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黨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8月10日) |
台灣綠黨 | |
---|---|
![]() 台灣綠黨标志 | |
英語名称 | Green Party Taiwan |
召集人 | 李菁琪、洪裕程 |
秘書長 | 王彥涵 |
副秘書長 | 李春祥 |
成立 | 1996年1月25日(27年237天) |
总部 | ![]() |
意識形態 | 進步主義 和平主義 綠色政治 生態女性主義 環境保護主義 |
政治立場 | 中間偏左 |
国际组织 | 亞太綠色聯盟 全球綠黨 |
官方色彩 | 草綠色 |
立法委員 | 0 / 113 |
直轄市長 | 0 / 6 |
直轄市議員 | 0 / 380 |
縣市長 | 0 / 16 |
縣市議員 | 1 / 532 |
鄉鎮市區長 | 0 / 204 |
鄉鎮市區民代表 | 1 / 2,148 |
村里長 | 0 / 7,744 |
官方网站 | |
www | |
中華民國政治 政党 · 选举 |
![]() |
中華民國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政府(沿革) |
政治 |
台灣綠黨(英語:Green Party Taiwan,缩写GPT),簡称綠黨,成立於1996年1月25日,其定位為公民社會開放的參政平台,鼓勵具有共同政治理念、價值與目標的積極公民加入;綠黨的政治主張綠色政治係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注重草根民主、堅持社會平等與世界和平;臺灣綠黨亦注重與各國綠黨和環境保護組織的交流,為亞太綠色聯盟發起團體之一、2010年,主辦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
選舉方面,綠黨關注環境、勞工、性別、弱勢族群議題等;2006年參選臺北市議員後,在數次的選舉中得票數成長,後於2012年立委選舉上超越新黨取得第五高政黨票,為黨史上排名最佳的紀錄。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與社會民主黨組成「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得票皆有所增長,並取得下屆不分區立委逕提名權,但仍未成功前進國會。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獨立參選,並取得2.4%政黨票,為該年第七大黨。2022年九合一大選,綠黨與台聯結盟聯合競選[1]。現任召集人為長期倡議大麻合法化議題的人權律師李菁琪、創始黨員之一的洪裕程,總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5號4樓之7。2023年3月,綠黨正式將全名更改為「台灣綠黨」[2]。
歷史[编辑]
- 1996年1月,「綠色本土清新黨」建黨;同年5月9日,第一次臨時黨員大會決議全名更改為「綠黨」,英文名稱為Green Party Taiwan。
- 1996年,綠黨提出「廢物利用、資源回收專案」提名國民大會代表區域候選人13人,綠黨在雲林縣的參選人高孟定當選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成為該黨唯一代言人。
- 1997年,高孟定接受張榮味邀請搭檔參選雲林縣副縣長,因主動退黨。自此,綠黨不再有體制內政治代理人,與一般環保團體長期進行體制外的遊說與運動。
- 1998年,綠黨在中國國民黨優勢選區臺北市第六選區(大安、文山)派出彭渰雯,共獲得10,501(3.38%)的選票,是綠黨成立後距離當選門檻(16,500,5.32%)最近的一次選舉。
- 2005年2月,台灣綠黨參與在日本京都的亞洲各國綠黨與綠色團體的聚會,為亞太綠人聯盟23個國家27個綠黨或環保團體。
- 2010年4月30日,台灣綠黨舉辦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 ,近四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綠黨黨員,針對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後,亞太地區如何進下一步行動進行討論。
- 2014年3月18日,綠黨為太陽花學運參與政黨之一;召集人李根政亦為330反服貿遊行活動主持人[3]。
- 2014年8月10日,綠黨前召集人潘翰聲、潘翰疆兄弟因理念不同脫離綠黨,創立樹黨[4]。
-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綠黨推出議員、里長在內的10位參選人[5],最終分別於桃園市議會、新竹縣議會各當選一席議員,進入地方議會[6]。
- 2017年5月4日,新竹縣議會通過「新竹縣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修正草案,降低非自住房屋稅率。綠黨議員周江杰和勞動黨議員高偉凱為表抗議,於法案生效日(7月1日)當天辭職。
- 2023年3月20日,綠黨正式將全名更改為「台灣綠黨」[2]。

政治理念[编辑]
黨綱[编辑]
在台灣綠黨黨綱裡的「總則」中,第二條提到:「推動台灣社會之政治改革,秉持生態理想之主張,來建設新國家為宗旨。」
全球綠人憲章[编辑]
台灣綠黨在1996年成立,後來全球越來越多國家出現了綠黨,因此在2001年成立了全球綠人聯盟,台灣綠黨也是最早發起的成員之一,並簽署「全球綠色憲章」,彼此建立起全球夥伴關係,並須遵守六大指導原則:
意識形態[编辑]
