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
(重定向自嫦娥探月工程)
![]() 中国探月工程标识“月亮之上”為月字的變形,中央為兩個腳印 | |
国家 | ![]() |
---|---|
组织 |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
目标 | 機器人太空船登月 |
状态 | 进行中 |
网站 | www |
航天计划信息 | |
持续时间 | 2004年至今 |
首次航天飞行 |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 18:05:04.602 UTC+8) |
成功次数 | 7次 |
失败次数 | 0次 |
发射地点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航天器信息 | |
航天器类型 | 绕月卫星、着陆器、月球车与自动采样返回舱 |
运载火箭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
中国探月工程(英語:China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或 Chinese 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縮寫:CLEP),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启动的第一个探月工程,也是嫦娥工程的第一部分。中国探月工程于2004年1月23日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准正式立项[1],计划首先是发射绕月卫星,继而是发射无人探测装置,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最后為運輸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且採取樣本返回地球;整个计划将會历时20年[2],並為載人登月的長期目標作出準備。中国探月工程的科研成果发布在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网站上。[3]
工程规划[编辑]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4]。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5]。中国嫦娥工程整体可以分为“探”、“登”、“驻”三大步骤,概称“大三步”(“三部曲”),分别指无人探月、载人登月、长久驻月。其中探月部分便是目前实施的“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期段,统称“小三步”(“三步走”)。[6][7]
- 一期工程“绕”:(嫦娥一号、二号),2004年启动,发射月球轨道器/硬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兩千公里的高度绕月飞行,进行月球全球探测。
- 二期工程“落”:(嫦娥三号/玉兔号、四号/玉兔二号[註 1]),2008年启动,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巡视器,降落到月球表面,释放一个月球车,进行着陆区附近局部详细探测,着陆器还将携带天文望远镜,从月亮上观测星空。
- 三期工程“回”:(嫦娥五号探路星、嫦娥五号),2014年启动,发射月球自动采样返回器,降落到月球表面后,机械手将采集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一次在月球南极)送上返回器,返回器再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开展相关研究。[10]
- 四期工程:(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2021年启动,指“三步走”完成后,后续对月球的科研活动。对月球南极的一次综合探测,包括对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等进行一次综合探测。及验证部分技术,为以后各国一起共同建立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11][12][13]
任务列表[编辑]
一期绕月[编辑]
探测器外表 | 任务名称 |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 |
发射地点 | 运载火箭 | 入月轨时间 (北京时间) |
探月任务结束时间 (北京时间) |
备注 |
---|---|---|---|---|---|---|---|
![]() |
嫦娥一号 | 2007年10月24日 18时05分04.602秒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长征三号甲(遥14) | 2007年11月7日 08时34分 |
2009年3月1日 16时13分10秒 |
成功 环绕月球、硬着陆 “绕”步的第一颗探月卫星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于丰富海(1°30′S 52°22′E / 1.50°S 52.36°E)可控撞月。 |
![]() |
嫦娥二号 | 2010年10月1日 18时59分57.345秒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长征三号丙(遥7) | 2010年10月9日 | 2011年6月9日 16时50分05秒 |
成功 环绕月球 “绕”步的第二颗探月卫星,11月2日进入环月长期运行轨道。完成預定任務後,執行拓展任務,成功飛掠小行星4179,成為中國第一個小行星探測器。同时也是为二期工程嫦娥三号着陆地点摄像的先导星。[14] |
二期落月[编辑]
探测器外表 | 任务名称 |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 |
发射地点 | 运载火箭 | 入月轨时间 (北京时间) |
着月时间 (北京时间) |
着月地点 | 探月任务结束时间 (北京时间) |
备注 |
---|---|---|---|---|---|---|---|---|---|
![]() |
嫦娥三号
|
2013年12月2日 01时30分00.344秒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长征三号乙改三(遥23) | 2013年12月6日 |
2013年12月14日 21时11分18.695秒 |
雨海 拉普拉斯F环形山 44°07′34″N 19°30′05″W / 44.1260°N 19.5014°W |
仍在运作 (着陸器) 2014年1月25日 |
成功[15][16][17] 软着陆、月球车 “落”步的第一颗探月卫星,软着陆成功,释放月球车成功,月球车巡视月面成功。攜行的巡视器正常运行一月半后(即进入第二月夜前)出现不明故障,巡视器无法继续行走[18],巡视月面里程达到114.8米[19][20],但搭载的科学仪器工作正常,与地面联络信号稳定,直到2016年7月31日巡视器停止运作。而着陆器依然正常运作。 |
![]() |
鹊桥号中继通信卫星 | 2018年5月21日05時28分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长征四号丙(遥27) | — | — | — | 仍在运作 | 成功 中继通信 “落”步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四号”的中继通信卫星,成功入轨地月拉格朗日L2点。 |
