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四角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hess zhor 26.png
Chess zver 26.png
a8 b8 c8 d8 e8 f8 g8 h8
a7 b7 c7 d7 e7 f7 g7 h7
a6 b6 c6 d6 e6 f6 g6 h6
a5 b5 c5 d5 e5 f5 g5 h5
a4 b4 c4 d4 e4 f4 g4 h4
a3 b3 c3 d3 e3 f3 g3 h3
a2 b2 c2 d2 e2 f2 g2 h2
a1 b1 c1 d1 e1 f1 g1 h1
Chess zver 26.png
Chess zhor 26.png
恰图兰加初始位置

恰图兰加,又译恰图朗兹Chaturaji,源自梵文,意为“四个国王”,又名“Choupat”, IAST Caupāṭ,宽式IPA/cawpaːʈ/),又稱四角棋,是一种四人对弈的象棋类游戏,為恰圖蘭卡的變體。最早記載是11世紀比魯尼的書籍,最初,这是一个靠掷两个骰子来决定移动,有运气的骰象棋。这个游戏的无骰子变体在19世纪末仍有人在印度[1]

歷史[编辑]

最早紀錄在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之中。

規則[编辑]

棋具[编辑]

  • 棋盤爲正方形,八乘八的方格。
  • 棋子兵種有五種,並分四種顏色:
    • 王(King)一個、
    • 象(Elephant)一個、
    • 馬(Horse)一個、
    • 船(Boat)一個、
    • 兵(Pawn)四個。

開局配置[编辑]

開局時四人各自佔一邊將自己的棋子從角落以船、馬、象、王的順序攞在最底行;四個兵擺在第二行。

行棋[编辑]

遊戲以順時鐘或逆時鐘進行。各棋子走法如下:

王走法與國際象棋的王相同,移動為周圍八格,所到之處可吃子。此外王還有一個特殊的規則 (Sinhasana) 是;當走到某一方的底行時可以獲得其全部部的人馬。

象走法與國際象棋的城堡相同,直向走任意距離,所到之處可吃子。

馬走法與國際象棋的馬相同,跳躍至2x3的對角格,所到之處可吃子。

船走法與中國象棋的象類似,走斜向走正好兩格,但無塞象眼,所到之處可吃子。此外船還有一種特殊的吃法 (vrihannauka) 是:當走到一個2x2的區域內有其方的三艘船時,可以吃掉全部的船。

兵走法與國際象棋的兵相類似,向直前走,但要吃子時是往斜前方走,第一步時不能走兩步,故無吃過路兵,亦無升變。

計分[编辑]

遊戲目標是吃子並累積最高分數,棋子的分值如下:

棋子 分值
1
2
3
4
5

使用骰子[编辑]

原遊戲是以骰子決定要走的棋子,但亦可不用骰子跟一般象棋一樣純粹靠棋藝技巧。

参见[编辑]

  1. ^ Murray, H.J.R. A History of Chess. Benjamin Pres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13. ISBN 0-936-317-01-9.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