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基隆高級中學
基隆高中 | |
---|---|
![]() | |
![]() 基隆高中校門 | |
地址 | ![]() |
经纬度 | 25°06′24″N 121°43′57″E / 25.106667°N 121.7325°E坐标:25°06′24″N 121°43′57″E / 25.106667°N 121.7325°E |
邮政编码 | 205001 |
其它名称 | National Keelung Senior High School |
类型 | 國立普通高中 |
隶属 | ![]() |
创办日期 | 1927年 臺北州立基隆中學校 1946年 臺灣省立基隆中學 1970年 臺灣省立基隆高級中學 2000年 國立基隆高級中學 |
学区 | 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 |
校長 | 鍾定先 |
职员人数 | 23人[1] |
教師人數 | 90人[1] |
年级 | 高一到高三 |
性别 | 男女合校 |
学生人数 | 596人[1] |
班级数目 | 33班[1] |
校园面积 | 92,646平方公尺[1] |
校训 | 誠、靜、樂、恆 |
校刊 | 《基中青年》 |
電話號碼 | +886-2-24582052 |
传真號碼 | +886-2-24573724 |
学校网址 | www |
![]() |
國立基隆高級中學,簡稱基隆高中、基隆中學、基中,舊稱省基中,是一所位在臺灣基隆市暖暖區男女合校的國立高級中學,因其環境優美而暱稱為「翠崗」。基隆高中創立於1927年,前身為臺北州立基隆中學校,在日治時期,基隆高中與基隆女中即為著名的優良學府。
基隆高中原為傳統男校,自1997年新增音樂班、美術班、體育班,開始招收女生,打破以往只收男生慣例。並於2018年後普通班開始招收女生,成為男女合校。每個年級設置普通班外,也招收數理實驗班、雙語實驗班、海洋科技班、國際人文班、音樂資優班、美術資優班、體育特色班等特殊班級。由於高速公路通車後,基隆往來臺北交通便捷,加上受到建中、北一女磁吸效應,基隆生源外流至大臺北地區,使得基隆地區的高中吸引力下降。基隆學子多至雙北求學,為尋求更多的教育資源,目前基隆高中減班及減少班級人數,以精緻化教學做為發展。[2]
校史[编辑]
日治時期[编辑]
基隆高中前身為日治時期的臺北州立基隆中學校。臺北州立基隆中學校,在1927年3月31日經臺灣總督府許可設立,同年4月20日於基隆市第一尋常小學校(今仁愛國小)舉行第一屆入學典禮,並以該校部分教室作為臨時校舍開始授課,招收110名學生,為日治時期學制之五年制中學。同年6月12日在小學校禮堂舉行開校典禮,並將此日訂為校慶日[3]。
關於中學校的校地選定,基隆市政預算編成協議會在1928年1月通過徵收基隆郡七堵庄八堵字八堵南116番地之土地作為校地之計畫。因計畫校地未位在基隆市內,且還是當時屬郊區的八堵,基隆市民得知此消息後,不但引發了強烈的反對意見,甚至組成「基隆中學校大沙灣建設期程同盟會」,希望可以將基隆中學校設在大沙灣,並提出選址在基隆要塞司令部附近的淺野家土地的構想。然而台北州當局考量基隆未來發展,仍決定將學校改在八堵[4]。1928年3月,校地變更經總督府許可通過。1929年4月,因學年增加,再向基隆第一公學校(今信義國小)借用臨時教室。1929年9月,部分新校舍落成,始遷往八堵的新校舍上課。1930年3月,武道場落成。1931年2月,校舍全部落成,並在天神町113番地設有學生宿舍[3]。
基隆中學校成立之初,桃園以北至宜蘭地區,男生可讀的學校僅有三所中學,分別是臺北一中、臺北二中及基隆中學(1937年、1941年以後因為臺北三中、臺北四中、宜蘭中學加入,增為六所)[2];該校畢業生就讀昔日臺北帝國大學(今國立臺灣大學)比例極高,在日治時期已經是全島知名學府[2]。
戰後[编辑]
1945年8月,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改進教育設施,各級學校重加整頓,學制課程亦予更張。翌年2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令改為「臺灣省立基隆中學」,設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並派吳劍青先生為首任校長。為與畢業典禮之日期區隔,故爾後以4月20日為校慶紀念日[2]。
1970年8月,配合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頒布「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政策,停辦初中部,改制為「臺灣省立基隆高級中學」。
2000年2月精省後,改名為「國立基隆高級中學」。2018年,普通班開始招收女生,結束91年男校傳統[5]。
班級簡介[编辑]
