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太陽能(Space-based solar power, SBSP)又稱為太陽能發電衛星、軌道發電機,自1970年代早期已在构想中的一種太陽能發電系統,在衛星軌道上的太陽能收集器,將從太陽光收集所得的能量以微波或激光形式传送到地球,在地球表面接收後轉化爲電能。其优势是在太阳與太陽能收集器之間無大氣層阻碍,因此效率較高,并且不受昼夜周期的影响。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目前的造价仍非常高,不具經濟效益,技术进一步发展,或能源价格上涨后,有可能提上建造日程。[需要較佳来源][1]
1941年,美國科幻小說作家以撒·艾西莫夫的科幻小說推理 (短篇小说)中描述一太空站將從太陽收集的能量以微波波束傳送至地球。
太陽能發電衛星(SBSP),原稱Satellite Solar Power System(SSPS)的概念在1968年首次由Peter Glaser提出,此概念得到美國專利(專利篇號3,781,647)。他提出的方法是以大型天線(大至平方公里級)發射微波,將能量由太空軌道傳送至地球表面一更大的接收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