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潤發
(重定向自大潤發量販店)
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
---|---|
RT-MART International Ltd. | |
![]() |
|
公司類型 | 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 97165560 |
成立 | 1996年9月13日(21年219天) |
代表人物 | 董事長:呂德偉 總經理:陸晏德(Pascal Delval) |
總部 | ![]() |
營業據點數 | 22 |
業務範圍 | 臺灣 中國大陸 |
产业 | 量販買賣 |
產品 | 日常用品 超級市場 一般百貨業等 |
員工人數 | 約6,600人 |
主要部門 | 創新、商品、績效、財務、效率、人資 |
實收資本額 | 新臺幣1,558,532,570元 |
結算期 | 每年12月(月制會計年度) |
主要股東 | 荷蘭商莫尼可股份有限公司 潤泰全球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潤泰創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母公司 | 歐尚集團 潤泰集團 |
网站 | www.rt-mart.com.tw |
大潤發(英文:RT-MART)是一家創立於臺灣的大型連鎖量販店企業及品牌,由潤泰企業集團總裁尹衍樑創設於1996年。後與法國量販店公司歐尚(Auchan)合資經營。現任總經理為陸晏德(Pascal Delval)。
企業概要[编辑]
1990年代,台灣紡織產業面臨人工成本高漲、海外低價競爭等威脅,使紡織產業逐漸步入夕陽產業的命運。潤泰集團旗下潤泰紡織也面臨相同問題。尋求轉型之際,擴大轉投資事業的範圍與規模,如保險、金融事業(如南山人壽、永豐銀行等)及流通事業(如大潤發)。此外,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腳步,大潤發於1997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遂成中國零售業龍頭。目前大潤發在台灣有22個服務據點,主要競爭者為家樂福、好市多、愛買、台糖量販等,在台發展規模僅次於家樂福。
主要股東[编辑]
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並無在台灣上市,而法國歐尚集團持有其逾六成股份。
中國市場[编辑]
中國大潤發量販事業品牌由高鑫零售持有管理,與台灣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除母公司皆為歐尚集團以及潤泰集團之外,無其他直接關係。[1]高鑫零售目前持股比例為:
中國廣東新會鳳凰城碧桂園門店
發展簡史[编辑]
台灣[编辑]
- 1996年8月,潤泰企業集團成立「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1997年,大潤發第一家門市「平鎮店」於桃園縣平鎮市開幕,該店原址為潤泰紡織平鎮廠的舊廠房。
- 1997年12月,與中陽集團旗下兩大量販店品牌大買家、金銀島購物中心進行策略聯盟,成立聯合採購中心。
- 1998年9月,大潤發併購台塑集團旗下的亞太量販三店(北縣土城、新竹忠孝、台南安平),此年展店規模首次超越萬客隆。
- 1999年,大潤發創下240億元的營收成績。
- 2001年,潤泰集團與法商歐尚集團合資,引進更具國際觀的營運管理模式。潤泰集團釋出67%大潤發股權共80億新臺幣,使大潤發變成外商合資公司。
- 2003年,大潤發在台灣的三個品牌(大潤發、大買家及亞太量販)共24家分店,成為台灣第二大品牌的量販系統,僅次於家樂福的47家分店。
- 2009年2月,台灣大潤發開始提供網路購物服務,提供生鮮、日用品共8,000個品項,初期規劃臺北碧潭與內湖二店、新竹湳雅店提供網路下單、到店取貨服務[3]。
- 2018年5月,大潤發與大魯閣合作開發購物中心大魯閣湳雅廣場將開幕。[4]
中國大陸[编辑]
- 1997年4月,大潤發進軍中國市場,設立「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及「濟南大潤發有限公司」,分別在華東、華北及中國東北的重點城市設店。
- 1998年7月,於上海開設中國大陆第一家店。
- 1999年7月,蘇州店開幕。
- 2000年,大潤發在台灣與中國大陆已有15家店,會員人數高達150萬人。
