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舊監獄
坐标:23°29′10″N 120°27′32.5″E / 23.48611°N 120.459028°E
嘉義舊監獄 | |
---|---|
臺南刑務所嘉義支所 臺南刑務所嘉義支所,臺灣嘉義監獄,臺灣嘉義監獄嘉義分監 | |
![]() | |
位置 | ![]() |
建成时间 | ![]() |
類型 | 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種類:其他-舊監獄 |
詳細登錄資料 |
嘉義舊監獄位於臺灣嘉義市東區,是臺灣唯一完整保存的日治時期刑務所建築。該監獄始建於日治時期1919年,於1920年3月竣工,1922年啟用。
嘉義舊監獄於2005年5月26日公告為國定古蹟[1],該建築從2009年12月28日開始為期600天的修復工程,並在2011年9月完工開放參觀[2]。目前此建物是做為「獄政博物館」使用,此外,這棟建築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獲得第59名。
沿革[编辑]
日治時期[编辑]
明治28年(1895年)日人領臺之初以軍政治理,於11月制訂《臺灣監獄令》共四條及《監獄假規則》共二十條,開始於臺灣地區各地興建監獄的事務,其中便在嘉義縣城內提標巷內整修一處民家,作為拘禁罪犯之所使用,當時稱之為「嘉義監獄署」,後在明治33年(1900年)發布《總督府監獄官制》後,總督府開始於臺北、臺中與臺南興建三座主監獄設施,並成立宜蘭支監,與新竹嘉義兩出張所。[3] 嘉義支所的興建工程約於大正8年(1919年)展開,選定於山下町七番地內建造,在大正10年(1921年)3月10日進行棟扎儀式後,最終在大正11年(1922年),嘉義出張所升格為「臺南刑務所嘉義支所」,其設施也正式竣工。
然而在昭和二年(1927年)、昭和五年(1930年),臺南新營附近一帶曾發生三次劇烈強震,加上昭和六年(1931年)發生的八掌溪中流地震,使得嘉義支所內的廳舍遭受嚴重災害,後在監獄的修護工程中,將外牆從南北六十六間延長為十間,同時也將遭受毀壞的大門進行重建,改建為現代建築造型、因此比例與材料上與竣工時古典樣式的大門不同,但依然使用著原表門的門窗原件。[4]
戰後時期[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嘉義支所的建築,並於民國36年(1947年)4月1日改稱為「臺灣嘉義監獄」,並在民國42年(1953年)依法務部指示,將臺灣嘉義地方法院看守所與劃分獨立,將監獄與看守所的界限及區域分割,並移轉部分監獄所有權,房舍及工具給看守所、 囚人用具,嘉義地方法院看守所後於民國44年(1955年)竣工,形成今日舊監獄分界的風貌,此後在1960至1980年代間,嘉義舊監獄曾進行小規模建物之增建工程。
1990年代,由於舊監獄房舍的設備破舊不堪,無法滿足現代關押及行刑的要求與數量,於是在1994年3月時,將嘉義監獄移到嘉義縣鹿草鄉,原建物改設「臺灣嘉義監獄嘉義分監」[1],收容部分受刑人以維護建築。
當代[编辑]
自1996年起,由於嘉義市都市更新之議題,引發市府官員要拆除嘉義舊監的聲浪,後再文史民間團體以及嘉義市政府的保存推動下,最終在2002年8月16日,嘉義舊監獄經嘉義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而後為繼續爭取升等,並於2003年7月著手進行古蹟調查研究、修護研究之計畫,並在2005年5月26日由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1]。而從2009年12月28日開始進行該建築的整修工作,2011年完工後改為獄政博物館使用[2]。
2021年1月26日,嘉義舊監獄連同歷史建築嘉義第二司法新村、嘉義舊監獄演武場與一旁監獄人員宿舍群,登錄為文化資產聚落建築群「嘉義舊監獄暨宿舍群」。目前正執行全區先期規劃及因應計畫期末階段。
建築設計[编辑]
平面配置[编辑]
嘉義舊監獄現面積約3.66公頃,在平面配置上為賓夕法尼亞制度(單獨監禁制度)放射狀系統,是大日本帝國源自提倡現代化而參照西方早期監獄的範例,特徵為中軸線設有一座扇形臺,來管理周圍呈手掌狀放射出去的囚房,具有方便監所人員有效地監控受刑人功能。 舊監獄的行政區域約有402.37平方公尺,曾歷經多次整修與空間機能之調整,在監內其他區域設置不同的辦公處所,如典獄長室、會議室、秘書室、人事室等單位。[4]
