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 Shilin Official Residence | |
---|---|
![]() | |
基本資料 | |
位置 | ![]() |
建成 | 1950年 |
狀態 | 全年開放 |
地圖 | |
![]() |
士林官邸 | |
---|---|
士林官邸主屋外景 | |
位置 | 臺北市士林區福林路60號 |
建成时间 | 民國39年(1950年) |
网站 | www.culture.gov.taipei |
官方名称 | 蔣中正宋美齡士林官邸 |
类型 | 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類別:其他 |
公告 | 2005年5月25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士林官邸是已故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在臺灣的官邸之一,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可分為官邸與花園(含士林園藝所)兩部份,由台北市政府公燈處園藝管理所管理。
此處在台灣日治時期為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士林園藝試驗支所」,二戰後東南長官公署改為「士林園藝試驗分所」與士林招待所,士林招待所在1950年改為蔣中正的官邸,與蔣宋美齡居住在此直到蔣中正在1975年逝世。這裡過去一直門禁森嚴,但現時已開放供遊人參觀,並時常有花卉展覽。士林官邸的寓所建築在2000年7月14日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之後於2005年5月25日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介紹[编辑]
1908年1月18日,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公告在臺北廳芝蘭一堡福德洋庄設立「附屬園藝試驗場」,負責園藝植物栽培、種苗分配等事務[1],是台灣最早的園藝試驗機構。1918年7月21日,設置嘉義支場(今農委會農試所嘉義農業試驗分場),負責熱帶農事試驗事務。1921年8月2日,隨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改制,園藝試驗場改為中央研究所的「士林園藝試驗支所」[2]。1939年4月28日,因中央研究所被廢止,士林園藝試驗支所改隸臺灣總督府農事業試驗所[3]。
二戰後,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所改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在1949年改隸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為現在農業委員會的前身。原本的士林園藝試驗支所在戰後則改為「士林園藝試驗分所」,且興建了7棟外賓招待所。由於此處環境清幽且交通便利,時任臺灣省主席陳誠選定此處作為蔣中正夫婦居住的「士林官邸」[4]。另一方面,蔣中正在1949年1月21日宣布從總統職位引退,在1950年3月1日「復行視事」為中華民國總統後,同月31日從陽明山的草山招待所搬到士林官邸,一直居住至1975年4月5日蔣中正去世。蔣宋美齡在1975年9月赴美休養後,士林官邸便未對外開放[4][5][6]。1973年3月15日,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士林園藝實驗分所改隸台北市政府公園處,改名為「士林園藝所」,同年增設陽明山工作站[7]。
在1987年解嚴前,士林官邸前的福林路屬軍事管制區,沿途設有多處碉堡,並有由竹林及雜木所構成的阻絕遮蔽帶。1996年,臺北市長陳水扁開將士林官邸正館以外的地區開放,供民眾參觀,之後也重新規劃了大門的及廣場。2011年,臺北市長郝龍斌開放正館參觀[4]。
設施[编辑]
官邸寓所[编辑]
士林官邸的古蹟範圍包括了「正館」、「招待所」、「凱歌堂」、「慈雲亭」四處。「正館」及「招待所」合稱為「正房」,為二層樓洋式住宅,過去為總統蔣中正與夫人蔣宋美齡的住所,現列為國定古蹟,於2010年10月從公園處移交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管理,2011年1月2日開放。正房旁有「凱歌堂」,興建於1950年,外觀為紅瓦,是蔣中正夫婦做禮拜的教堂[6]。
張羣故居[编辑]
士林官邸園區南側的「張羣故居」是前行政院院長、總統府秘書長張羣的寓所,興建於1977年,由王大閎所設計,2014被登錄為臺北市市定古蹟。建物四周為挑高的迴廊,外部為鋼筋混凝土柱廊,採用清水磚、斬石子及空心磚(壽字)等材料,原佣人房及儲藏室設有採光天井[8]。
參考資料[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士林官邸 |
- 士林官邸官方網站
- 蔣中正宋美齡士林官邸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士林官邸 臺北旅遊網
- 2021士林官邸菊展 臺北旅遊網
- 2022士林官邸鬱金香展 臺北旅遊網
- 士林官邸 交通部觀光局
- 士林官邸公園 - 公園走透透.臺北新花漾_公園情報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士林官邸正館
- 2022士林官邸鬱金香展
- 蔣中正宋美齡士林官邸(士林官邸正館)的Facebook專頁
- 士林官邸旅客的Facebook專頁
- 台北新花漾的Instagram帳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