台灣綠黨支持保障同性婚姻的機制,開放所有成年人均有使用人工生殖的權利,安樂死合法化,主張合理開放醫療用大麻衍生制劑的合法使用,關心機車族群的路權平等,重視動物的生命權、孩童的受教權、居住權、工作權等基本人權。[7]
兩岸關係[编辑]
台灣綠黨主張修憲把增修條文前言「因應國家統一前」改成「因應國家現階段需要」;曾聯合德國綠黨促成台德建交請願進入公聽階段。[7]
黨際關係[编辑]
台灣綠黨認為當民主進步黨追求過半執政,必然會導致保守中庸的傾向,甚至還可能為了討好多數大眾而犧牲少數弱勢者的基本權益。綠黨認為,支持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是「護台抗中」的理性負責決策,然而為了保持政黨主體性,綠黨亦會推出不分區立委與民進黨競爭,以「有理念的進步力量,給予民進黨執政最嚴格的監督與指引」的形象爭取選民認同。[7]
組織[编辑]
中央執行委員會[编辑]
綠黨在中央為由全國黨員大會直接選舉產生的中央執行委員(共九名)與民選公職之當然中央執行委員(目前一席),共同組成中央執行委員會,採合議制。 第二十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2021年4月-2023年3月)執行委員是:
- 民選公職中執委:劉崇顯、余筱菁、陳冠宇
- 黨員直選中執委:林緯(已辭職)、余長欣、李春祥、陳衍達、張曜羣Lawpaw Buya、張竹芩(已辭職)、邱柏瑋(已辭職)、吳泰儀、李菁琪
第二十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2021年4月-2023年3月)執行委員是:
- 民選公職中執委:劉崇顯
- 黨員直選中執委:洪裕程、李菁琪、甘崇緯、余長欣、陳彥廷、張佑輔、林裙靜、余筱菁
召集人[编辑]
![]() | 有用户建议将本章節或段落拆分至“台灣綠黨召集人”或其他条目。(讨论) |

召集人由中央執行委員互推產生,即為一般政黨形式上之黨主席,自2006年起改為雙召集人制(男女各一名),連選得連任一次。
时间 | 姓名 |
---|---|
第一屆(1996年) | 高成炎 |
(1998年) | 施信民 |
(1999年) | 陳光宇 |
(2001年) | 鄭先祐 |
(2003年) | 高成炎 |
第九屆(2005年) | 彭渰雯 |
第十屆(2006年) | 林聖崇、謝若蘭 |
第十一屆(2007年) | 洪輝祥、陳曼麗 |
第十二屆(2008年) | 張宏林、鍾寶珠 |
第十三屆(2009年) | 張宏林、鍾寶珠 |
第十四屆(2010年) | 潘翰聲、劉麗蘭 |
第十五屆(2011年) | 文魯彬、楊長苓 |
第十六屆(2012年) | 洪輝祥、余宛如 |
第十七屆(2013年) | 李根政、余宛如 |
第十八屆(2015年) | 李根政、張育憬 →梁益誌(2016年5月) |
第十九屆(2017年) | 王浩宇、王彥涵 |
第二十屆(2019年) | 余筱菁、劉崇顯 |
第二十一屆(2021年) | 余筱菁、陳冠宇 |
第二十二屆(2023年) | 李菁琪、洪裕程 |
中央評議委員會[编辑]
第二十一屆中央評議委員會(2021年4月-2023年3月)評議委員是:張志偉、彭楚芸、洪裕程。 第二十二屆中央評議委員會(2023年4月-2025年3月)評議委員是:張志偉、彭楚芸、洪崇晏。
秘書處[编辑]
第二十一屆秘書處(2021年4月-2023年3月) 秘書長:李菁琪。 副秘書長:李春祥。
黨部[编辑]
綠黨針對黨員特別關注的議題,成立議題黨部,協助針對相關議題的運動及探討,並進而產出相關政見。現有之議題黨部包含綠色經濟黨部、網路黨部、青年黨部、勞工黨部、
綠黨對於黨員數具一定規模的地區,成立地方黨部,協助關心在地的議題及協助地方參選人。現有之地方黨部包含北北基黨部、並籌備桃園黨部、臺南黨部、高雄黨部。
保障多元政治參與[编辑]
綠黨成立之初在黨章中即明白規定,各級黨部執行委員、評議委員,以及黨提名參與各項公職選舉之候選人,女性名額不得少於三分之一;並明定在2000年之前,進而提高至不少於二分之一,開國內各政黨大幅度保障女性黨員政治參與的先河。2006年黨員大會,通過修改為任一性別名額不得少於三分之一,並改為雙召集人(男女各一)制。
與其他政黨的關係[编辑]
民主進步黨[编辑]
合作方面[编辑]
因為黨名的關係,綠黨在台灣常被認為民主進步黨或泛綠陣營。事實上,早期因為黨外運動多數力量均持反對中國國民黨的立場,綠黨大老確實跟黨外運動頗有淵源。臺灣本土派人士亦多支持綠黨理念或對綠黨表示友善,譬如人權運動前輩黃文雄即曾撰文支持綠黨,以拓寬台灣的多元政治光譜。[8]
2010年代[编辑]
2011年,民進黨在臺北市第七選舉區刻意未提名以禮讓綠黨提名人潘翰聲,民進黨臺北市議員積極幫忙潘翰聲跑行程及出席民進黨造勢場合。潘翰聲解釋,這是綠黨與民進黨因為臺北大巨蛋BOT案的議題理念相同而支持,並非全面性政黨合作。民進黨中央則指出,這次總統與立委選舉同時進行,民進黨除了希望透過和綠黨與無黨籍人士在立委選舉的合作來拉下國民黨提名人,也希望擴大民進黨總統大選的社會支持基礎。[9]然而,潘翰聲與民進黨的合作關係,也造成了綠黨內部的路線爭辯。
2012年1月19日,綠黨發布《潘翰聲樂生捷運通車記者會事件之中評委調查報告》,宣布:「關於綠黨候選人潘翰聲原訂1月4日舉辦的『新莊捷運通車』記者會一案,經當事人潘翰聲說明後,綠黨中央評議會一致決議:依照本黨黨章第十九條給予潘翰聲警告,並解除潘翰聲擔任本黨政策部主任一職,即日起生效。」
2018年9月2日,綠黨Facebook專頁宣布:「綠黨作為一個少數黨,無論是在議會提案或議題推動,都無法迴避與大黨合作的問題;而我們雖然對民進黨的執政無法完全認同,但我們很清楚地知道兩黨沒有一樣爛,國民黨永遠不會是我們的合作對象。綠黨不是社運團體、綠黨是個政黨,而政黨的價值就在於選舉、在於進入體制改變台灣的政治現狀。作為一個第三勢力,罵人其實很簡單;但我們不能親痛仇快,讓黨國體制復辟。在綠黨沒有提出縣市首長候選人的狀況下,選擇支持比較好的人選是必然選擇。」[10]2018年12月2日,左翼聯盟秘書長黃德北指出,綠黨在台灣第三勢力政黨之中比較接近歐洲的左翼綠黨,但2016年大選失利後許多優秀幹部淡出政治,現任領導人高度向民進黨靠攏、處處為民進黨的政策辯護[11]。
