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區(賽考利克泰雅語:Pasing[1];臺灣客家語大埔腔:foˇ pinˇ ki+,四縣腔:foˇ pinˇ kiˊ;臺灣話:Hô-pîng-khu),是中華民國臺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居臺中市最東部,人口約1.08萬人[2],是臺中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低的區,也是臺中市轄域內唯一的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其面積是全國最大且唯一一個逾1,000平方公里的市轄區,在全國所有鄉、鎮、縣轄市、市轄區之中,面積高居全國第四[註 1]。
和平區屬於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為具有公法人地位的地方自治團體,享有與鄉鎮市相當的地方自治權限,與臺中市其他市轄區的性質並不相同。和平區公所為和平區自治事項之行政機關,並非臺中市政府的派出機關,和平區民代表會則為和平區自治事項之立法機關。
日治時期,屬台中州東勢郡蕃地,相關業務都有當時的警察綜理。泰雅族雙崎社引發了摩天嶺之役後,把全區編為三個外警區(埋伏坪、久良栖及佳陽),及十九個派出所、十個社,強制原住民集體移住,以利控制。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大日本帝國台灣總督府轄域,改設為臺中縣東勢區和平鄉。轄內南勢、天輪、博愛、自由、達觀、中坑、梨山、平等八村。1949年3月,與玉山區信義鄉及能高區仁愛鄉合併轄區增設為中峰區,改為臺中縣中峰區和平鄉。1950年,行政區域調整以及廢區署,再改為臺中縣和平鄉。1973年和平鄉之梨山、平等村獨立為梨山建設管理局(省轄),1980年12月2日再回歸和平鄉管轄。
2010年12月25日,因為臺中縣、臺中市(省轄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改為臺中市和平區,失去原本作為鄉所具有的地方自治權和地方自治團體地位。2014年12月25日,配合《地方制度法》修正,賦予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地方自治權,和平區再次改制為具有公法人地位的地方自治團體,成為臺中市轄域內唯一一個由區民選舉區長與區民代表的市轄區[3]。
- 歷年行政區變化列表
起訖年份 |
行政區
|
1920-1945 |
臺中州東勢郡蕃地
|
1945-1949 |
臺中縣東勢區和平鄉
|
1949-1950 |
臺中縣中峰區和平鄉
|
1950-2010 |
臺中縣和平鄉
|
2010-現制 |
臺中市和平區
|
和平區位於臺中市最東端,北側由西至東分別與臺灣省的苗栗縣卓蘭鎮、泰安鄉、新竹縣尖石鄉、宜蘭縣大同鄉相鄰,東邊及南邊分別與臺灣省的花蓮縣秀林鄉及南投縣仁愛鄉、國姓鄉相鄰,西鄰新社區、東勢區。
和平區位於雪山山脈南側,有大甲溪貫穿,西半部氣候屬溫帶、東部為高地氣候,氣溫呈現西高東低的情況。特產有椪柑、高接梨、甜柿;和平區東部則盛產蘋果、梨、水蜜桃、高山茶葉、高冷蔬菜、蜂蜜等,為台灣高冷蔬菜的主要提供地。其中武陵農場七家灣溪流域是台灣櫻花鉤吻鮭的故鄉。
地形、水文[编辑]
地名、聚落[编辑]
和平區位居山區,共分成平等里(環山、思源、武陵)、梨山里(青山、佳陽、梨山、松茂)、博愛里(裡冷、松鶴、哈崙台、谷關、馬陵)、天輪里(白冷)、南勢里(和平區治,稍來社)、中坑里(大雪山)、自由里(雙崎、三叉坑、烏石坑)、達觀里(雪山坑、摩天嶺)八個里。依據交通路線可分為三個區域。
- 泰雅族南勢群部落:經由東崎道路可連接自由里、達觀里,是泰雅族南勢群傳統聚居地,位於和平區境內有三叉坑、雙崎、達觀、雪山坑四個主要部落,與竹林、香川等小聚落。近代有大量漢人(客家人為主)移居墾植水果(梅、甜柿),於烏石坑、摩天嶺建立較大的漢人聚落。
- 客家聚落:經由東勢區轉往大雪山林道,可至中坑里。以水果、桂竹種植為主。大雪山社區則為過去大雪山林場開採時遺留的伐木聚居,目前已轉型為之名的生態社區。
- 谷關、梨山聚落:平等里、梨山里、博愛里、天輪里、南勢里則由東至西依序座落於中橫公路沿線。目前由於中橫上谷關至德基部分路基嚴重毀損,因此中斷。中橫沿線為泰雅族人傳統領域與聚居地,南勢里為據點有大量的客家人開墾居住。國民政府時代,由於中橫的開墾以及伐木政策,屬於外省人的榮民已在梨山里長期定居,建立多處聚落。
和平區公所為臺中市政府下的地方自治團體,民選區長一人綜理區務,區長下設主任秘書一人;下設民政課、產業觀光課、建設課、土地管理課、行政課、主計室、人事室、政風室等八個行政單位,並設置清潔隊、圖書館及幼兒園。
