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坎城影展
坎城影展
Festival de Cannes(法文)
举办地点 法國坎城
创办时间1939年
颁发奖项金棕櫚獎
举行日期每年5月
影片语言迄至2015年 91種語言(原聲)[1]
英語/法語(字幕)[2]
官方网站https://www.festival-cannes.com/en/
「戛纳电影节」的各地常用別名
中国大陸戛纳电影节
臺灣坎城影展
香港康城影展
澳門康城影展
新加坡康城影展
馬來西亞康城影展

戛纳电影节(法語:Festival de Cannes),是一個由法國於1946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坎城,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影展之一(另二者為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影展之一,每年法國政府會为电影节的举办輔助100萬至150萬美元的资金。

當前,坎城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週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歷史[编辑]

創辦初期[编辑]

19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特別是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1936年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之後便成為1938年的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強勢入圍1938年的威尼斯影展並還奪下最佳外國影片「穆索里尼獎」;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長尚·傑伊法语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法语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坎城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第一屆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之所以選擇坎城是因為那邊的氣候相當舒適。

1939年6月,路易·盧米埃(Louis Lumière)接受擔任第一屆「國際電影節」主席,第一屆影展預計自9月1日進行到9月30日。

1939年8月,美國片商米高梅用豪華郵輪載著好萊塢明星如泰隆·鮑華賈利·古柏瑙瑪·希拉喬治·拉夫特英语George Raft 來到坎城辦派對、慶宴,一時之間吸引不少影迷駐足。但是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影展隨即宣布取消;9月3日法國、英國對德國宣戰。

二戰之後[编辑]

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支持下由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再辦坎城影展,這是實實在在的第一屆。第一屆坎城影展是在坎城的一家舊賭場舉辦。后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

自1946年第一屆以來,1948年跟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止舉辦。但是在1949年,影展在新的大樓「影展大樓」(Palais des festivals)舉辦;法國人亦稱之為「紅地毯大樓」。

1968年5月19日因為受到「五月风暴」的影響被迫中斷。前一天5月18日,評審之一路易·馬盧辭職,楚浮克勞德·貝黎尚-蓋布里耶·艾比柯寇法语Jean-Gabriel Albicocco克勞德·雷路許羅曼·波蘭斯基尚盧·高達衝進「影展大樓」的大廳,堅持要中斷影片的放映,目的是要「跟罷工的學生、勞工站在一起」。

1973年前,各電影由其原產國先決有無資格參賽,即由各國選送。1973年起,影展獨攬正式單元甄選的決策權,更顯獨立自主。[3]

2002年之後[编辑]

直到2002年,影展才把官方名稱定為「Festival de Cannes」(戛纳电影节)。2019年11月,戛纳电影节首次於亞洲登場,並於香港K11 MUSEA商場舉行[4]。2020年3月,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宣布,因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将推迟2020年戛纳电影节的举办,具体时间待定。

影展各單元[编辑]

  • 正式單元計有:
    • 正式競賽長片(Longs métrages en compétition)
    • 正式觀摩長片(非競賽,Longs métrages hors compétition)
    • 一種注目(Un certain regard),1978年成立
    • 正式競賽短片(Courts métrages en compétition)
    • 電影基金會(Cinéfondation),1998年成立
    • 短片角落(Short Film Corner),2004年成立
  • 平行單元

影展各獎項[编辑]

  • 正式競賽長片包括有:
    • 金棕櫚獎(La Palme d'or),1955年創立,頒給最佳影片
    • 評審團大獎(Grand Prix),頒給最有原創性或最有研究精神的影片
    • 評審團獎(Le Prix du Jury)
    • 最佳導演獎(Le Prix de la mise en scène),頒給表現最佳的導演
    • 最佳男演員獎(Le Prix d'interprétation masculine),頒給表現最佳的男演員
    • 最佳女演員獎(Le Prix d'interprétation féminine),頒給表現最佳的女演員
    • 最佳劇本獎(Le Prix du scénario),頒給表現最佳的編劇
    • (Le Prix de la Critique internationale),1946年特別創立
  • 正式競賽短片包括有:
  • 所有長片單元(包含正式競賽、一種注目、國際影評人週、導演雙週)
    • 金攝影機獎(La Caméra d'or),頒給表現最佳的首部作,1978年成立

參考文獻[编辑]

  1. ^ Follows, Stephen. Is English becoming the de facto language of Cannes films?. Stephen Follows. 2015-05-18 [2023-08-17] (英国英语). 
  2. ^ Feature films in official selection. Festival de Cannes. [2023-08-17] (美国英语). 
  3. ^ The history of the Festival. Festival de Cannes. [202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9) (美国英语). 
  4. ^ 「Festival de Cannes Film Week」六部康城電影首度登陸K11. 香港文匯報. 2019-11-01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0). 

外部連結[编辑]

參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