2019年1月4日,綠黨共同召集人劉崇顯在臉書上表示力挺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強調「民進黨不好,台灣不會好」,綠黨將公開支持蔡英文就兩岸關係的發言,並期待民進黨繼續堅守進步價值,綠黨所有黨公職也會公開聲援蔡英文。[12]翌日,綠黨議員王浩宇於臉書表示,為捍衛台灣價值、並成為鄭文燦市長執政的助力,宣布加入民進黨桃園市議會黨團運作。王浩宇稱,綠黨在桃園市議會僅有1席,無法獨立組成黨團;他認為所有深信台灣價值的政黨都應該團結合作,因此決定於本屆議會加入民進黨團運作,希望能盡一己之力在議會中展現正面價值。[13][14]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綠黨於2019年3月公布支持蔡英文競選連任[15]。同時,綠黨在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透過推出6人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選區名單(鄧惠文、高成炎、王浩宇、李菁琪、張佑輔及張竹芩),爭取進入立法院。2020年1月11日,綠黨在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選區中獲341,465票(2.4115%),在得票增長的情況下,仍未能取得任何立委席次。[16]
批判方面[编辑]
2000年代[编辑]
- 2007年5月10日,綠黨秘書長潘翰聲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打著綠旗反綠旗〉抨擊,民進黨執政七年後「在經濟發展策略上幾乎全盤接受國民黨所遺留下來技術官僚的建議,竭澤而漁的開發意識形態並未因政黨輪替而改變,變本加厲到環保團體的場子踢館說要蓋蘇花高」,民進黨已經「退去環保與進步價值」,而第一次蘇貞昌內閣的「大投資計畫」正是「打著綠旗反綠旗」的代表作[17]。
- 2007年8月15日,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說,民進黨建黨時選用綠色為代表色是向德國綠黨取經的結果,但是民進黨已經不再是一個關心環境問題的政黨。潘翰聲指出,當年環境運動衝撞威權統治促成台灣解嚴的成果,後來卻被當時還是黨外的民進黨收割殆盡;民進黨隨著邁向執政之路而褪去當初綠色的核心價值,取而代之的是為工商企業服務的態度與台灣國族主義的動員;綠黨是以環境議題為主要訴求的政黨,因上列現象而常常被質疑「你會不會跟民進黨一樣」[18]。
- 2007年12月5日,綠黨至民進黨中央黨部前抗議,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說:「全世界綠色陣營已開除民進黨。」抗議民進黨不重視環保。高呼「民進黨不環保,台灣保不了」、「黑金民進黨,無能抗暖化」、「犧牲環境,討好財團」口號諷刺民進黨,並贈送民進黨一面以民進黨黨旗改造的「黑金黨旗」諷刺民進黨背離環保理念;綠黨提名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陳曼麗(時任綠黨召集人、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遭民進黨揚言開除黨籍,陳曼麗回批「全世界的綠色陣營早就開除了民進黨」[19]。陳曼麗同時發表聲明抨擊民進黨:「民進黨這幾年已經沒有將環境保護放在優先的順位,對於地球暖化的威脅更沒有放在心上,承襲過去他所批評的黑金國民黨的短線成長,以生態環境與人民健康為代價,早就被全世界的綠色陣營開除了;而這次選舉民進黨連綠色都不願使用,現任環保立委也全都落在不分區安全名單之外,顯然是自絕於綠色陣營之外。在民進黨背離環保理念後,我已經未繳黨費,自非民進黨員。民進黨應該重新回到民間,傾聽綠色大地的聲音!」[20]
- 2007年12月8日,綠黨國際事務部主任艾琳達以《中國時報》對尼加拉瓜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政權的報導為楔子,抨擊民進黨執政後「絲毫未改地接收而且堅決執行」國民黨的「極右外交」路線;同時認為,台灣爭取民主與獨立的真正的朋友是拉丁美洲普通人民,而不是「國民黨歷來習慣花大錢收買的美國與其附庸國的極右派政客」[21]。
- 2008年1月10日,綠黨秘書長潘翰聲出席立委選舉推薦連線記者會,批評國民黨與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如同超市老賣過期商品,還要買嗎?」[22]
- 2008年5月22日,綠黨創黨召集人高成炎說:2006年台北市議員選舉時,有泛藍群眾將1999年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顏聖冠向台北市議會報到後卻跑回美國唸書,「市議會之開會沒出席卻薪水照領」,因此被綠黨參選人陳光宇、彭渰雯領銜發動「罷免顏聖冠」連署行動一事在網路上舊事重提;顏聖冠除了對該網頁提告外,也要求綠黨將網站上之1999年相關新聞稿刪除,並在綠黨未予理會後控告陳光宇譭謗,因而造成2008年5月3日陳光宇入境即被逮捕;陳光宇被捕後,「吾等透過多重溝通管道要求顏議員撤除告訴」,顏聖冠卻要求綠黨先向她道歉並撤除網站上相關資料以換取她撤告,「我們認為,這是民進黨民代明明自己有錯、卻又硬拗的活生寫照;民進黨會丟掉政權,看來並不冤枉」[23]。
