚大陆总面积的1/8、6州中的4大州,其中50%以上是牧地;包括坎加鲁岛(袋鼠岛)和數个较小的岛屿。州內有6.5%的土地成立为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人口约1759200人(2019年)[1],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为1.5人。
南澳主要生产初级产品,如小麦、羊毛、大麦、水果、葡萄酒、牛肉、羊肉等。
府城阿德莱德市,为澳大利亚继悉尼、墨尔本、布里斯本、柏斯后的人口第五大城市,气候为地中海型气候,夏季干爽,冬季短暂多雨。
歷史[编辑]
英國殖民澳大利亞之初,現在的南澳曾經是新南威爾士殖民地的一部分。1834年,英國國會通過《1834年南澳大利亞法令》,允許設立“南澳大利亞省”。和之前建立的其他殖民地不同,南澳從建立起就沒有流放犯,而是完全由自由移民殖民,殖民計劃由南澳大利亞公司計劃營銷。1836年殖民地宣佈成立,1857年實行民主自治,原來由總督任命的立法局改爲選舉產生、並設立眾議局。1901年南澳大利亞省加入澳大利亞聯邦,成爲南澳大利亞州。
地理[编辑]
气候[编辑]
南澳大利亚州南部为地中海式气候,该州其他其余为干旱或半干旱天气[2]. 本州的平均温度1月份为29 °C (84 °F) ,7月份为15 °C (59 °F) . 有记录的最高温度为50.7 °C (123.3 °F) (Oodnadatta,1960年1月2日), 此温度同时亦是澳洲官方的最高温记录。最低温度记录是−8.2 °C (17.2 °F)(Yongala,1976年7月29日)[3]。
南澳大利亚州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50.7 (123.3) |
48.2 (118.8) |
46.5 (115.7) |
42.1 (107.8) |
36.5 (97.7) |
34.0 (93.2) |
34.2 (93.6) |
36.5 (97.7) |
41.5 (106.7) |
45.4 (113.7) |
47.9 (118.2) |
49.9 (121.8) |
50.7 (123.3) |
历史最低温 °C(°F) | 0.2 (32.4) |
0.8 (33.4) |
−2.2 (28.0) |
−3.5 (25.7) |
−6.6 (20.1) |
−8.1 (17.4) |
−8.2 (17.2) |
−6.6 (20.1) |
−4.5 (23.9) |
−4.4 (24.1) |
−2.4 (27.7) |
−0.5 (31.1) |
−8.2 (17.2) |
数据来源:Bureau of Meteorology[4] |
教育[编辑]
主管南澳教育的政府部門為教育及兒童培育署。高等教育系统以澳大利亚八校联盟之一的阿德雷得大學为主体,另有弗林德斯大学及南澳大学。
州徽[编辑]
本州徽乃由澳大利亚君主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於1984年4月19日御前授與。
地方政府自治体[编辑]
南澳大利亚州最大地方政府自治体排名 来源:2016人口普查[5] | |||||||||
---|---|---|---|---|---|---|---|---|---|
排名 | 地方政府自治体名稱 | 区域| | 人口 | 排名 | 地方政府自治体名稱 | 人口 | |||
1 | 安加白令嘉市 | 阿德莱德 | 166,766 | 11 | 濱世市 | 阿德莱德 | 43,911 | ||
2 | 梳士巴利市 | 阿德莱德 | 137,979 | 12 | 阿德莱德山区 | 阿德莱德 | 38,863 | ||
3 | 阿德莱德港恩埠市 | 阿德莱德 | 121,230 | 13 | 灝發灣市 | 阿德莱德 | 38,653 | ||
4 | 司徒德市 | 阿德莱德 | 111,759 | 14 | 安利市 | 阿德莱德 | 37,721 | ||
5 | 茶樹涌市 | 阿德莱德 | 97,734 | 15 | 諾活卑尼咸及聖彼得市 | 阿德莱德 | 35,362 | ||
6 | 卑利霍市 | 阿德莱德 | 90,669 | 16 | 白加山區 | 南部及阿德萊德山 | 33,397 | ||
7 | 馬利仁市 | 阿德莱德 | 88,618 | 17 | 甘比爾山市 | 东南部 | 26,276 | ||
8 | 美知咸市 | 阿德莱德 | 66,834 | 18 | 亞歷山德里娜 | 南部及阿德萊德山 | 25,873 | ||
9 | 西多倫士市 | 阿德莱德 | 57,901 | 19 | 芭蘿莎 | 中部 | 23,558 | ||
10 | 金寶城市 | 阿德莱德 | 50,164 | 20 | 高勒镇 | 阿德莱德 | 23,034 |
都会区[编辑]
排名 | 都会区名稱 | 2016人口[6][7] |
---|---|---|
1 | 阿德莱德 SUA | 1,277,431 |
2 | 芒特甘比尔 SUA | 28,684 |
3 | 维克多港-古尔瓦 SUA | 25,503 |
4 | 怀阿拉 SUA | 21,751 |
5 | 墨累桥 SUA | 17,559 |
6 | 林肯港 SUA | 15,685 |
7 | 皮里港 SUA | 14,007 |
8 | 奥古斯塔港 SUA | 13,515 |
参考文献[编辑]
- ^ Statistics, c=AU; o=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ou=Australian Bureau of. Main Features - States and territories. www.abs.gov.au. 2020-06-18 [202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9) (英语).
- ^ Government of South Australia. Atlas South Australia.. 2009-12-06 [2019-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5.
- ^ 澳大利亚气象局. Australia Climate extremes (PDF). 澳大利亚气象局. 2019-01-31 [2019-05-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3-27).
- ^ Official records for Australia in January. Daily Extremes. Bureau of Meteorology. 1 July 2017 [7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8).
- ^ ERP by LGA (ASGS 2018), 2001 to 2018 – 100% data.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9-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1).
- ^ Latest population figures: Top 50 largest cities and towns in Australia in 2016. .ID.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9-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6).
- ^ Advanced search.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9-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外部链接[编辑]
参见[编辑]
![]() |
西澳大利亞 | 北領地 | 昆士蘭 | ![]() |
西澳大利亞 | ![]() |
新南威爾斯 | ||
| ||||
![]() | ||||
印度洋 南冰洋 |
印度洋 南冰洋 |
維多利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