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篮球比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篮球比赛
管理組織 FIBA
項目 2(男子:1;女子:1)
賽事
1896 1900 1904 1908 1912 1920
1924 1928 1932 1936 1948 1952
1956 1960 1964 1968 1972 1976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2004 2008 2012 2016 2020 2024
備註: 表演項目年以斜體表示
獎牌得主

篮球自1936年以来一直是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美国包揽了1936年到1968年7届男子金牌,2008年到2021年4届男子金牌,和1996年到2021年7届女子金牌。

男子賽事[编辑]

年份 主辦城市 金牌戰 銅牌戰 參賽
隊數
金牌 比數 銀牌 銅牌 比數 第四名
1936
詳細
德国
柏林

美國
19–8
加拿大

墨西哥
26–12
波蘭
21
1948
詳細
英国
倫敦

美國
65–21
法國

巴西
52–47
墨西哥
23
1952
詳細
芬兰
赫爾辛基

美國
36–25
蘇聯

乌拉圭
68–59
阿根廷
23
1956
詳細
澳大利亚
墨爾本

美國
89–55
蘇聯

乌拉圭
71–62
法國
15
1960
詳細
義大利
羅馬

美國
小組形式
蘇聯

巴西
小組形式
義大利
16
1964
詳細
日本
東京

美國
73–59
蘇聯

巴西
76–60
波多黎各
16
1968
詳細
墨西哥
墨西哥城

美國
65–50
南斯拉夫

蘇聯
70–53
巴西
16
1972
詳細
德国
慕尼黑

蘇聯
51–50
美國

古巴
66–65
義大利
16
1976
詳細
加拿大
蒙特利爾

美國
95–74
南斯拉夫

蘇聯
100–72
加拿大
12
1980
詳細
苏联
莫斯科

南斯拉夫
86–77
意大利

蘇聯
117–94
西班牙
12
1984
詳細
美國
洛杉磯

美國
96–65
西班牙

南斯拉夫
88–82
加拿大
12
1988
詳細
大韩民国
漢城

蘇聯
76–63
南斯拉夫

美國
78–49
澳大利亞
12
1992
詳細
西班牙
巴塞隆拿

美國
117–85
克罗地亚

立陶宛
82–78
獨聯體
12
1996
詳細
美國
阿特蘭大

美國
95–69
南斯拉夫

立陶宛
80–74
澳大利亞
12
2000
詳細
澳大利亚
悉尼

美國
85–75
法國

立陶宛
89–71
澳大利亞
12
2004
詳細
希腊
雅典

阿根廷
84–69
義大利

美國
104–96
立陶宛
12
2008
詳細
中国
北京

美國
118–107
西班牙

阿根廷
87–75
立陶宛
12
2012
詳細
英国
倫敦

美國
107–100
西班牙

俄羅斯
81–77
阿根廷
12
2016
詳細
巴西
里約熱內盧

美國
96–66
塞爾維亞

西班牙
89–88
澳大利亞
12
2020
詳細
日本
東京

美國
87–82
法國

澳大利亞
107–93
斯洛維尼亞
12

奖牌榜[编辑]

排名 国家/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總數
1  美國 16 1 2 19
2  蘇聯 2 4 3 9
3  南斯拉夫 1 4 1 6
4  阿根廷 1 0 1 2
5  法國 0 3 0 3
 義大利 0 2 0 2
 西班牙 0 3 1 4
8  加拿大 0 1 0 1
 克罗地亚 0 1 0 1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0 1 0 1
 塞爾維亞 0 1 0 1
12  巴西 0 0 3 3
 立陶宛 0 0 3 3
14  乌拉圭 0 0 2 2
15  澳大利亞 0 0 1 1
 古巴 0 0 1 1
 墨西哥 0 0 1 1
 俄羅斯 0 0 1 1

各大洲最佳成绩[编辑]

参加国[编辑]