- 2009年2月22日,綠黨的2009年臺北市第六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參選人溫炳原公開表示,綠黨屬於泛綠,卻還是願意站出來呼籲民進黨:「民間的價值不是用搶的,而是與民間站在一起時,千萬不要用來作政治鬥爭。」時任民進黨參選人周柏雅競選總部副主任委員的民進黨中常委羅文嘉宣布投票給溫炳原,遭民進黨其他中常委強烈抨擊[24],溫炳原批評:「堅持理念的人,竟遭受宣稱『民主進步』的同黨同志攻訐;民進黨何有民主、何來進步?……想不到,羅文嘉在這次大安區立委補選所提『民進黨必須放大格局,與大眾在一起』,竟然因自己民進黨同志的失信而遭其他名亡實存派系的力量修理、想要將他趕出民進黨;民進黨的作法真是令人難以理解。」[25] 溫炳原諷刺:民進黨如果以為「光靠『民間國是會議』就能取得『民間』光環」,那是非常嚴重的道德瑕疵;「那我搞那麼久的社運,我會吐血而死。」[26]
- 2009年3月9日,溫炳原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民進黨無法與綠黨合作,他很釋然;但羅文嘉一席支持他的話,還是幫他拉了不少票。他認為,民進黨應該要多做一些符合核心價值的事,一直在「切不切割陳水扁」漩渦打轉不會使民進黨起死回生。[27]
- 2009年3月27日,綠黨秘書長潘翰聲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民進黨難忘選票誘惑〉抨擊:「過去民進黨少數執政,總是以『席次不夠』作為『反核失敗』的托詞,實則利用核四停建復建作為政爭工具,後面六年鮮少敢勇於為自己的政策辯護,反而至今仍暗指環保運動團體無法提供足夠的社會支持;『政治實力無法完全實現理想』的陳腔濫調早就不為人所接受,竟還想向選民要求更多選票。……民進黨把整個政府資源用來推動本土化,不就是『少數執政也能推動理想』的明證嗎?嚴格來說,環境保護已不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1990至2007年,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激增約一倍半,未來已通過環評或正在環評的開發案還要增加五成以上,這是國、民兩黨輪流執政無可迴避的共業。民進黨下野後,過去八年擺盪在選票與理想之間的衝突若不全面檢討,欲以包容的口號來增加選票、累積政治實力,根本是緣木求魚。……一個對選票患得患失的政黨,怎能爭取進步公民社會的支持呢?」[28]
2010年代[编辑]
- 2011年12月22日,綠黨要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回答5個問題:「為何非核要等到2025(年)?無法立即廢核的具體理由為何?」「以新竹科學園區擴大到桃竹苗這項政見為例,如何解釋這類建設政見與『調整產業政策,推動綠色經濟』的矛盾?」「是否將綠色運輸作為台灣交通政策的發展方向?如何解釋到處承諾開路的政見?」「如何讓在地經濟不再是全球化的附屬品?」「是否支持同志教育在中小學的施行?如何處置性別歧視的黨籍政治人物?」但民進黨完全不予理會。[29]
- 2013年11月4日,綠黨黨員王浩宇在臉書發文抨擊「民進黨真多敗類」[30]。
- 2014年12月8日,綠黨共同召集人李根政說:「民進黨在公共政策上與國民黨一致性非常高,而且常常與公民社會的價值和主張對立。……或許有人仍然期待民進黨從擁抱財團大舉轉向;但從過去的中央執政到現在的地方施政的經驗,都告訴我們:與其相信民進黨,不如改變現行兩黨獨大的政治板塊,支持一個真正進步的第三政黨,在兩大黨不過半的國會中,利用關鍵少數,扮演好的槓桿,引導二黨不得不向真正進步的價值靠攏。」[31]
- 2015年4月9日,綠黨批評,台灣過去16年來政黨輪替的經驗證明,國民黨與民進黨不論在朝或在野,執政者皆無法深得民心,在野者亦無法形成有效的監督力量,兩大黨的政治結構已一再證明無法為台灣政治形成良好的競爭關係;真正符合台灣人民利益與期待的第三勢力,既不會是民進黨的側翼,也不會是投機的新瓶舊政客,更不會是從現有的政商結構中長大的政二代;綠黨不會與民進黨就2016年區域立委選舉進行任何協商[32]。
- 2016年1月16日,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揭曉,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不論在單一選區及不分區皆全軍覆沒;同日晚間,綠黨召集人李根政說,綠社盟確實得票不如預期,但不會停止參政,會強力監督新政府的施政,「就像2000~2008年,我們監督民進黨的力道也沒有鬆懈過……現在喊『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人,很多人沒經歷過民進黨執政期間;我們跟他們(民進黨)近身肉搏了八年,(瞭解)民進黨財團化的問題非常嚴重,不會樂觀地以為蔡英文執政就可解決問題」,「一個擁有絕大多數人民支持、且台灣人民不忍心罵的政權,才是最可怕的」[33]。
- 2016年5月19日,不滿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彩排節目〈台灣民主進行曲〉安排臨時演員高舉標語重現社運抗爭場景,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等20餘個社運團體聚集在台北賓館前抗議,並演出行動劇表示社運被民進黨吃豆腐;綠黨秘書長許博任說,民進黨把人民血淚拿來慶祝就職典禮,不僅讓人感到痛心,更讓人覺得民進黨沒有血淚與同理心[34]。許博任還說,馬英九政府執政八年,如果民進黨是稱職的在野黨,人民就不用在街頭上流血、冒著被起訴的風險對抗馬英九政府;他同時抨擊蔡英文政府,「是什麼樣的執政者、什麼樣的領袖,會把人民的血淚及苦痛拿來慶賀自己的就職」[35]。
