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魏寧格
![]() |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 (2021年8月23日) |
此條目部分链接不符合格式手冊規範。跨語言链接及章節標題等處的链接可能需要清理。 (2015年12月11日) |
奧托·魏寧格 | |
---|---|
![]() 奧托·魏寧格 | |
出生 | 1880年4月3日![]() |
逝世 | 1903年10月4日![]() |
时代 | 20世紀哲學 |
地区 | 西方哲學家 |
学派 | 自由思想 |
主要领域 | 哲學,邏輯學,心理學,倫理學,形而上學,社會學,生物學,種族,天才 |
著名思想 | ⒈每個人皆是由「雄性原生質」和「雌性原生質」依比例組成。⒉每個人皆有一定程度的天才,真正的天才者包含整個宇宙。 |
奥托·魏宁格(Otto Weininger,1880年4月3日—1903年10月4日),是出生于奥匈帝国的奧地利哲學家。
1903年,他出版了著作《性与性格》(Geschlecht und Charakter)[1]。在他23岁举枪自尽后,他的作品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生平[编辑]
奧托·魏寧格1880年4月3日生於維也納的一戶從事金飾手藝的猶太家庭,父親是李歐柏德·魏寧格(Leopold Weininger),母親是艾荻爾海德(Adelheid)。
1898年7月中學畢業。同年十月申請維也納大學,主修哲學和心理學;同时也学习自然科學和醫學。魏寧格学习了希臘文、拉丁文、法文和英文,稍晚又學了西班牙文和義大利文。
1901年秋,魏寧格試著尋找出版商出版他的論文《爱欲与心灵:生物心理学研究》(Eros and the Psyche: A biological-psychological study);又拿給佛洛依德請其推薦發表,但最终未能成功。1902年他的教授接受了他的论文,魏宁格因此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不久,他成了一名新教徒。
1902年,魏寧格到德國的拜魯特,親身觀賞了華格納的歌劇《帕西法爾》,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經由德勒斯登和哥本哈根來到奧斯陸。在這裡他第一次觀賞了亨里克·易卜生的歌劇《培尔·金特》。
接著在回到維也納之後,他的身心陷入極度的鬱悶,逐渐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在與其友Artur Gerber討論了好一陣子後,魏寧格意识到:“現在還不是時候”。
1903年6月,在數個月的持續努力下,他的作品《性与性格: 基础研究》由維也納出版商Braumüller & Co.出版。這本書包括了他的论文内容以及新增的三个重要章节。第12章:女性的天性及女性与宇宙的关系;第13章:猶太主义;第14章:女性與人類。雖然此書沒有受到强烈的負面评价,但也沒有获得预期的轰动。
出版後,魏寧格被一位德國萊比錫的教授莫比乌斯(Paul Julius Möbius)控告抄襲。在極度失望的情況下,魏寧格動身前往義大利。回到維也納後,魏寧格將他生命的最後五天陪伴父母。1903年10月3日,魏寧格在Schwarzspanierstrase 15号街、貝多芬逝世的地方租了一間房間;他告诉老闆娘因为工作需要直到早晨前他不希望被人打扰。當晚他寫了兩封信,一封給他的父親、一封是給他的兄弟理查德,說明自己即將要飲彈自盡。1903年10月4日早晨,魏寧格被發現严重受伤,他向自己的胸膛开了一枪。他被送往维也纳综合医院,但不治身亡。葬于維也納的马茨来恩斯多夫新教公墓,上面刻著他父親李歐柏德·魏寧格寫的墓誌銘:
『此石碑下躺著一個在世上不曾尋獲內心平靜的男孩, 當其將己心靈的啟示傳授之後,在世上已找不到適合的地方。 他不停向有著最偉大思想的死亡國度探尋, 最後在一間屋子停了下來, 結束了凡間肉體的延續。』
對维特根斯坦的影響[编辑]
维特根斯坦於學生時代時接觸到魏寧格的思想,且受其影響甚深。更將魏寧格列為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人之一,推薦給身邊友人。[2]維根斯坦對魏寧格極度的推崇,總與他的身份有些格格不入。維根斯坦在寫給乔治·爱德华·摩尔的信中提到:
『我們沒有必要,更確切地說,是不可能相信他的。 但是在我們不認同的事物中卻包含著偉大。 這是魏寧格偉大的錯誤。』
這種描述現代文明的腐朽和開發自身潛能的義務等主題,將在維根斯坦之後的著作中再三出現。
參見[编辑]
- ^ 《性與性格》作者:奧托·魏寧格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2006年 ISBN 9-8682-0278-7
- ^ 《維根斯坦傳---天才的義務》,雷·蒙克 著, 1990年, ISBN 0-0292-1670-2)
外部連結[编辑]
- 奧托·魏寧格on the Intern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魏寧格朋友---Artur Gerber談魏寧格最後的生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從「轉型正義」談起:《性與性格》文/紀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