設施[编辑]
中軸線及囚室[编辑]
嘉義舊監獄現存的28座建築群中,構造類型,包括木造、磚木造、加強磚造、RC造等類型建築,房舍之門窗壁板均為臺灣扁柏、紅檜、杉木所製成,其監獄入口為石材裝飾的大型玄關,進去後為前庭,而後是行政樓,繼而是中央台,在中央臺裡設有一座神龕,過去在日治時期供奉著天照大神,串連與三條放射狀男監舍(智、仁、勇三舍),監舍上方設有空中巡邏,其主要用途是用於修繕舍房通道,安全檢查,以及監控受刑人舍房動態的功能,男受刑人接見室位於中央台左後側,女受刑人接見室則位於婦育館大門右側。
男監舍裡並排著一間間的囚室,裡頭的配建有木門、門鎖、監視孔、送飯孔、透風菊狀窗與黑鐵條窗框,而在天花板上還有空中巡邏道,供監獄人員於上方監看下面的受刑人通道。[5]女監舍曾被稱為「婦幼館」,與男監以一牆區隔分界管理。唯一不同處是另設有1間專供照顧小孩的育嬰室,病舍與醫療診間均位於仁舍舍房後端。[4]
工場[编辑]
除此之外,監獄裡還有第一到第四工場,其中第一、第二工場過去為一完整木造結構建築,後因業務之需陸續區隔,曾作為用餐空間使用,而三、四則為受刑人工作區,第三工場是唯一內部採用鋼筋混凝土樑柱之建築,而四座建築物則加設高窗及太子樓的設計,以滿足通風散熱、採光等需求。[4] 另監獄還有日新堂、炊場、女監舍房以及在監獄後方的兩座崗哨。[5]另設有農場區,分為內部與外部農場。其中外部農場現已改建為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及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交通資訊[编辑]
編號 | 經營業者 | 乘車站名 | 行先 | 備註 |
---|---|---|---|---|
光林我嘉線 | 國光客運 | 獄政博物館 | 港坪運動公園—蘭潭 | 嘉義市公車:台灣好行光林我嘉線 |
101 | 嘉義縣公車 | 嘉大林森校區 | 嘉義—塘興村 | 嘉義縣市區公車路線 |
7312 | 嘉義縣公車 | 嘉大林森校區 | 嘉義—溪心寮 | 部份班次繞駛嘉義市學區 |
7313 | 嘉義縣公車 | 嘉大林森校區 | 嘉義—溪心寮 | |
7319 | 嘉義縣公車 | 嘉大林森校區 | 嘉義—番路 | |
7321 | 嘉義縣公車 | 嘉大林森校區 | 嘉義—松腳 | 部份班次繞駛嘉義市學區、竹崎高中等 |
7323 | 嘉義縣公車 | 嘉大林森校區 | 嘉義—梅山 | 部份班次繞駛嘉義市學區、竹崎高中、內埔等 |
相關條目[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官方網站
- 嘉義舊監獄暨宿舍群 - 國家文化記憶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嘉義舊監獄暨宿舍群 - 文化部iCultu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被遺忘的角落-嘉義舊監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考資料[编辑]
- ^ 啟用年
- ^ 1.0 1.1 1.2 嘉義舊監獄.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2.0 2.1 內政部營建署代辦之「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修復工程」修復工程進行中. 內政部營建署. 2010-09-29 [201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臺灣)).
- ^ 蔡宛蓉. 臺灣監獄制度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0.
- ^ 4.0 4.1 4.2 4.3 《嘉義市定古蹟嘉義舊監獄修護調查及再利用規劃研究》. 嘉義市: 臺灣嘉義監獄. 2004-09. ISBN 9570182784.
- ^ 5.0 5.1 《台灣歷史建築百景專輯》 二版一刷. 臺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4-06-30: 120頁. ISBN 957-01-2749-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