- 2018年10月5日,行政院院長賴清德表示,如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通過台灣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案環境影響評估,天然氣發電能滿足電力需求,行政院會同意經濟部重新評估要不要興建深澳發電廠[36]。2018年11月23日,前綠黨召集人洪輝祥表示,大潭藻礁生態系七千五百年來守護台灣,未來還要哺育台灣無數的下一代;民進黨卻要摧毀大潭藻礁,是「毀棄台灣內涵的外來統治者」,這種政黨號稱「本土」,是對「本土」最大的侮辱[37]。
2020年代[编辑]
- 2021年8月25日,黃春香家關注組、台灣人權促進會、新北市美麗華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暨子公司企業工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藻礁公投推動聯盟、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綠黨、時代力量、人民民主黨等二十多個團體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前舉辦抗議行動,批評蔡英文政府上任以來,「我們卻看到:民進黨擺爛不修集遊惡法,變本加厲打壓人民抗爭,更無意落實保障人權的承諾」[38][39]。
- 2022年6月22日,綠黨發文支持基隆市環保團體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起的基隆護海公投。綠黨表示,台灣已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發電無碳化勢在必行;綠黨支持協和發電廠轉型為污染較低的發電廠,但反對第四天然氣接收站以填海造地方式破壞基隆海洋生態,「我們拒絕假藉能源轉型之名的破壞海洋行動」。綠黨表示,2032年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填海造地完工後僅能使用18年,卻造成海洋環境永難復原之災難,完全得不償失;基隆護海公投不是對抗蔡英文政府或林右昌市府,而是展現守護海洋決心的公民行動[40]。
時代力量[编辑]
2015年[编辑]
- 2015年11月10日,時代力量宣布臺北市南港、內湖區立法委員參選人林少馳加入該黨,對上同選區的綠社盟參選人陳尚志;同日,綠社盟回應,時代力量率先破壞第三勢力各黨不在同選區相互競爭提名的默契[41]。
2018年[编辑]
- 2018年4月15日,綠黨召集人兼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指時代力量台北黨部專員林效先涉入毒品案,「若沒有這件事,我願意辭去議員、退出政壇」[42]。2019年4月8日,台北地檢署以無法證明毒品與林效先有關為由,裁定林效先不起訴處分[43][44]。
選舉結盟[编辑]
與人民火大行動聯盟(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编辑]
在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綠黨與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合組「紅綠聯盟」參選,以綠黨名義登記。
與社會民主黨共組「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编辑]
2015年8月31日,綠黨和社會民主黨共組參政聯盟「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以便取得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立委席次的當選門檻[45][46]。綠社二黨在立法委員選舉後,將朝二黨合併為一個黨的方向進行[47]。
與社會民主黨、樹黨、基進黨合作(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编辑]
2018年5月12日,綠黨與樹黨於新竹縣與新竹市成立「綠樹雙聯盟」,喊出「綠樹雙聯盟、新竹超實力」的口號,期待藉由議題合作跟區域結盟,能夠以大新竹的生活圈為基礎,共同推動實質監督、優質問政的代議政治新氣象[48][49][50]。
2018年6月19日,前立委陳昭南偕同社會民主黨、綠黨、基進黨宣布成立「社會福利國家連線」聯合競選,因應2018年直轄市縣市議員選舉,並推出共同政見「三公一微」,分別是公共住宅、公共托育、公共運輸與微型企業獎勵[51][52][53]。
2018年10月24日,社會民主黨、綠黨、樹黨、基進黨組成「無限可能大聯盟」,用無限的數學符號象徵無限可能,向社會大眾宣示「不買票、不收紅包、不包工程、不作人生攻擊」,秉持清新、正能量、陽光和希望的改革政理,要讓年輕人對政治燃起熱情,提倡「世代正義,庶民青年」,打一場翻轉世代的清白選戰[54][55][56]。
與台灣團結聯盟合作(2022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编辑]
2022年7月19日,與台灣團結聯盟共同舉行「永續台灣顧人民 台聯綠黨共打拼」地方大選策略合作記者會,宣布兩黨將在2022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採取聯合競選,讓資源與選票能最大化,策略聯盟具體做法包括同一選區不重複提名、出版共同政見文宣等,透過兩黨合作讓黨資源與選票最大化[57][58][59][60]。
參選狀況[编辑]
