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反恐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反恐戰爭
War on Terror montage1.png
從左上角開始順時針轉分別為:九一一襲擊事件;參與阿富汗戰爭的美軍;阿富汗扎布爾省一名美軍士兵與阿富汗口譯員;伊拉克戰爭時,在巴格達的一處汽車炸彈遭引爆。
日期主要阶段:2001年9月14日至2021年8月15日(19年11个月1天)
地点
全世界
结果 主要战争结束,激战基本停止,一些地方的低级别战斗仍在继续,许多恐怖组织解散或被严重削弱
参战方
 北约

非北約成員國
國際組織支援
已滅亡的國家或軍事組織
遜尼派軍事組織
基地组织
塔利班
伊斯兰国
努斯拉阵线
哈马斯
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
法塔赫
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
伊斯蘭聖戰聯盟
索馬里青年黨
虔誠軍
哈卡尼网络
回教祈禱團
阿布沙耶夫
伊朗人民聖戰組織
高加索酋長國
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
伊斯兰卫士
博科圣地
呼罗珊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
伊拉克武裝革命抵抗組織
叙利亚反对派
伊斯兰国西奈省
阿克萨烈士旅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伊斯兰国西非省
伊斯兰党
穆罕默德军
若开罗兴亚救世军

什叶派军事组织
 叙利亚阿萨德政府)


伊斯兰革命卫队
真主党
巴斯基
沙比哈


納克什班迪教團軍

反恐战争(英語:War on Terror)正式名称为全球反恐战争,是美国在9·11袭击事件后发起的一场全球反恐军事行动[1],也是最近一场跨越多场战争的全球冲突。这场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激进的伊斯兰和萨拉菲圣战武装组织,如基地组织、伊斯兰国及其国际分支机构,他们正在发动军事叛乱,推翻穆斯林占多数的各个国家的政府。[2][3]“反恐战争”于2010年5月正式宣布结束[4],并于2013年5月再次宣布结束。[5]个人和媒体也认为美国在2010年代的其他军事行动是“反恐战争的一部分”。随着主要战争的结束,一些地方只发生了低级别的战斗,2021年8月阿富汗战争的结束对大多数人来说标志着反恐战争的结束或至少是其主要阶段的结束。美国军方于2022年12月31日停止授予全球反恐战争国防服务奖章。但一些人认为这场运动依然在进行中。[6]

“反恐战争”以战争为比喻,描述了传统战争定义之外的各种行动。美国第43任总统乔治·W·布什于2001年9月16日在国会的正式演讲中首次使用了“反恐战争”一词,[7][8]几天后又使用了“恐怖战争”。[9]布什表示,反恐战争的敌人是“一个由恐怖分子和每一个支持他们的政府组成的激进网络”。[10]最初的冲突是针对基地组织的,主要战区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个地区后来被称为“阿法巴基斯坦”。[11]

“反恐战争”一词立即受到包括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斯在内的个人的批评,最终布什政府开始使用更微妙的术语来定义这场运动。虽然“反恐战争”从未被用作美国行动的正式名称,但美国武装部队颁发了全球反恐战争服务奖章。[12]

2013年5月23日,布什的继任者奥巴马总统宣布全球反恐战争结束,表示美国不会对一种战术发动战争,而是将重点放在特定的恐怖网络群体上。2014-2015年期间,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崛起导致了全球“内在决心行动”,以及摧毁该恐怖组织的国际运动。这被认为是“反恐战争”的又一次战役。[13]

“反恐战争”的概念是有争议的,批评者指责它被用来减少公民自由和侵犯人权,[14]例如美国的有争议的行动,包括监视、酷刑和特别引渡,以及导致所谓恐怖分子和平民死亡的无人机袭击。美国的许多行动都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支持,包括参与中央情报局黑网站的54个国家或者协助无人机袭击的国家。[15][16]

对反恐战争的批评集中在其道德、效率和成本上。根据沃森国际和公共事务研究所2021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美国在9/11后参与的几场反恐战争导致了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索马里、菲律宾和巴基斯坦3800万人流离失所,这是保守计算得出的;1130万人仍然流离失所。[17]该研究估计,这些战争造成89.7万至92.9万人死亡,其中包括36.4万多名平民,耗资8万亿美元。[18]批评者指责参与政府利用“反恐战争”镇压少数民族或排挤国内反对者,将伊斯兰恐惧症纳入主流,[19]并批评了由此对健康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批评者断言,“战争”一词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合适的(很像“禁毒战争”一术语),因为恐怖不是一个可识别的敌人,国际恐怖主义不太可能通过军事手段结束,然而,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是这场运动的主要目标,而不是整个国际恐怖主义,不能被视为禁毒战争,这实际上只是战争的象征。[20]

词源[编辑]

“反恐战争”这个词已被用来专指由美国、英国及其盟友对判定为恐怖组织或制度的实体进行的一切军事行动,但其他独立的反恐行动如俄罗斯和印度的军事行动并不属于这个范畴。反恐战争也被称为:

  • 第三次世界大战[21]
  • 第四次世界大战[22](假設冷战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 布希的反恐战争[23]
  • 长期战争[24][25]
  • 全球反恐战争[26]
  • 打击基地组织的战争[27]
  • 恐怖战争(从经历过持续的外国和国内干预所带来的冲突的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些冲突是恐怖的根源;也来自2006年讽刺电影《波拉特!美国文化学习》中萨莎·巴伦·科恩故意念错的“反恐战争”,以造福哈萨克斯坦光荣的国家。)

词语的使用及其发展[编辑]

美国政府放弃措辞[编辑]

背景[编辑]

9月11日袭击的前兆[编辑]

9月11日袭击[编辑]

美国目标[编辑]

持久自由行动[编辑]

伊拉克战争[编辑]

巴基斯坦[编辑]

也门[编辑]

其他军事行动[编辑]

国际军事支持[编辑]

美国境内的9/11事件[编辑]

跨国行动[编辑]

9/11以来的重大恐怖袭击和阴谋[编辑]

伤亡[编辑]

成本[编辑]

批评[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美国官员重提恐怖战争口号”. 2005-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2. ^ “关于我们——击败伊斯兰国的全球联盟”. 2022-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3. ^ “本·拉登倒计时”:奥巴马追捕9/11主谋. CBS. 202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4. ^ 巴拉克·奥巴马宣布“反恐战争”结束:巴拉克·奥巴马总统拒绝了乔治·W·布什将“反恐战争“置于美国外交政策中心的学说. 201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5. ^ 国防大学校长致辞. 201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6. ^ 研讨会简介:仍在战争中——美国在哪里以及为什么要打“反恐战争”. 2023-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6). 
  7. ^ “主席:今天我们哀悼,明天我们工作”.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8. ^ Kenneth R.Bazinet,“一场斗争与邪恶,布什和内阁告诉美国” "Kenneth R. Bazinet, "A Fight Vs. Evil, Bush And Cabinet Tell U.S.". 2001-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9. ^ “总统宣布‘与恐惧作战的自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10. ^ “布什总统讲话记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11. ^ “稳定阿富汗局势”.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12. ^ “反恐战争的新术语”.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13. ^ “现在真相浮出水面:美国是如何助长Isis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崛起的”.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14. ^ “美国联邦调查局试图用有缺陷的、可追溯的传票掩盖《爱国者法案》的滥用,审计发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15. ^ “地图:帮助中央情报局实施与酷刑有关的引渡计划的54个国家”.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16. ^ “观点:美国无人机复合体将谋杀官僚化”.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17. ^ “美国9/11战争后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3-03-20). 
  18. ^ 战争预算.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19. ^ 反思:二十年来的“反恐战争”、伊斯兰恐惧症和激进主义.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20. ^ “反恐战争”难以定义.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21. ^ Bush likens 'war on terror' to WWIII. ABC News Online – Abc.net.au. 6 May 2006 [26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2月4日). 
    Thomas L. Friedman. Foreign Affairs; World War III. The New York Times. 13 September 2009 [10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30). 
    World War II Strikes Spain. Daily News (New York). 12 March 2004 [10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6). 
  22. ^ Charles Feldman and Stan Wilson. Ex-CIA director: U.S. faces 'World War IV'. CNN. 3 April 2003 [2015年6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7月27日). 
    Coman, Julian. 'We want them to be nervous' (That means you Ali, Bashar and Kim).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13 April 2003 [9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5). 
    Elio A. Cohen. World War IV.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 November 2001 [9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年4月6日). 
  23. ^ Thompson, Mark. The $1 Trillion Bill for Bush's War on Terror. TIME. 26 December 2008 [26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6). 
    Priest, Dana. Bush's 'War' On Terror Comes to a Sudden End. The Washington Post. 23 January 2009 [26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4). 
    Bush's War On Terror Shifting Targets. CBS News. 28 January 2008 [26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3). 
  24. ^ The Long War Against Terrorism. Web.archive.org. 9 September 2005 [2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9月9日). 
    Brownstein, Ronald. The Long War. National Journal (Atlantic Media). 6 March 2015 [10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0). 
  25. ^ "Abizaid Credited With Popularizing the Term 'Long War'", 3 February 2006: Washington Post traces history of the phrase "Long War"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6. ^ Joint Forces Intelligence Command.. Web.archive.org. 4 February 2005 [2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2月4日). 
    Eric L. Bradley, Deputy Commander. 8tharmy.korea.army.mil. [2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27日). 
    Compensation Package for Bomb Blast Victims.. Bisp.gov.pk. 1 January 1970 [2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29日). 
  27. ^ Lucas, Fred. Obama Declares America 'At War' with Al Qaeda, Offers New Security Initiatives. CNSnews.com. 7 January 2010 [2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13日). 
    Sulmasy, Glenn. A new look for the war on al Qaeda.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 February 2007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