數理實驗班[编辑]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師資陣容堅強且勤教嚴管,軟硬體教學資源充沛,開設數理專題、科學探索實作與創課創意課程等,並定期舉辦學術講座、校外參訪,更與海洋大學等合作開設程式設計先修課程,協助學生通過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認證。此外,培訓學生參加各項數理及資訊競賽,增進表達及理解能力,豐碩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於台清交成頂尖大學的升學表現十分亮眼。
海洋科技班[编辑]
海洋科技班由該校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合作開設,課程含括海洋科學、海洋職涯探索及自然科學專題實作課程等面向,並開設海洋大學的先修課程,可抵免海洋大學學分。課程以海洋為主軸,並培育學生自然科學領域探索與實作能力,每學期辦理大師講座、校外參訪、研究船海上研習、戶外考察等活動,並至海科館實習解說,為前進海洋相關科系及自然科學領域學系最佳選擇。
國際人文班[编辑]
以國際語言、國際移動、國際服務為課程安排三大主軸,課程強化英語文學習內涵,更融入日韓等外語課程、人文涵養進階課程,結合大學資源至本校開設專題微課程,豐富學術觸角,學期間與日、韓姊妹校交流主動式接觸國際活動,為培養語文、旅遊、國際事務科系的最佳搖籃。
雙語實驗班[编辑]
本校雙語實驗班為最新年度設立,通過國教署審核,領先全台各高中,旨在強化學生中英文能力,使學生與國際接軌
音樂班[编辑]
設獨立音樂館,提供音樂班學生學、術科之獨立學習空間,學校亦定期為音樂班學生舉辦各式音樂會,定期邀請著名演奏家、藝術大師、各式表演講座,增進學生音樂涵養。各項音樂相關競賽,屢獲佳績,在國立大學的升學表現上更是亮眼。
美術班[编辑]
設獨立的美術大樓,各種教學軟硬體設備完善,提供美術班學生學、術科之獨立創作空間,定期邀請著名畫家、藝術大師、各式創作講座,與各式藝文活動結合,以開拓學生視野增進創作技能,於全國美展等美術競賽屢獲優等學生於全國美展等美術競賽屢獲優等,更在大學術科測驗多次獲得全國榜首佳績。
體育班[编辑]
設置獨立的體育館,備有專業練習場地及器材,主力發展羽球、西式划船、輕艇等三個項目,羽球項目由國際好手鄭永成教練帶領,為國內高中傳統強隊,屢獲佳績、造就甲組球員,更培育出周天成、陳宏麟等國際級選手﹔此外,本校為北區水上競技運動訓練核心學校,主力發展西式划船、輕艇、水球,為國內各級比賽的常勝軍,更在國際錦標賽中奪得金牌為青少年國手培養的重要推手。
重大事件[编辑]
基隆中學F-man事件[编辑]
1942年2月,一名應屆畢業班的臺灣籍學生呂燕卿攜帶一本精裝簽名簿到校,供同學簽名留念。簽名者全屬臺灣學生,其中不乏類似「血濃於水」、「熱血喚起熱血」的激情留言。除此之外,有人於封面寫下「FM」兩個英文字母,意指 Formosa Man(福爾摩莎人/臺灣人)。校內一位日本學生漥田得知後,刻意向其他日籍同學宣傳此事,指稱臺灣學生有秘密結社、鼓動脫離日本統治之意圖,導致部分參與簽名之臺灣學生分別遭到日本學生圍毆。此事亦驚動向來歧視臺灣學生的日籍體操教師藤田,即向具有秘密警察角色的特高警察呈報此事。多名學生因而被傳喚,最終包括呂燕卿在內的5位學生被拘留數日,並強制轉學至日本。此一事件曾為日本名作家。田村志津枝蒐證研究,並曾出書《臺灣人與日本人─基隆中學F-man事件》[6]
學生運動[编辑]
1946年5月4日,臺灣省立基隆中學學生舉行紀念「五四運動」遊行,結果遭到軍警阻擋與暴力鎮壓,時任校長的吳劍青向臺灣省參議員顏欽賢求助希望釋放被捕學生。顏欽賢乃尋求臺大特別班學生詹世平(後改名吳克泰)發動臺大學生代表向省參議會遞交抗議書,以聲援基隆中學學生。詹世平起草了呼籲書,並經臺大各學院代表簽名送交省參議會通過決議支持。這一事件算是拉開了二戰後臺灣學生運動的序幕。由此可見,當時臺灣高校知識份子在社會當中的形象是很正面的,而且深受倚重。
基隆中學事件(共黨地下組織)[编辑]
1947年9月,第二任校長鍾浩東成立中國共產黨「基隆中學支部」。1949年5月,基隆中學支部改組成立「中國共產黨臺灣省基隆市工作委員會」,藉由發行地下刊物《光明報》與成立共產思想與書籍讀書會,發展共產勢力。1949年8月,基隆市工作委員會遭國防部保密局破獲;經長期搜捕活動後,至1951年2月止,前後逮捕並槍決鍾浩東校長及主要幹部教師共7名,另將37名涉案老師與學生判處2年至10年徒刑,是為「基隆市工作委員會案」,或稱「基隆中學事件」。
基中學生斧頭弒師事件[编辑]
聯合報1969年5月8日報導,省立基隆中學高二18歲兇嫌周振隆(周振隆後改名為楊振隆[7]),因不滿班導師江新同將其品行成績評為丙等,加上幾次逃課,被江老師警告恐留校察看,當晚將短柄斧頭藏在書包內,隔天一早即走進教室,當著同學面前持利斧往江新同右後頸部猛砍兩下,使班導江新同老師頸動脈失血過多,送醫後仍傷重不治。警方調查:兇嫌周振隆是省立基隆中學高級部二年七班學生,其父周金波為留日牙醫,曾在基隆市區開設牙醫診所,涉嫌行兇的學生周振隆於行兇後逃往該校後山上,經基隆市警察局第三分局捕獲移送基隆地檢處收押,周振隆因在刑法上未成年未被判處死刑,遭判十五年有期徒刑。
歷屆校長[编辑]
日治時期[编辑]
任別 | 任職時間 | 姓名 |
---|---|---|