綠黨於1996年國代選舉當選1席後,多次公職選舉都無人當選。其間綠黨仍持續參選各地縣市議員以及縣市長、立法委員選舉,而環保訴求的政治理念逐漸受到認同,得票數已經明顯提升。2010年五都選舉中,綠黨推出臺北市、新北市議員參選人共5人,雖然無人當選,但參選地區得票率成長至2.4%,其中4人能拿回保證金。2014年地方公職選舉,成功當選2席議員,綠黨重回公職職位,其中中壢區議員參選人王浩宇以16269票(得票率9.06%)刷新綠黨於地方選舉的得票紀錄並當選(後又於2018年市議員選舉,微幅增加23票取得16292票)。2018年地方公職選舉,綠黨獲得3席縣市議員,於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皆取得席次;另外陳冠宇當選新竹縣竹北市民代表。
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綠黨於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選區獲341,465票(2.4115%),加上區域選舉全敗,綠黨未能取得任何國會議席,王浩宇宣布退出綠黨以示負責。但2020年2月13日,王浩宇正式成為民主進步黨黨員。[61]
爭議[编辑]
被質疑與組黨初衷不同[编辑]
2019年,綠黨透過針砭時事、砲轟時任高雄市市長韓國瑜、引起或參與爭議事件的討論,連帶提升了媒體上的曝光度,同時令不少人質疑綠黨變成了民主進步黨的側翼。而王浩宇選後證實綠黨的路線是持續堅持「護台抗中」的路線,即先讓民進黨守住這個國家,讓韓國瑜當選的可能歸零,再來談綠黨的政黨票;並期待綠黨的夥伴能更清晰及堅持「護台抗中」的路線,相信總有一天綠黨會獲選民肯定。[62]綠黨在臉書回應指選擇堅定的「抗韓」、守護民主與各國綠黨合作拓展台灣的國際空間讓綠黨得到台派支持者肯定,表示綠黨的前輩過去堅持社運優先的立場,在兩岸、統獨立場上保持中立的立場已無法獲得社會認同,而現在綠黨黨中央選擇面對問題,調整政黨路線,因此24年來第一次在台派團體的推薦數量上跟民主進步黨及台灣基進並列,改以透過進步價值及「抗中護台」路線爭取支持[63]。時任綠黨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稱綠黨過去10年堅持關懷環保、勞工與人權路線,迴避統獨議題,不在總統選舉表態,但是台灣選舉終究是「統獨對決」、「對抗國民黨權威體制」,因而總是到選前就被棄保,綠黨不再是社會運動團體,而是有影響力的政黨[64][65]。
黨公職被指與民眾黨討論負面選舉操盤[编辑]
2020年3月11日,2020大選後退出綠黨的時任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在臉書爆料民眾黨中央委員張益贍曾被指派和時為綠黨幹部的王浩宇談合作,目的要拉下時代力量時任立法委員黃國昌,並貼出LINE截圖以及照片做為佐證[66]。同天晚上,綠黨則稱從末與台灣民眾黨針對任何選舉策略作正式討論與協商,強調綠黨充分尊重及不會干涉政治工作者彼此之間非正式見面、聚餐與閒聊等交流之行為,並要求台灣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公開回應事件[67][68]。
疑因黨內鬥爭移除黨公職管理權限[编辑]
![]() | 此章节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20年9月) |
2020年9月20日凌晨時分,2020大選後退出綠黨、並於2020年2月加入民主進步黨的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於臉書表示,在今年1月10日晚上完成最後一個選舉行程回到家時,突然收到一封「你已經被移除在綠黨擔任的角色」的通知,在綠黨的官方e-mail、Facebook管理權限被拔除,但事前完全沒有經過任何溝通,[來源請求]投票日前8分鐘的這封信,讓他感到錯愕又納悶。王求證後發現是綠黨內部某些認為綠黨會突破3%的黨員為爭奪未來綠黨的主導權跟補助款,發起政治鬥爭、排除支持他的派系,未來才能把黨權跟補助款握在手裡,4年幾千萬補助款太有吸引力。雖然後來對方立刻道歉、坦承疏失,但王浩宇無法接受綠黨還沒有突破門檻就開始內鬥,因此決定無論綠黨是否突破3%都會選擇離開,而綠黨最主要的金主、長期協助的長輩也在得知後暴怒,決定撤除所有支持。[來源請求]他表示從加入綠黨到離開,一直都是以綠黨的最大利益思考,沒有做過出賣綠黨權益的事,當初也下定決心就算破產也要繼續撐下去,而民進黨曾推薦他入黨超過百次、拿出更好的位置,但都不曾想過要離開綠黨,至於最後離開就是個意外。[69]
綠黨現任共同召集人余筱菁及劉崇顯於同日下午透過綠黨臉書專頁發表聲明,表示綠黨官方臉書粉絲專頁為本黨對外核心宣傳管道,擁有管理權限者為秘書長與小編,僅於選戰期間開放權限予黨公職,並於選舉宣傳相關貼文排程皆完成後將權限移除,並表示對於選擇離開綠黨加入他黨的每一位夥伴皆表達祝福從未口出惡言,亦代表綠黨感謝所有一起努力過的人及祝福離開的人有好的發展,並指對於王浩宇議員對於綠黨之功與過,社會自有公評。[70][71]綠黨副秘書長李菁琪則不同意鬥爭說法,直言「請問移除小編權限叫什麼鬥?他自己開票結果看一看不妙就自己召告天下書面宣布退黨。這叫鬥?他選前各種不經查證用綠黨粉專發文四處戰環團夥伴我們哪次公開說過什麼?笑死人,以為媒體聲量高就可以這樣抹屎?信義威秀潑屎哥都沒他厲害。不要在新歡那邊討不了好就回頭打前女友給大家看以表忠心,實在噁心。」,亦表示自己當時也是候選人,被移除權限的也不只他一人,自己當時亦被移除小編權限,認為王的圖片只能說明他本來有權限後來沒有,跟他宣稱被鬥走的證據沒有關聯。
參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 小黨要殺出血路! 綠黨、台聯宣布年底選戰策略合作. 《菱傳媒》RWnews. 2022-07-19 [202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9).
