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文字)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1月9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2月21日) |
![]() |
汉字字体风格 |
---|
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蝌蚪文) ‧ 石鼓文 |
字形 |
笔画 ‧ 笔顺 ‧ 偏旁 ‧ 六书 ‧ 部首 新字形 ‧ 通用规范汉字表 國字標準字體 ‧ 常用字字形表 |
漢字文化 |
陸 ‧ 港 ‧ 澳 ‧ 台 ‧ 新 ‧ 日 ‧ 朝 ‧ 越 ‧ 琉
粵語字 ‧ 吴语字 ‧ 四川方言字 ‧ 南京方言字 日本国语国字问题
舊字體 ‧ 新字体 ‧ 擴張新字體 韩国国语国字问题
吏讀 ‧ 鄉札 ‧ 口訣 |
衍生文字 |
注音符号 ‧ 官话合声字母 ‧ 三推成字法 |
字音 |
日本漢字音
古音 ‧ 吳音 ‧ 漢音 ‧ 新漢音 ‧ 宋音 ‧ 唐音 ‧ 慣用音 ‧ 聲調 |
信息技术 |
統一碼 ‧ 中文输入技术 ‧ 中文输入法 |
漢字詞 ‧ 錯別字 ‧ 提笔忘字 ‧ 廢除漢字論 ‧ 漢字復活 ‧ 字謎 |
注意:本條目可能有部分字元無法顯示,若遇此情況請參閱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 |
古文,特指春秋戰國時代山東六國流行的文字。因漢代通行隸書,因此把秦以前秦地篆文以外的字體叫做古文,也就是泛指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各国竹简上的文字,如古文經“孔子之宅古文”、“汲冢书”等。
概述[编辑]
古文是比較早的筆書文字,特指許慎《說文解字》裏的古文。許慎說:「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1]把古文與大篆相提並論,說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稱。
“蝌蚪文”一称的由来[编辑]
由于古人無筆墨,於是就用竹簽點漆,在竹筒上寫字,稱爲書契文,亦叫竹簡書。因竹硬漆膩,書寫不流利,笔画起止皆以尖锋来书写。尤其是战国时期的山东六国的古文多为硬笔漆书,有的字头粗尾细,像蝌蚪之形,故叫蝌蚪書或蝌蚪文。凡是竹簡漆書,都可以叫蝌蚪文,并不只限于倉颉所书,例如古文經、汲冢书、上博简、清华简上的字体就是蝌蚪文。[2][3][4][5]
相關參考論著資料[编辑]
古文相關參考論著資料如下:
通論[编辑]
-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
字典及文編[编辑]
- 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
參考文獻[编辑]
![]() | 这是一篇與语言或语言学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