國家 36
納粹德國
48
英国
52
芬兰
56
澳大利亚
60
義大利
64
日本
68
墨西哥
72
西德
76
加拿大
80
苏联
84
美國
88
大韩民国
92
西班牙
96
美國
00
澳大利亚
04
希腊
08
中国
12
英国
16
巴西
20
日本
參賽次數
安哥拉 A 10th 11th 12th 12th 12th 5
阿根廷 15th 4th 9th 1st 3rd 4th 8th 7th 8
澳大利亞 12th 9th 9th 8th 8th 7th 4th 6th 4th 4th 9th 7th 7th 4th 3rd 15
比利時 19th 11th 17th 3
巴西 9th 3rd 6th 6th 3rd 3rd 4th 7th 5th 9th 5th 5th 6th 5th 9th 15
保加利亚 7th 5th 16th 10th 4
加拿大 2nd 9th 9th 9th 14th 4th 4th 6th 7th 9
中非 A 10th 1
智利 9th 6th 5th 8th 4
中國 A 10th 11th 12th 8th 10th 8th 8th 12th 12th 9
中華臺北B 15th 18th 11th 3
克罗地亚 C 2nd 7th 6th 5th 4
古巴 13th 9th 11th 3rd 7th 6th 6
捷克 K 9th 1
捷克斯洛伐克 9th 7th 9th 5th 8th 6th 9th A 7
埃及 15th 19th 9th 16th 12th 12th 12th 7
爱沙尼亚 9th D 1
芬兰 9th 11th 2
法國 19th 2nd 8th 4th 10th 11th 2nd 6th 6th 2nd 10
德國E 15th 12th 8th 7th 10th 8th 6
英國 20th 9th 2
希臘 17th 5th 5th 5th 4
匈牙利 16th 9th 9th 13th 4
印度 12th 1
伊朗 14th 11th 12th 3
伊拉克 22nd 1
愛爾蘭 23rd 1
以色列 A 17th 1
義大利 7th 17th 17th 4th 5th 8th 4th 5th 2nd 5th 5th 2nd 5th 13
日本 9th 10th 15th 10th 14th 11th 11th 7
韩国 A 8th 14th 16th 14th 9th 12th 6
拉脫維亞 15th D 1
立陶宛 D 3rd 3rd 3rd 4th 4th 8th 7th 7
墨西哥 3rd 4th 9th 12th 12th 5th 10th 7
摩洛哥 A 16th 1
新西蘭 11th 10th 2
奈及利亞 10th 11th 10th 3
巴拿马 12th 1
秘魯 8th 10th 15th 3
菲律賓 5th 12th 9th 7th 11th 13th 13th 7
波蘭 4th 7th 6th 6th 10th 7th 6
波多黎各 A 13th 4th 9th 6th 9th 7th 8th 10th 6th 9
羅馬尼亞 17th 1
俄羅斯 D F 8th 9th 3rd 3
塞内加尔 A 15th 15th 11th 3
塞爾維亞 G H 2nd 1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G 11th A 1
新加坡 A 13th I 1
斯洛維尼亞 C 4th 1
蘇聯 J 2nd 2nd 2nd 2nd 3rd 1st 3rd 3rd 1st F A 9
西班牙 14th 7th 11th 4th 2nd 8th 9th 9th 7th 2nd 2nd 3rd 6th 13
瑞典 10th 1
瑞士 9th 21st 17th 3
泰國 A 15th 1
突尼西亞 11th 1
土耳其 19th 17th 2
 独联体 A 4th A 1
美國 1st 1st 1st 1st 1st 1st 1st 2nd 1st 1st 3rd 1st 1st 1st 3rd 1st 1st 1st 1st 19
乌拉圭 6th 5th 3rd 3rd 8th 8th 6th 7
委內瑞拉 11th 10th 2
南斯拉夫 6th 7th 2nd 5th 2nd 1st 3rd 2nd 2nd 6th A 10
國家總數 21 23 23 15 16 16 16 16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编辑]
^A NOC was not member of IOC
^B as 中華民國 China from 1936–56
^C part of 南斯拉夫 Yugoslavia from 1936–1988
^D part of  蘇聯
^E as 西德 West Germany from 1968–88
^F part of  独联体 in 1992
^G now 塞尔维亚 Serbia, part of  南斯拉夫 in 1936–1988, as  独立奥林匹克参赛者(IOP) in 1992 and part of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in 1996–2000
^H part of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in 2004
^I part of 马来西亚 Malaysia in 1964
^J Soviet Union chose not to compete in 1936 and 1948
^K part of 捷克斯洛伐克 Czechoslovakia from 1920–92

女子賽事[编辑]

年份 主辦城市 金牌戰 銅牌戰 參賽
隊數
金牌 比數 銀牌 銅牌 比數 第四名
1976
詳細
加拿大
蒙特利爾

蘇聯
小組形式
美國

保加利亚
小組形式
捷克斯洛伐克
6
1980
詳細
苏联
莫斯科

蘇聯
104–73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68–65
匈牙利
6
1984
詳細
美國
洛杉磯