![]() |
嫦娥四号 |
2018年12月8日02時23分34.3666秒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长征三号乙改三 (遥30) | 2018年12月12日16时45分 |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 | 南极-艾特肯盆地 冯·卡门环形山 45°30′S 177°36′E / 45.5°S 177.6°E |
仍在运作 | 成功 软着陆、月球车 “落”步第二颗探月卫星,成功进入月球轨道,成功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南极高纬度的月球背面着陆任务,并释放携带的玉兔二号巡视器。 |
三期返回[编辑]
探测器外表 | 任务名称 |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 |
发射地点 | 运载火箭 | 入月轨时间 (北京时间) |
着月时间 (北京时间) |
着月地点 | 着陆返回地球时间 (北京时间) |
着陆返回地点 | 探月任务结束时间 (北京时间) |
备注 |
---|---|---|---|---|---|---|---|---|---|---|---|
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 | 2014年10月24日02时00分04.829秒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长征三号丙改二(遥12) | 2015年1月10日19时16分 (服务舱) |
— | — | 2014年11月1日06时42分 (返回器) |
四子王旗着陆场 | 2014年11月1日06时42分 (返回器) 仍在运作 |
成功 绕月飞行、再入返回地球、环绕月球 “回”步的技术飞行试验探路星。绕月飞行后返回地球、再入地球大气层、并执行软着陆。为三期工程嫦娥五号的月球表面采样返回任务进行工程技术上的验证。返回舱成功着陆于预定区域,服务舱继续开展拓展试验。 | |
![]() |
嫦娥五号 | 2020年11月24日04时30分21.806秒 | 文昌航天发射场 | 长征五号(遥5) | 2020年11月28日20时58分 | 2020年12月1日23时58分 | 风暴洋吕姆克山附近 43°03′27″N 51°54′58″W / 43.0576°N 51.9161°W |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 | 四子王旗着陆场 | 2020年12 月 17 日凌晨 1 时 59 分(返回器)[21]
仍在运作 |
成功 采样返回[22]
“回”步的第一颗探月卫星 |
四期[编辑]
此条目或章节包含计划中或可能在未来进行的航天活动。 |
阶段名称 | 探测器外表 | 任务名称 |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 |
发射地点 | 运载火箭 | 入月轨时间 (北京时间) |
着月时间 (北京时间) |
着月地点 | 着陆返回地球时间 (北京时间) |
着陆返回地点 | 探月任务结束时间 (北京时间) |
备注 |
---|---|---|---|---|---|---|---|---|---|---|---|---|
四期后续 | (暂无) | 鹊桥二号中继卫星 | (预定2024年初) | 文昌航天发射场 | 长征八号 | — | 不適用 | (不详) | ||||
(暂无) | 嫦娥六号 | (预定2024年5月) | 文昌航天发射场 | 长征五号 | (预定2024年) | (预定2024年) | 阿波罗环形山南部边缘地区(预定)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预定月球南极-艾托肯盆地地区采样返回
| |
(暂无) | 嫦娥七号 | (预定2026年) | 文昌航天发射场 | 长征五号 | (预定2026年) | (预定2026年) | 沙克尔顿坑东南附近的山峰(预定) | 不適用 | (不详) | 月球南极综合探测任务
| ||
(暂无) | 嫦娥八号 | (预定2028年) | (不详) | (不详) | (预定2028年) | (预定2028年) | 月球南极(预定) | 不適用 | (不详) | 科学探测试验、月面试验
验证月球科研基地构建 |
任務負責人[编辑]
一期工程[编辑]
|
二期工程[编辑]
|
三期工程[编辑]
|
目标[编辑]
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
-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划分月球地形和地貌单元;统计撞击坑大小与密度,计算月球表面年龄,恢复月球早期演化历史;分析月面构造,编制月面断裂和环形构造影像和月球构造区划图,研究月球地质构造的演化历史。
- 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绘制相关元素的全月球含量与分布图、粗略划分岩石类型,研究月球的化学演化。
- 探测月壤特性。测量全月球不同波段的微波辐射亮度温度,反演月壤厚度的信息,评估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与分布。
-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地月空间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离子的成分、通量、能谱及其随时空的变化特征,研究太阳活动和地球磁层对近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民间合作[编辑]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4年10月26日) |
- 2006年4月27日,中国国家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同香港理工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三大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24]
- 嫦娥三号携带的月球车配备了由香港理工大学参与设计研究的重要探测仪器。[25]
- 嫦娥四号月球车上搭载了中国以及荷兰、德国、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其他国家航空组织的科学仪器,2018年12月12日16时45分进入月球轨道[26]。
- 嫦娥五号的着陆器配备了由香港理工大学参与设计研究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此装置亦将应用于嫦娥六号[27]。
- 嫦娥五号机械臂全长3.7米,结构重量3100克,臂厚仅有1.4毫米,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耿林教授团队张学习教授项目组设计的[28]。
注释[编辑]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2004年. [2021-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 ^ 探月工程二十年. 深圳商报. 2010-10-01 [201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1) (中文(中国大陆)).
