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經驗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8月21日) |
宗教經驗,或稱靈性經驗、神聖經驗或神秘經驗等,是一種在宗教框架內進行解釋的主觀體驗。[1] 這個概念起源於 19 世紀,作為對西方社會日益增長的理性主義的一種防禦。[2] 威廉·詹姆士普及了這個概念。[2]
許多宗教和神秘傳統將宗教體驗(尤其是伴隨它們而來的知識)視為由神聖力量而非普通自然過程引起的啟示。 它們被認為是與上帝或眾神的真正相遇,或與人類通常不知道的高階現實的真正接觸。[1]
懷疑論者可能認為宗教體驗是人類大腦的進化特徵,適合正常科學研究。[note 1] 不同文化之間宗教體驗之間的共性和差異使學者能夠對其進行分類以進行學術研究。[2]
證據及批判[编辑]
有意見認為,宗教經驗提供了宗教真實性的證據。但有意見認為,在排除造假或欺騙可能後,宗教經驗,可能只是大腦作崇,甚至只是一種個人或集體的幻覺。而疾病被神靈醫治,是一種安慰劑效應的效果及自身免疫系統醫治的結果。而算命或預言的應驗,就利用模糊籠統的語句等語言藝術,利用人類心理及認知的錯覺,製造出預言應驗的效果。此外,也有意見認為,宗教經驗本身是一種宗教妄想。
原因[编辑]
傳統提供了多種宗教實踐來誘導宗教經驗
- 擴展練習,通常在一個大的社區圈子中進行,用於各種部落和新異教宗教。
- 祈禱[3]
- 音樂[4]
- 舞蹈,如蘇菲旋轉(Sufi whirling)[5]
- 冥想:冥想練習用於平靜心靈,並達到某些意識狀態,如無條件出神(或稱無分別三摩地,nirvikalpa samādhi)。 冥想可以專注於呼吸、概念、曼陀羅圖(Yantra)和曼怛羅。
- 對(自我的)表徵/認知基模提問或調查,如參究真我、話頭禪和道格拉斯·哈丁的《無頭之路》(On Having No Head)。
宗教經歷也可能由使用宗教致幻劑引起,例如:
宗教經歷可能具有神經生理學基礎,屬於宗教神經科學和宗教認知科學的研究領域,包括瀕死經驗。[10]原因可能有
宗教經驗例子[编辑]
註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 1.0 1.1 Samy 1998,第80頁.
- ^ 2.0 2.1 2.2 Sharf 2000.
- ^ Exploring the biology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NRC online.
- ^ Miller & Strongman 2002.
- ^ ufis seek ultimate religious experience through mystic trances or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often induced through twirling dances. Sufism: New Age Spirituality Dictionary.
- ^ 6.0 6.1 Watts 1968.
- ^ Griffiths et al. 2006.
- ^ 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 An Empirical Approach. Council on Spiritual Practices. [July 11, 2006].
- ^ Adamson & Metzner 1988.
- ^ Moody 1975.
- ^ Tucker 2003.
- ^ Taylor, Jill Bolte. My Stroke of Insight. TED. [July 2, 2008].
- ^ Katie 2003,第xi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