美國
85–55
韩国

中國
63–57
加拿大
6
1988
詳細
大韩民国
漢城

美國
77–70
南斯拉夫

蘇聯
68–53
澳大利亞
8
1992
詳細
西班牙
巴塞隆拿

獨聯體
76–66
中國

美國
88–74
古巴
8
1996
詳細
美國
阿特蘭大

美國
111–87
巴西

澳大利亞
66–56
烏克蘭
12
2000
詳細
澳大利亚
悉尼

美國
76–54
澳大利亞

巴西
84–73
韩国
12
2004
詳細
希腊
雅典

美國
74–63
澳大利亞

俄羅斯
71–62
巴西
12
2008
詳細
中国
北京

美國
92–65
澳大利亞

俄羅斯
94–81
中國
12
2012
詳細
英国
倫敦

美國
86–50
法國

澳大利亞
83–74
俄羅斯
12
2016
詳細
巴西
里約熱內盧

美國
101–72
西班牙

塞爾維亞
70–63
法國
12
2020
詳細
日本
東京

美國
90–75
日本

法國
91–76
塞爾維亞
12

奖牌榜[编辑]

排名 国家/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總數
1  美國 9 1 1 10
2  蘇聯 2 0 1 3
3  獨立國家聯合體 1 0 0 1
4  澳大利亞 0 3 2 5
5  巴西 0 1 1 2
 保加利亚 0 1 1 2
 中国 0 1 1 2
 南斯拉夫 0 1 1 2
9  法國 0 1 1 2
9  韩国 0 1 0 1
10  俄羅斯 0 0 2 2
11  塞爾維亞 0 0 1 1
12  西班牙 0 1 0 1
13  日本 0 1 0 1

各大洲最佳成绩[编辑]

  • 美洲篮球协会-9枚金牌(美国9枚)
  • 欧洲篮球协会-3枚金牌、1枚銀牌(苏联2枚、独联体1枚、西班牙1枚)
  • 大洋洲篮球协会-2枚銀牌(澳大利亚2枚)
  • 亚洲篮球协会-2枚银牌(中国、韓國、日本)
  • 非洲篮球协会-第十一名(尼日利亚)

参加国[编辑]

國家 76
加拿大
80
苏联
84
美國
88
大韩民国
92
西班牙
96
美國
00
澳大利亚
04
希腊
08
中国
12
英国
16
巴西
20
日本
參賽次數
安哥拉 12th 1
澳大利亞 5th 4th 3rd 2nd 2nd 2nd 3rd 5th Q 10
白俄羅斯 B C 6th 9th 2
比利時 Q 1
巴西 7th 2nd 3rd 4th 11th 9th 11th 7
保加利亚 3rd 2nd 5th 3
加拿大 6th 4th 11th 10th 8th 7th 9th 7
中國 A 3rd 6th 2nd 9th 9th 4th 6th 10th Q 9
克罗地亚 F 10th 1
古巴 5th 4th 6th 9th 4
捷克 D 5th 7th 7th 3
捷克斯洛伐克 4th 8th 6th A 2
法國 5th 2nd 4th 3rd 4
英國 11th 1
希臘 7th 1
匈牙利 4th 1
義大利 6th 8th 8th 3
日本 5th 7th 10th 8th 2nd 5
拉脫維亞 B 9th 1
马里 12th 1
新西蘭 11th 8th 10th 3
奈及利亞 11th 11th 2
波蘭 8th 1
波多黎各 12th 1
俄羅斯 B C 5th 6th 3rd 3rd 4th 5
塞内加尔 12th 12th 2
塞爾維亞 F 3rd Q 2
斯洛伐克 D 7th 1
韩国 2nd 7th 10th 4th 12th 8th 10th 7
蘇聯 1st 1st 3rd C A 3
西班牙 5th 6th 5th 2nd Q 5
土耳其 5th 6th 2
烏克蘭 B C 4th 4
 独联体 A 1st A 1
美國 2nd 1st 1st 3rd 1st 1st 1st 1st 1st 1st 1st 11
南斯拉夫 3rd 6th 2nd A 3
刚果民主共和国E 12th 1
國家總數 6 6 6 8 8 12 12 12 12 12 12 12

参考[编辑]

  1. ^ Key Figures. FIBA. [2019-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