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火箭炮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TOS-1A多管火箭炮

卡秋莎火箭炮在作戰時等同18輛2S35自走炮同時進行密集射擊
多管火箭炮是一種多發射管無制導的火箭炮系統,是固定在單個平台上的多個發射器,並以齊射的方式發射火箭彈。多管火箭炮精度及裝填速度低,但可在短時間發射大量爆炸性的火箭以命中大範圍目標,對敵方陣地實施飽和火力覆蓋。最著名的型號為二戰中納粹德軍的噴煙者與蘇聯紅軍的BM-13卡秋莎。現在的海馬斯火箭炮等系統可以達到很高的精度,整備與移動也相當快。
歷史[编辑]
最早的多管火箭發射器是在中世紀的中國宋朝發明的,早在1180年,中國的火槍就被固定在長矛或箭上並向敵人射擊。[1]這種火箭炮曾在蒙古圍攻開封時使用。[2]中國軍隊後來製造了多個火箭發射器,可以同時發射多達 100 枚小型火箭。 箭頭火箭的典型粉末部分長 1/3 到 1/2 英尺(10 到 15 厘米)。 竹製箭桿的長度從 1.5 英尺(45 厘米)到 2.5 英尺(75 厘米)不等,射程可達 300 到 400 步。 中國人還用毒藥增強了火箭尖端,並確保發射器是可移動的。 他們設計了一種由一名士兵攜帶和操作的多管火箭發射器。[3]
各國的多管火箭炮[编辑]
美國 — M270多管火箭系統、M142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系统
俄羅斯 — BM-13 喀秋莎火箭炮、BM-14、BM-21、BM-27、BM-30、TOS-1(TOC-1)、旋风多管火箭炮
日本 — 75式130mm自走多管火箭車
中华人民共和国 — A3式野战火箭炮、63式火箭炮、70式火箭炮、81式火箭炮、83式火箭炮、89式火箭炮、A100式火箭炮、03式火箭炮、衛士型火箭炮、SR5型多管火箭炮、PHL-191箱式火箭炮
中華民國 — 工蜂四型、LVTP-5-RL兩棲多管火箭炮火力支援車、工蜂六型、工蜂七型、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
大韓民國 — K-136多管火箭炮、K-239自走多管火箭炮
阿根廷 — Pampero、SLAM
巴西 — Astros II
印度 — Pinaka
羅馬尼亞 — LAROM
南非 — Valkiri
土耳其 — T-122 Sakarya、TOROS
白俄羅斯 — 波罗乃兹火箭炮
民用科技[编辑]
2013年起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開始研發太空與軍用科技轉為消防用途的計畫,其中就以多管火箭炮科技轉化為一種消防車,針對摩天大樓滅火的困難,能發射一種裝滿滅火乾粉的多管火箭射入高樓層,每一枚彈能撲滅60立方公尺火焰[4],為危急受困者提供立即支援。
参见[编辑]
- ^ James, Peter J.; Thorpe, Nick; Thorpe, I. J. Ancient Inventions. Ballantine Books. 1995: 238. ISBN 978-0345401021.
- ^ Gruntman, Mike. Blazing the Trail: The Early History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ry.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2005: 5–6. ISBN 978-1563477058.
- ^ Gruntman, Mike. Blazing the Trail: The Early History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ry.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2005: 5–6. ISBN 978-1563477058.
- ^ 央視-多管火箭消防車. [2017-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