1 | 1927年4月-1931年8月 | 吉川貞次郎 |
1 | 1931年8月-1932年2月 | 井上重人 |
3 | 1932年2月-1934年1月 | 植木殖 |
代理 | 1934年1月-1934年3月 | 狩谷淺治郎 |
4 | 1934年3月-1937年4月 | 大欣鐵馬 |
5 | 1937年4月-1943年2月 | 芝原仙雄 |
6 | 1943年2月-1944年4月 | 林豬太郎 |
7 | 1944年4月- 1946年1月 | 田中專一 |
民國時期[编辑]
任別 | 任職時間 | 姓名 | 備註 |
---|---|---|---|
1 | 1946年1月-1946年8月 | 吳劍青 | |
2 | 1946年8月-1949年9月 | 鍾浩東 | 因基隆市工作委員會案,於1950年判處死刑 |
3 | 1949年9月-1950年7月 | 黃蘇亞 | |
4 | 1950年7月-1959年7月 | 鄭明祿 | |
5 | 1959年7月-1969年5月 | 王宗樂 | 基中學生斧頭弒師事件,於1969年5月即更換校長 |
代理 | 1969年5月-1969年7月 | 陶彥翀 | 基中學生斧頭弒師事件後,代理校長至該學期結束 |
6 | 1969年7月-1983年2月 | 張鎮民 | |
7 | 1983年2月-1987年7月 | 陳震 | |
8 | 1987年7月-1996年7月 | 朱宏遠 | |
9 | 1996年7月-2004年8月 | 高政賢 | |
10 | 2004年8月-2008年8月 | 巫春貴 | |
11 | 2008年8月-2015年7月 | 歐東華 | |
12 | 2015年7月-2019年8月 | 張智惟 | |
13 | 2019年8月-迄今 | 鍾定先 |
校徽[编辑]
各時期校徽[编辑]
堵南之陵【堵陵】:1927-1946年:「臺北州立基隆中學校」
暖江翠華【暖江】:1946年-1970年:「臺灣省立基隆中學」
翠崗春曉【翠崗】:1970年-2000年:「臺灣省立基隆高級中學」
源遠鷹揚【源遠】:2000年2月1日起:「國立基隆高級中學」
學生活動[编辑]
合作盃-越野路跑[编辑]
這是學校一年一度的盛事,通常都辦在12月31日,由校方與學校福利社合辦,活動的舉辦非常浩大,全校學生不論有沒有參加,皆免費可以得到上面印著「國立基中」字樣的越野路跑服(除了2008年的字樣為「基隆高中」),男生為白底,女生為紅底,教師為黃底,體育、射擊班為暗藍色底,字樣的顏色有,紅、藍、綠,在學校三年將可以收集到此三種顏色,可自行向福利社購買,越野服同於運動服。
學校的位置是在大卡車、聯結車等大型車頻繁經過的地方(若從學校經水源路邊可直接通往國道一號或東西向快速道路)因此學校會分時段封閉單邊道路,並且沿路請糾察隊執勤,以保障學生安全。男生約跑6公里,女生跑5公里。
社團[编辑]
- 基青文學社
- 翠崗康輔社
- 熱門音樂社
- 熱門舞蹈社
- 圖書館社
- 武器研究社
- 象棋社
- 藍雨大傳社
- 翔音吉他社
- 漫畫社
- 魔術社
- 桌球社
- 籃球社高一組
- 籃球社高二組
- 羽球社
- 排球社
- 游泳社
- 合唱團
- 心橋社
- 基中糾儀
- 劍道社
知名校友[编辑]
參見以下名單: [8]
日治時期畢業校友[编辑]
戰後至60級畢業校友[编辑]
- 李哲洋:初中部39級畢業校友,《全音音樂文摘》主編、民族音樂學者。
- 黃澤青:高中部43級校友,曾任臺灣省漁船保險合作社理事主席、基隆市議員,立法委員,基隆市第一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現任合作金庫銀行理事
- 劉廣英:初中部41級畢業校友,氣象學家,空軍少將退役,曾任中華民國氣象學會理事長。
- 林信彰:1937年5月生。知名棒球國手,多次任國家隊及職棒隊教練
- 鄭貞銘:高中部44級畢業校友,前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現任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榮獲紐約全球華人「新聞教育終生成就獎」
- 林水木:高中部45級畢業校友,曾任省議員、基隆市市長
- 謝里法:知名藝術家。曾與廖修平、陳錦芳一同創辦巴黎文教基金會,設置「巴黎獎」獎勵優秀青年藝術家赴國外進修。
- 張國龍:高中部49級畢業校友,前環保署署長,現為臺灣大學物理系兼任教授
- 張堅華:高中部49級畢業校友,曾任立法委員,現任基隆市政府海科館專案小組召集人
- 王拓:高中部51級畢業校友,曾任立法委員、文建會主委、國民大會代表、民主進步黨秘書長。
- 何文壽:初中部48級、高中部51級畢業校友,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系教授。
- 劉源俊:高中部51級畢業校友,曾任東吳大學、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校長,現為東吳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 徐立功:高中部51級畢業校友,著名導演、編劇和電影監製人,金馬國際影展創辦人。
