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闻謤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孔闻謤(1593年12月7日-1645年?),字玄伏[1],號观生[2],一號观我,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二代孙,属息陬戶[3],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生平[编辑]
孔闻謤明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1593年12月7日)[4],天启元年辛酉科乡试六十二名,二年(1622年)与族兄孔闻诗同榜考中进士,礼部观政,四年授行人司行人,七年丁忧,崇祯二年补原职,四年考选,五年授又升任礼部主客司主事,六年升祠祭司员外,升儀制司郎中,崇祯七年(1634年)出任陝西参议,十三年升本省副使,改河西道,后丁忧回乡[2]。
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頒布剃髮令,要求官吏和百姓剃髮,孔闻謤為此上书摄政王多尔衮说:“臣家宗子衍聖公孔允植,已率四氏子孫告之祖廟,俱遵令剃髮訖。但念先聖為典禮之宗、顏曾孟三大賢,並起而羽翼之。其定禮之大者,莫要於冠服。先聖之章甫縫掖,子孫世世守之,是以自漢暨明,制度雖各有損益,獨臣家服制三千年來未之有改。今一旦變更,恐於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盡也。應否蓄髮,以復先世衣冠?統惟聖裁。”
次年十月三十日(1645年12月17日)多爾袞以攝政王的名義下旨回道:“剃髮嚴旨,違者無赦。孔聞謤疏求蓄髮,已犯不赦之條,姑念聖裔,免死。況孔子聖之時,似此違制,有玷伊祖時中之道。著革職,永不敘用。”不久,孔闻謤就在家中去世[2][5]。
家庭[编辑]
曾祖孔彦龄,祖孔承寿,父孔弘侃,岁进士,赠徵仕郎。母张氏,封孺人。娶王氏,继娶朱氏。有子孔贞恒、孔贞咸、孔贞复、孔贞升。
参考资料[编辑]
- ^ 明·呂元善,《聖門志》(卷3):“孔聞謤,字玄伏,六十二代。天啟壬戌科會試第九十五名,廷試二甲二百七十四名,授禮部觀政。”
- ^ 2.0 2.1 2.2 清·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卷4):“一曰闻謤,字观生,天启四年与闻诗同举进士。初任行人,陞礼部郎中,出为副使分守河西道,丁艱居里。崇祯十七年有令官民剃发,闻謤致书摄政王言:“贵国既得中华,当用中华冠服。”有令云:“孔子圣之时,闻謤妄言,殊辱乃祖,理当正法。念圣裔,革职为民,永不叙用。”未几,卒于家。”
- ^ 《孔子世家谱》 ,山东友谊出版社 ISBN 7-80551-265-5
- ^ 李安讷,《朝天录》
- ^ 清·佚名,《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21):“原任陕西河西道孔闻謤奏言:‘臣家宗子衍圣公孔允植,已率四氏子孙告之祖庙,俱遵令剃发讫。但念先圣为典礼之宗、颜曾孟三大贤,并起而羽翼之。其定礼之大者,莫要于冠服。先圣之章甫缝掖,子孙世世守之,是以自汉暨明,制度虽各有损益,独臣家服制三千年来未之有改。今一旦变更,恐于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尽也。应否蓄发,以复先世衣冠?统惟圣裁。’得上旨:‘剃发严旨,违者无赦。孔闻謤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况孔子圣之时,似此违制,有玷伊祖时中之道。著革职,永不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