- 2001年2月底,歐尚集團和潤泰集團在香港註冊成立「sun-holding」公司(簡稱「香港太陽控股公司」),它將50%的股份分別投入到新組建的歐尚中國公司和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分別持有兩家公司35%的股份。
- 2003年為止,大潤發在中國大陆的總店數已擴增至近40家。
- 2005年,大潤發在台灣、中國大陆營業額達千億新台幣。[5]
- 2006年,中國大陆開放外資設立量販店,公司將「百潤發」、「金潤發」、「天潤發」、「大福源」、「春申購物中心」等合資門店名稱逐步統一為「大潤發」。
- 2007年10月26日,「大潤發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註冊成立。
- 2008年,大潤發店數逾100家。營收335.46億元人民幣,年增率約31.04%,獲利10.42億人民幣,年增38.9%。
- 2009年,大潤發營收為人民幣404.3169億元,單店業績3.36億,較去年同期成長20.5%。首度打敗家樂福。
- 2010年,營業額502億人民幣(新臺幣2260億元)。
- 2011年6月,持有中國大潤發及歐尚中國業務的高鑫零售,從7月初開始招股、7月中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集資額為78億港元。
- 2013年6月,中國大陆的大潤發進軍電子商務,成立上海飛牛集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6]
- 2014年1月16日,以飛牛網在中國大陆展開電商購物網站營運,主要訴求全網自營正品保障,貨品一次送達。
- 2016年10月,進軍中國大陆19年首度有分店結束營業,打破未曾收店的紀錄(山東濰坊濰一廣場店)[7]。
- 2017年2月,中國前三大電子商務業者,阿里巴巴集團、騰訊以及蘇寧雲商洽購中國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
- 2017年5月20日,飛牛網首次測試「1小時」急速達。6月份,371家門店將分批陸續完成測試上線。
企業社會責任[编辑]
停售塑膠袋[编辑]
響應環保署預告修正購物用塑膠袋限制規定,大潤發宣佈2017年7月全台灣22家分店全面停賣塑膠袋,估每年可減少730萬個塑膠袋流入市面。[8]
爭議[编辑]
- 2014年10月3日,台灣消基會公布在6-7月間抽查「市售塑膠包裝食品」,「梅花炒肉片」驗出多環芳香烴(PAHs),但台灣在保鮮膜PAHs含量並無設立任何官方標準,因此在該地尚無違反法令。[9]
- 大潤發為了自家公司在2018年2月23日至2018年2月27日的衛生紙促銷檔期,於23日上午以公關手機級電子郵件發送「衛生紙確定大漲30% 賣場業績直飆五倍」的訊息,內容由大潤發撰擬並發給各大媒體;然而新聞稿點出漲幅可能時點及幅度,並帶出自家衛生紙促銷方案,但上游衛生紙製造商均未與大潤發公司完成價格協商,顯示這屬於未經證實訊息。然此訊息卻引發衛生紙搶購,甚至引來國外媒體如BBC等之報導,並有網友戲稱此次事件為「安屎之亂」[10]。2018年3月14日,公平會委員會議決議,認定大潤發發布衛生紙漲價不實訊息誤導民眾,引發衛生紙商品突發性供需失調,足以影響交易秩序的欺罔行為,重罰350萬元罰鍰。[11]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大潤發 |
參考文獻[编辑]
- ^ 高鑫零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8-01-07 (中文).
- ^ 豪砸866億 馬雲吃下尹衍樑中國大潤發持股--上報. [2018-02-01].
- ^ 愛買去年業績增15% 量販三雄 逆勢均見成長. 經濟日報. 2009-01-15.
- ^ 大魯閣湳雅廣場動土,明年Q2開幕,中國時報,2016-06-22
- ^ 大潤發的經驗-包山包海,還「包養」商品,遠見雜誌,2006-08
- ^ 大潤發衝陸市 搶攻電子商務,中國時報,2013-11-16
- ^ 環境變了?潤泰大潤發登陸中國19年首傳關店,民報,2016-10-11
- ^ 全台大潤發 下月起停售塑膠袋,蘋果日報。2017-06-01
- ^ 葉國吏. 佳德鳳梨酥、麥當勞漢堡 驗出塑化劑. 台灣蘋果日報. 2014年10月4日 (中文).
- ^ 【重磅快評】「安屎之亂」政府束手無策?. 聯合新聞網. 2018年2月28日 (中文).
- ^ 「衛生紙之亂」亂源找到了 公平會重罰大潤發350萬元. ETtoday新聞雲. 2018年3月14日 (中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