- 徐健勝,高中部53級畢業校友,藝名「徐風」,臺灣電視節目與秀場主持人。
- 洪惟仁:高中部54級畢業校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創系主任。
- 羅青哲:高中部55級畢業校友,傅爾布萊特獎(福布莱特计划)得獎人,詩人,筆名羅青,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主任、明道大學應用英語學系主任等職
- 張炳煌:高中部56級校友,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副主任、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 陳朝龍:高中部58級畢業校友,曾任立法委員。
- 張慶忠: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第六、七屆立法委員。
- 吳念真:初中部56級畢業,本名吳文欽,筆名念真,知名導演、作家、編劇、演員、主持人。
- 游祥耀:現任基隆市議會議員,228關懷協會基隆分會理事長。
61至70級畢業校友[编辑]
- 陳義洲:高中部61級畢業校友,現任臺北市議會議員。
- 陳振川:高中部61級畢業校友,土木工程學家,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
- 謝志偉:初中部59級畢業,前東吳大學文學院長,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現任臺灣駐德國代表處處長。
- 李壽全:高中部62級畢業,李建復《龍的傳人》專輯製作人。[9]。
- 施俊吉:初中部59級畢業校友,前金管會會長,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前行政院副院長。
- 尹昭德:男演員。
71至80級畢業校友[编辑]
- 黃景泰:高中部72級畢業校友,曾任基隆市議會議長。
- 羅智強:高中部77級畢業校友,曾任中央通訊社副社長、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中華民國總統府副秘書長。
- 林右昌:高中部78級畢業校友,曾任行政院長辦公室主任、總統府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民進黨副秘書長,現任基隆市市長[10]
81至90級畢業校友[编辑]
- 謝忻:高中部88級畢業,本名謝若葦,臺灣綜藝節目主持人、藝人,目前為百是傳播旗下藝人。
91至100級畢業校友[编辑]
101至今的畢業校友[编辑]
其他[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註釋[编辑]
- 腳註
- 引用
- ^ 1.0 1.1 1.2 1.3 1.4 中華民國教育部統計處. 高級中等學校概況統計 (109學年度).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5)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2.3 基隆高中. 高級中等學校.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2014-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5).,舊址[永久失效連結]
- ^ 3.0 3.1 臺北州立基隆中學校一覽表. 臺北州立基隆中學校. 1935-10-20.
- ^ 入江, 文太郎. 基隆風土記. 1933-08-06.
- ^ 打破91年傳統普通班首招女生 基中:氛圍變了. [2019-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5).
- ^ 《台灣人與日本人─基隆中學F-man事件》,田村志津枝原著,汪平、林雅婷譯,玉山社1999年5月初版一刷,ISBN 9578246129
- ^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200373 228基金會執行長楊振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遭控50年前犯下弒師命案
- ^ 傑出校友
- ^ 2009年度傑出校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國立基隆高級中學校史室
- ^ 藍軍大崩盤》扭轉舊政治 林右昌打破基隆藍鐵區. 風傳媒. 2014-11-29 [2014-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1).
網站[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國立基隆高級中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