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館
外观
唐太宗時,建立史館,有專人編修前代和唐代國史,如《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皆編修於史館,例以宰相领衔长官,称“監修国史”,其他職務包含著作郎、起居郎、起居舍人,另有修撰、直館等若干名,包含宰相以下各部門均須按時送交材料。[2]到宋朝,史館與集賢書院、弘文館合稱“三館”。
注釋
[编辑]- ^ 《唐六典》卷九《中书省》“史馆史官”注云:“后魏并置著作,隶秘书省。北齐因之,代亦谓之史阁,亦谓之史馆。史阁、史馆之名自此有也。故北齐邢子才作诗酬魏收冬夜直史馆是也。”
- ^ 《唐会要》卷六三〈诸司应送史馆事例〉載:“祥瑞(礼部每季具录送),天文祥异(太史每季并所占候祥验同报),蕃国朝贡(每使至,鸿胪勘问土地、风俗、衣服、贡献、道里远近,并其主名字报),蕃夷入寇及来降(表状中书录状报,露布兵部录报,军还日军将具录陷破城堡、伤杀吏人、掠房畜产并报),改变音律及新造曲调(太常寺具所由及乐词报),州县废置及孝义旌表(户部有即报),法令变改、断狱新议(刑部有即报),有年及饥并水、旱、虫、霜、风、雹及地震、流水泛溢(户部及州县每有即勘其年月日及赈贷存恤同报),诸色封建(司府勘报,袭封者不在报限),京诸司长官及刺史、都督、都护、行军大总管、副总管除授(并录制词,文官吏部送,武官兵部送),刺史、县令善政异迹(有灼然者,本州录附考使送),硕学异能、高人逸士、义夫节妇(州县有此色,不限官品,勘知的实,每年录附考使送),京诸司长官薨卒(本司责由曆状迹送),刺史、都督、都护及行军副大总管已下薨(本州本军责由历状,附便使送),公主、百官定諡(考绩录行状、諡议同送),诸王来朝(宗正寺勘报)。已上事,并依本条所由,有即勘报史馆,修入国史。如史官访知事由,堪入史者,虽不与前件色同,亦任直牒索,承牒之处,即依状勘,并限一月内报。”又记“建中元年(780)十一月二十八日史馆奏:前件事条,虽标格式,因循不举,日月已深,伏请申明旧制,各下本司。从之。大曆十四年(779)正月已后,至今年十月已前,所有事蹟,各限敕到一月日报。从此已后,外州县及诸军、诸使,每年一度,附考使送纳,在京即每季申,便为恒例。敕旨依”。
外部連結
[编辑]- 赖瑞和:〈唐代史馆史官的使职官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这是一篇關於政府官制演進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