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神话
(重定向自印度神话)
印度教系列模板 |
印度教 |
---|
![]() |

Rigveda(19世紀初的天城文梨俱吠陀手抄本)
印度教神话的形成与其本身的历史关系密切。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印度河文明亦即哈拉帕文明,大約公元前2000年左右,自亞利安人南遷入印度後,经过无数次戰爭和文化融合, 逐漸取代原有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並从印度河流域擴展至恒河流域以及整個印度次大陸, 最終形成今天的印度文明。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经》问世,这是印欧语系诸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部文学著作,在其中,印度神话初次较有系统组合起来。吠陀神话裡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罗,他是天帝,众神之首。据记载,因陀罗原本是带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后成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诗人对于权力的一种附会。吠陀文化后期,印度产生了婆罗门教,而种姓制度的出现則是权力更为集中的体现。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印度进入列国时代,这一时期,旧的神话不断被编辑,新的神话又不断产生,宗教方面,出现了佛教与耆那教,而这两大教派又各自繁衍着不同的神话。
公元前四世纪之前,印度最大的两部史诗出现——《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这里,因陀罗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话基本回到最初的体系。
吠陀神话中主要的神[编辑]
史诗中的神祇[编辑]
主要神[编辑]
次要神[编辑]
世界守護神指的是以天神之王因陀羅為首的八位主神,他們大多數都是原來的吠陀主神,在印度教神話中地位或多或少都有所降低,和吠陀神話相比他們的力量也有所削弱。
相關[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