- ^ 2.0 2.1 台灣綠黨第二十二屆第一次黨員大會新聞稿暨大會宣言全文. 台灣綠黨. 2023-03-20 [2023-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2) (中文(臺灣)).
- ^ 看過來! 330太陽花活動流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頭殼newtalk,2014年3月30日
- ^ 樹黨總部成立 籲支持青年佔領政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14年11月8日
- ^ 原提名12名候選人參選,後因桃園市市長候選人呂東杰無法募得保證金而退選、新竹市第一選舉區之楊志翔擅自加入台灣獨立建國選舉連線而遭綠黨撤銷黨籍,故僅餘10名候選人。
- ^ 快訊/綠黨議員候選人 竹縣周江杰、桃市王浩宇當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Ttoday,2014年11月29日
- ^ 7.0 7.1 7.2 讓全球綠黨的願景在台灣實現,守護公平正義的最佳第三勢力. 關鍵評論. 2019-12-27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7).
- ^ 我為甚麼支持綠黨?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1-06. (Why do I support the Green Party?)
- ^ 李鴻典,〈國會能否過半 須看泛綠合作〉[永久失效連結],《玉山周報》第118期,2011年9月21日。
- ^ 綠黨淪為民進黨的附庸側翼?. 台灣綠黨. 2018-09-02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中文(臺灣)).
- ^ 黃德北. 台灣選舉只有右派價值的藍綠輪替,而主要的第三勢力都不算是左翼政黨. 關鍵評論網. 2018-12-02 [2019-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0) (中文(臺灣)).
- ^ 李秉芳. 綠黨議員王浩宇加入「民進黨團」:深信台灣價值的政黨都該合作. 關鍵評論網. 2019-01-06 [2019-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6) (中文(臺灣)).
- ^ 邱珮畇. 一日發5文批韓國瑜 桃園議員王浩宇遭轟:管很寬. 中時電子報. 2018-12-27 [2018-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7).
- ^ 郭匡超. 綠黨王浩宇不演了? 加入「民進黨黨團」 遭譏諷. 中時電子報. 2019-01-05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6).
- ^ 綠黨挺蔡英文,不怕被民進黨邊緣化嗎?. www.facebook.com.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中文(简体)).
- ^ 綠黨無緣國會 鄧惠文感性PO文:就想老派地說一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新聞網
- ^ 潘翰聲,〈打著綠旗反綠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年5月10日
- ^ 楊宗興. 環保署驅逐記者 資訊公開與記者專業. 苦勞網. 2007-08-16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 ^ 綠黨. 綠色陣營開除民進黨,綠黨致贈黑金新黨旗. 苦勞網. 2007-12-05 [2016-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4) (中文(臺灣)).
- ^ 潘翰聲,〈綠營開除民進黨,致贈黑金新黨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年12月5日
- ^ 艾琳達. 極右外交政策可休矣!. 中國時報. 2007-12-08 [2021-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 ^ 張麗娜、陳明旺、晏明強. 小黨串聯 疾呼給藍綠教訓. 台灣蘋果日報. 2008-01-11 [2015-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5) (中文(臺灣)).
- ^ 高成炎. 民代無理濫訟 司法烏龍通緝. 《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第343期. 2008-05-22: 31.
- ^ 何醒邦 台北報導,〈立委補選 新系和羅文嘉翻臉〉,《中國時報》2009年1月17日。
- ^ 溫炳原,〈對民進黨的呼籲:難道「民進黨上上下下的政治人物,與前老闆黨主席阿扁有什麼不同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苦勞網》2009年2月22日
- ^ 林政忠,〈「民間」光環 能化為動力嗎〉,《聯合報》2009年2月23日A4版
- ^ 黃筱筠 專訪,〈專訪溫炳原:民進黨與扁切割也不會起死回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國評論新聞網》2009年3月9日
- ^ 潘翰聲,〈民進黨難忘選票誘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9年3月27日
- ^ 綠黨,〈政府向環境宣戰,綠黨向政府宣戰 政黨票才是台灣未來的關鍵──環境永續,政黨票投綠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苦勞網》2011年12月22日
- ^ 張穎齊. 穿「民進黨真多敗類」衣 何景榮諷:反罷免王浩宇. 中時電子報. 2020-06-08 [2020-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民眾黨員、逢甲大學教授何景榮……卻獨排眾議,穿上王浩宇2013年11月4日擔任綠黨黨員而發表「民進黨真多敗類」、「我就民進黨」的衣服出面,指出不應該罷免王。
- ^ 李根政. 公民社會還沒有贏. 台灣蘋果日報. 2014-12-08 [2015-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4).