歷任首長[编辑]
- 鄉長
- 1:林講文
- 2-3:陳文秀
- 4:蔣東海
- 5-6:張銀文
- 7-8:林朝欽
- 9-10:陳德祥
- 11:周吉德
- 12-13:林文生
- 14:林榮進
- 15 陳斐晏:2006年3月-2010年7月(原住民,因案遭判刑[6])
- 區長
- 黃永生:2010年12月25日-2014年12月25日(泰雅族松鶴部落人,唯一官派區長)
- 林建堂:2014年12月25日-2018年12月25日(首任民選)
- 林建堂:2018年12月25日-2020年5月25日(連任,涉賄遭公懲會撤職)
- 古志偉(民政課課長代理)
- 吳萬福:(補選當選)
行政區劃[编辑]
天輪里、中坑里、平等里、自由里、南勢里、梨山里、博愛里、達觀里,共117鄰4430戶。
里名 |
面積 |
鄰數 |
戶數 |
總人 口數 |
男性 人數 |
女性 人數 |
較上月 增減
|
中坑里 |
|
10 |
247 |
515 |
283 |
232 |
0
|
天輪里 |
|
8 |
242 |
480 |
254 |
226 |
-1
|
平等里 |
334.414 |
15 |
381 |
1,002 |
559 |
443 |
-5
|
自由里 |
|
11 |
493 |
1,234 |
686 |
548 |
0
|
南勢里 |
|
14 |
914 |
2,120 |
1,133 |
987 |
+2
|
梨山里 |
|
34 |
1,032 |
2,233 |
1,192 |
1,041 |
+5
|
博愛里 |
|
15 |
813 |
1,935 |
993 |
942 |
+4
|
達觀里 |
|
8 |
499 |
1,336 |
723 |
613 |
-5
|
和平區 |
1,037.8192 |
115 |
4,621 |
10,855 |
5,823 |
5,032 |
0
|
歷史人口 |
---|
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11,054 | — |
---|
1986 | 10,322 | −6.6% |
---|
1991 | 10,162 | −1.6% |
---|
1996 | 10,883 | +7.1% |
---|
2001 | 11,317 | +4.0% |
---|
2006 | 10,960 | −3.2% |
---|
2011 | 10,683 | −2.5% |
---|
2016 | 10,795 | +1.0% |
---|
2021/1 | 10,817 | +0.2% |
---|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
和平區人口指標 |
---|
概況 |
---|
年齡層 |
|
|
比例 |
總人口 |
|
10,817 (100%) |
0~14歲 |
|
1,117 (10.33%) |
15~64歲 |
|
7,707 (71.25%) |
65歲以上 |
|
1,993 (18.42%) |
|
|
|
目前處於高齡社會 |
---|
性別比 | 115.39% |
---|
扶養比 | 40.35% |
---|
– 扶幼比 | 14.49% |
---|
– 扶老比 | 25.86% |
---|
老化指數 | 178.42% |
---|
戶人口量 | 2.3262人/戶 |
---|
人口密度 | 10.42 (人/km2) |
---|
年齡層較上月變動 幼年人口減11人
壯年人口增3人
老年人口增16人
2021年和平區人口變化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年度增減
|
人口
|
10,817
|
|
|
|
|
|
|
|
|
|
|
|
+8
|
消長
|
+8
|
|
|
|
|
|
|
|
|
|
|
|
|
人口消長計算方式為該月人口減去上月人口,正值以紅字表示,負值以藍字表示,持平以綠字表示
| 本區是全國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原住民區,在全國所有61個山地鄉、原住民區之中,幼年比例排行倒數第三[註 1],壯年比例為第四低[註 2],老年比例則居最高。資料時間:2021年1月,來源:臺中市政府民政局 [7] |
歷年人口變化[编辑]
和平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20年)[8]
|
統計表
年份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人口
