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承 (武邑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司马承(260年—?),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西晋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步兵校尉、侍中、安平贞世子司马邕之子,西晋宗室。

生平[编辑]

司马承的四叔司马翼在西晋建立前去世,以司马承为后嗣,封寿安亭侯。泰始六年(270年)五月,司马承被册立为南宫县王[1]太康十年冬十月壬子(289年11月20日),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说:“安平献王的孙子司马承,昔日父亲早逝,没有分封建国,今天以武遂县武邑县观津县三个县建立武邑国,分封司马承为武邑王。”[2][3]司马承在晋惠帝时期去世,他唯一的儿子司马祐出嗣安平王司马敦,司马承于是没有后嗣,武邑国被省并到长乐国[4][5][6]

其他[编辑]

泰始十年(274年),司马承虚龄十五,依照旧有制度应该行冠礼。有关部门议论上奏:“礼,十五岁成为青年,国君十五岁生孩子,以此说明加冠的适合时间。此外汉朝和曹魏派遣使者给诸王加冠,不是古代制度。”晋朝于是制定制度诸王十五岁加冠,不再派遣使者[7]

家庭[编辑]

兄弟[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五月,立寿安亭侯承为南宫王。
  2. ^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冬十月壬子,徙南宫王承为武邑王。
  3. ^ 《太平御览·卷一百九十九·封建部二》:又曰:武帝诏:安平献王孙承,昔以父早亡,不建大祚,以县封之。今以三县,封为武邑王。
  4. ^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武帝未受禅而卒,以兄邕之支子承为嗣,封南宫县王。薨,子祐嗣立,承遂无后。
  5. ^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三》:至晋泰始元年,封皇叔祖孚为安平王;太康五年,又改为长乐国,立孚曾孙佑为王;十年,割武遂、武邑、观津三县为武邑国,以封南宫王承为武邑王。惠帝时,承薨无后,省还长乐。
  6. ^ 《晋书校勘记·卷三十七·列传第七·四》:子祐嗣立承遂无后 武纪“祐”作“玷”。又疑“立”为“出”字之误。考礼志,安平穆王隆无子,以敦为嗣。敦又无子,以祐嗣敦,故曰“嗣出”。承祇一子,既出嗣,故曰“承遂无后”。
  7. ^ 《晋书·卷二十一·志第十一》:泰始十年,南宫王承年十五,依旧应冠。有司议奏:“礼,十五成童,国君十五而生子,以明可冠之宜。又汉魏遣使冠诸王,非古典。”于是制诸王十五而冠,不复加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