- ^ 中国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部. 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 中国国家天文台 (中国国家天文台). [2016-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7).
- ^ 1991年.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 ^ 1998年.
- ^ 中国嫦娥工程的“大三步”和“小三步”.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中文(中国大陆)).
- ^ 中国探月三部曲.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中文(中国大陆)).
- ^ 探月无止境 “嫦娥”继续飞——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详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 新华网. 2019-01-15 [201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 ^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9-01-14 [201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 ^ 嫦娥工程. 中国科普博览. [2012-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0) (中文(简体)).
- ^ 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开:嫦娥六号、七号、八号来了. 新京报. 2019-01-14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 ^ 探月“嫦娥”继续飞 六号七号八号的任务来啦!. 光明日報. 2019-01-15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 ^ 这一领域将有大动作!. [2022-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 ^ “嫦娥二号”在700万公里深空成功探测小行星.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8).
- ^ 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网. 2013-12-15 [2014-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0) (中文).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新办举行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3-12-16 [2014-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7) (中文).
- ^ 徐京跃, 顾瑞珍. 习近平:嫦娥三号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 新华网. 2014-01-06 [2014-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中文).
- ^ 余晓洁, 胡龙江. "嫦娥三号月球车现异常正排查". 新华网. 2014-01-25 [2014-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中文).
- ^ 余晓洁、程卓. "嫦娥三号度过月全食进入第11个月昼". 新华网. 2014-10-10 [2014-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9) (中文).
- ^ Page 3 "The total mileage of Yutu Rover is approximately 118.9m." (PDF).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4).
- ^ “嫦娥”翩然落雪原: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四子王旗 - 中国军网. 中国军网 - 中国人民解放军官方军事新闻门户. [2023-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3).
- ^ 张巧玲. 欧阳自远院士描绘嫦娥工程后续蓝图. 科学时报. 2011年12月9日 [2012-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3) (中文(简体)).
- ^ 许达哲任湖南省委书记,航天系统出身,曾任探月工程总指挥. 搜狐网. 南方都市报. 2020-11-20 [202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中文).
- ^ [[香港理工大学与国家航天局签约]
- ^ 嫦娥奔月專輯:登月二號衛星 研發全面展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年10月25日香港文匯報
- ^ “嫦娥四号”2018年发射 拟在月球背面着陆. 中国日报. 2016-01-14 [2016-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7) (中文(中国大陆)).
- ^ 香港理工大学参与研发太空仪器 助嫦娥五号完成月球表土采样-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 ^ “嫦娥挖土”的“一臂之力”是怎么炼成的. 2021-01-13 [202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4).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中国探月工程 |
- 中国探月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探月工程数据发布与信息服务系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嫦娥探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国网
- Encyclopedia Astronautica
- The Scientific Objectives of Chinese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by Ouyang Ziyu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三次發射兩軌對接登月方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