|
11,054
|
10,845
|
10,689
|
10,397
|
10,209
|
10,322
|
10,516
|
10,479
|
10,514
|
10,170
|
增加量
|
—
|
-209
|
-156
|
-292
|
-188
|
+113
|
+194
|
-37
|
+35
|
-344
|
成長率
|
—
|
-1.891%
|
-1.438%
|
-2.732%
|
-1.808%
|
+1.107%
|
+1.879%
|
-0.352%
|
+0.334%
|
-3.272%
|
年份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人口
|
10,162
|
10,162
|
10,734
|
10,662
|
11,019
|
10,883
|
11,015
|
11,018
|
11,172
|
11,121
|
增加量
|
-8
|
0
|
+572
|
-72
|
+357
|
-136
|
+132
|
+3
|
+154
|
-51
|
成長率
|
-0.079%
|
0.000%
|
+5.629%
|
-0.671%
|
+3.348%
|
-1.234%
|
+1.213%
|
+0.027%
|
+1.398%
|
-0.456%
|
年份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人口
|
11,317
|
11,324
|
11,309
|
11,181
|
11,058
|
10,960
|
10,880
|
10,803
|
10,730
|
10,743
|
增加量
|
+196
|
+7
|
-15
|
-128
|
-123
|
-98
|
-80
|
-77
|
-73
|
+13
|
成長率
|
+1.762%
|
+0.062%
|
-0.132%
|
-1.132%
|
-1.100%
|
-0.886%
|
-0.730%
|
-0.708%
|
-0.676%
|
+0.121%
|
年份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人口
|
10,683
|
10,556
|
10,589
|
10,825
|
10,726
|
10,795
|
10,949
|
11,015
|
10,902
|
10,809
|
增加量
|
-60
|
-127
|
+33
|
+236
|
-99
|
+69
|
+154
|
+66
|
-113
|
-93
|
成長率
|
-0.559%
|
-1.189%
|
+0.313%
|
+2.229%
|
-0.915%
|
+0.643%
|
+1.427%
|
+0.603%
|
-1.026%
|
-0.853%
|
|
|
國民中學[编辑]
國民小學[编辑]
台中市公車[编辑]
公路客運[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參考文獻及註釋[编辑]
- 參考文獻
- ^ 南勢部落 -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認識原住民族- 部落介紹[永久失效連結]
- ^ 人口統計資料. 內政部戶政司. 2020-06-02 [202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 ^ 直轄市原民區 可選區長、區代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14-1-15
- ^ 4.0 4.1 洪慶峰總編。《台中縣大甲溪流域開發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2 1989
- ^ 5.0 5.1 戶外生活圖書(股)於2007年出版的《宜花東全覽:百科地圖》第88頁
- ^ 前和平鄉長陳斐晏 貪污判4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14-01-29
- ^ 臺中市人口統計管理平台-和平區人口統計. 臺中市政府民政局. 2020-07-31 [202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XLS). 內政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 註釋
- ^ 幼年比例僅高於霧台鄉、達仁鄉
- ^ 壯年比例僅高於仁愛鄉、南澳鄉、阿里山鄉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