- ^ 綠黨. 綠黨不會與民進黨進行協商 綠黨不會是民進黨的側翼. 苦勞網. 2015-04-09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 ^ 陳文姿、詹嘉紋、洪郁婷、彭瑞祥. 從22萬到38萬 環保政黨票持續成長 席次仍掛零.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2016-01-17 [2016-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8) (中文(臺灣)).
- ^ 許敏溶. 【有片】不滿把抗爭當表演 20餘社運團體嗆新政府. 台灣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2016-05-19 [2016-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5).
- ^ 宋小海. 從「民主進行曲」到「台灣之光」 蔡英文就職典禮爭議餘波未了. 苦勞網. 2016-05-22 [2016-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3).
- ^ 彭宣雅. 賴揆允諾深澳可重新評估 學者:選前不蓋、選後蓋. 聯合報即時新聞. 2018-10-05 [2018-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3).
- ^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 【新聞稿】NGO呼籲人民用選票捍衛台灣價值 堅持國民健康、環境永續、土地正義 守護民主與進步. 苦勞網. 2018-11-23 [2018-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3).
- ^ 黃春香家關注組. 【新聞稿】打壓社運強拆黃家,人權立國變濫權禍國. 苦勞網. 2021-08-25 [202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 ^ 吳家豪、曾薏蘋. 南鐵反拆遷團 直奔民進黨黨部抗議. 2021-08-26 [202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7).
- ^ 清訊新聞. 基隆護海公投案將啟動二階段 綠黨籲:共同守護大海. PeoPo公民新聞平台. 2022-06-22 [202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1).
- ^ 翁嫆琄. 時力港湖區推人選 綠社盟批破壞默契. 新頭殼. 2015-11-10 [2015-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4) (中文(臺灣)).
- ^ 王浩宇猛批時代力量 黨內人士:黃國昌對王非常不屑.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9-07-18 [201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8).
- ^ 黃捷. 時力黨工辦公室藏毒查無持有人 林效先獲不起訴.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9-04-08 [2020-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 ^ 陳志賢. 時力前黨工被控持毒郵票 罪嫌不足不起訴. 中國時報即時新聞. 2019-04-08 [2020-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 ^ 宋小海. 綠黨社民黨宣佈共組參政聯盟. 苦勞網. 2015-08-17 [2015-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8) (中文(臺灣)).
- ^ 綠黨、社民黨完成整合 將共組參政聯盟. 蘋果即時. 台灣蘋果日報. 2015-08-16 [2015-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綠黨、社民黨共組參政聯盟 選後討論實質整合.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2015-08-17 [2015-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 ^ 新人選新竹議員 齊呼「綠樹雙結盟」抬勢. [202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 ^ 小黨結盟!新竹「綠樹雙聯盟」拚年底選戰. [202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8).
- ^ 「綠樹雙聯盟、新竹超實力」 綠黨新竹黨部成立. [202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8).
- ^ 焦家卉. 不讓時力獨大!社民黨、綠黨、基進黨將結盟組「社會福利國家連線」. 《風傳媒》. 2018-06-18 [2018-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8).
- ^ 社會福利國家連線成立 整合選區共推「三公一微」政見. [202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 ^ 社會福利國家連線成立 推出「三公一微」強化公共住宅、公共托育、公共運輸.
- ^ 杜絕選舉歪風!四政黨組「無限可能大聯盟」. [202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9).
- ^ 台灣第三勢力 無限可能大聯盟.
- ^ 無限可能大聯盟『InfinitePossible Federations』.
- ^ 台聯綠黨【永續台灣顧人民 台聯綠黨共打拼】聯合競選記者會. [202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9).
- ^ 【永續台灣顧人民 台聯綠黨共打拼】記者會新聞稿.
- ^ 迎戰2022九合一大選!綠黨、台聯宣布「聯合競選」發揮更強戰力. [202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 ^ 年底選戰本土小黨團結 台聯、綠黨宣布結盟. [202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9).
- ^ 王浩宇. [2020-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 ^ 王浩宇退綠黨扛敗選責任 網酸:一人毀全黨、一人救全黨. 聯合新聞網. 2020-01-13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3) (中文(臺灣)).
- ^ 很多人說,綠黨變了。. [202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 ^ 綠黨真的變了?! 王浩宇親揭密因為這「4個字」. 新頭殼newtalk. 2020-09-26 [2020-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中文(臺灣)).
- ^ 承認綠黨是「真的變了」 王浩宇:我們不再是個社運團體,而是…. 風傳媒. 2019-09-26 [2019-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7) (中文(臺灣)).
- ^ 民眾黨否認授權張益贍與綠黨談結盟 王浩宇連曝對話紀錄!. [20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 ^ 張益贍惹議 綠黨撇清台民黨. 新頭殼newtalk. 2020-03-11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2) (中文(臺灣)).
- ^ 綠黨:未和民眾黨談合作 柯文哲應回應張益贍事件. 中央社. 2020-03-11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中文(臺灣)).
- ^ 王浩宇爆退綠黨內幕:4年幾千萬補助款太有吸引力. 中國時報. 2020-09-20 [2020-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中文(臺灣)).
- ^ 針對民進黨王浩宇議員發表離開本黨緣由相關言論,綠黨發布以下幾點聲明. [2020-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 ^ 王浩宇爆「我是被鬥走的」 綠黨:王對綠黨的功過 社會自有公評. [2020-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外部連結[编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