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
周邦彥 | |
---|---|
北宋詞人、音樂家 | |
大晟樂府提舉官 | |
國家 | 宋 |
時代 | 北宋 |
姓 | 周 |
名 | 邦彥 |
姓名 | 周邦彥 |
字 | 美成 |
號 | 清真居士 |
出生 | 1056年 至和三年 錢塘(今浙江杭州) |
逝世 | 1121年(64—65歲) 宣和三年 |
著作 | |
《清真居士集》(《片玉集》) |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音乐家。宋徽宗時曾任大晟樂府提舉官,進一步完善了詞的體製形式。其詞在格律派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又有「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之稱[1]。在詞之堂廡已大之後,繼柳永、開姜夔,能自度。
生平[编辑]
據記載他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他寫了一篇《汴都賦》,讚揚新法,因此由諸生擢為太學正,任教太學。當上學正後,常有積極作為,但在仕途上並沒有得意的成果,長期在州縣間擔任小官職。倒是詞愈寫愈受世人喜愛,加上精通音律,能自創新曲,詞名愈來愈大。
到宋徽宗時,周邦彥升為徽猷閣待制,並提舉大晟府,任命周邦彥擔任主管,從事審訂古調,討論古音,並創設許多音律,影響後世很大。徽宗時期是他作品最多的時期,大部份都帶有他華美、輕狂的特質。长期被后人尊为“词家之冠”。
野史[编辑]
传说他与名妓李师师是相好,周邦彥幽會李師師時,宋徽宗亦來光顧,周邦彥躲在床下,事後周邦彥把皇帝與李師師兩人的約會情況寫成《少年游》一詞[2]。宋徽宗知道之後,一怒将周贬出京城。
詞風[编辑]
題材上,周邦彥詞以寫艷情與寫景詠物為主,多寫風月相思、羈旅行役,其次是寫景詠物,還有一些懷古傷今之作。
音律上,周詞嚴於守律,善於創調,格律嚴整,音調和諧,審音協律,於慢詞的審音調律上有貢獻,「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3],又被譽為「詞家正宗」。
寫作技巧上,周詞意境渾融,詞的技巧、格律進一步深化成熟,集北宋婉約詞之大成。周詞沈鬱頓挫,傾力於語言的鎔鑄。周詞善於鋪敘,富艷精工,回環往復曲折變化,鋪敘詳贍,長於勾勒,使詞意顯豁。摹物寫態,曲盡其妙。
修辭手法上,周詞喜歡用典故,善於融化前人詩句、舊句,或直接檃括前人之詩入詞,渾然天成。
《少年遊》[编辑]
“ |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 |
《六醜》[编辑]
“ | 正單衣試酒,悵客裏、光陰虛擲。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為問家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 釵鈿墜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 |
” |
《蘭陵王》[编辑]
“ |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絃,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
” |
《齊天樂》[编辑]
“ | 綠蕪凋盡臺城路,殊鄉又逢秋晚。 暮雨生寒,鳴蛩勸織,深閣時聞裁翦。雲窗靜掩。 |
” |
《蘇幕遮》[编辑]
“ | 燎沉香,消溽暑。 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
” |
影响[编辑]
南宋杨泽民、方千里各有《和清真词》,陈允平有《西麓继周集》,当代饶宗颐有《晞周集》,均为步韵周邦彦词作的专集。
评价[编辑]
- 南宋陳郁《藏一话腴外编》:「二百年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知美成词为可爱。」
- 南宋刘肃《片玉集序》:「周美成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句,缜密典丽,流风可仰。」
-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檃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 南宋尹焕:「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
- 清戈载《宋七家词选》:「清真之词,其意淡远,其气浑厚,其音节又复精妍和雅,最为词家之正宗。」
- 民国陈匪石《宋词举》:「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
參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周邦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