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韦勒
尼韦勒 Nivelles(法語) Nijvel(荷蘭語) Nivele(瓦隆語) | |||
---|---|---|---|
![]() | |||
市中心 | |||
| |||
尼韦勒在瓦隆布拉班特省的位置 | |||
坐标:50°35′N 04°19′E / 50.583°N 4.317°E坐标:50°35′N 04°19′E / 50.583°N 4.317°E | |||
国家 | ![]() | ||
社群 | ![]() | ||
大區 | ![]() | ||
省 | ![]() | ||
区 | 尼韦勒区 | ||
政府 | |||
• 市長 | Pierre Huart (MR) | ||
• 執政黨 | MR-Ecolo | ||
面积 | |||
• 总计 | 60.83 平方公里(23.49 平方英里) | ||
人口(2018-01-01)[1] | |||
• 總計 | 28,521人 | ||
• 密度 | 469人/平方公里(1,214人/平方英里) | ||
邮政编码 | 1400, 1401, 1402, 1404 | ||
NIS编码 | 25072 | ||
电话区号 | 067 | ||
網站 | www.nivelles.be |
尼韦勒(法語:Nivelles,法语发音:[nivɛl] ( 聆聽);荷蘭語:Nijvel,[ˈnɛi̯vəl] (
聆聽); 瓦隆語:Nivele)是比利时瓦隆大区瓦隆布拉班特省的一座城市,西南两面与埃諾省接壤,通行法语,是比利时法语社群的一部分,面积60.60平方千米,人口28,521人(2018年1月1日)。
历史[编辑]
圣格特鲁德[编辑]
自公元前4000年起,今天尼韦勒附近的区域便逐渐被早先的定居者农用。公元1世纪,随着古罗马的入侵,当地大部分的原始文化被摧毁了。3世纪,日耳曼人入侵,许多罗马建筑被毁。
7世纪,这片区域是法兰克王国奥斯特拉西亚的一部分,宫相兰登的丕平在这里建造了一座面积78平方千米的别墅。640年,丕平死后,马斯特里赫特主教——后来的圣阿曼德,督促丕平的遗孀伊塔在他们的别墅内建立一座修道院。丕平的女儿格特鲁德任该修道院的首任院长,其死后被册封为圣女。由于朝圣者越来越多,因此教堂越建越大,最终建成了今天的罗曼式教堂。1046年,神聖羅馬皇帝亨利三世和列日主教瓦佐出席了教堂的献堂礼。这是尼韦勒修道院的黄金时代,彼时拥有远至弗里斯兰、摩泽尔河及莱茵河的领地。
13世纪至1830年[编辑]
13世纪,围绕教堂发展起来的城市成为了布拉班特公国的一部分。市内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行會成员,他们经常与修道院长和公爵就其权利问题发生冲突。14世纪,布拉班特女公爵约翰娜授予了这些权利。1647年,市内的棉线工人发动了一次大暴动,迫使市内许多厂主移居法国,导致城市经济衰退。17世纪,法国与西屬尼德蘭交战,尼韦勒多次被围攻和占领,更加剧了城市的衰落。18世纪,在奥地利和法国统治期间,城市进行了宗教和行政改革。
1830年至今[编辑]
1830年,尼维勒是首批向布鲁塞尔派遣爱国部队参加比利时革命的城市之一。接下来的几年里,尼维勒的重工业不断发展,包括金属加工和铁路建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城市的轰炸给尼韦勒的建筑造成了一些破坏,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情况更糟糕:1940年5月14日,几乎整个市中心都被摧毁,只有协同教堂的墙还没有倒。1984年,教堂的重建工作完成,但其南侧仍可见断壁残垣。
文化[编辑]
民俗[编辑]
- 同阿特一样,尼韦勒有许多巨型木偶,其中一个歌利亚木偶可追溯至1365年。
- 尼韦勒每年举行圣格特鲁德游行,此传统始于13世纪
- 始于19世纪的尼韦勒狂欢节,举办时间为大齋期的第一个周末。与班什狂欢节一样,尼韦勒狂欢节也有著名的吉勒。
名胜[编辑]
- 尼韦勒圣格特鲁德协同教堂可以追溯到11至13世纪,是比利时最完美的罗曼式建筑之一,被视作欧洲最重要的遗产之一。教堂下面有墨洛溫王朝和卡洛林王朝时期的墓葬,其罗曼式地下墓室是欧洲最大者之一
- 教堂的钟塔上有一个两米高的雅克马尔报时人像,被称为“尼韦勒的让”,铸于1400年左右
- 建于16世纪的重整会女修道院和教堂
体育[编辑]
1972年和1974年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比利時大獎賽在尼韦勒举办,埃默松·菲蒂帕尔迪在两次比赛中均获胜,赛车场如今改建为工业区。
2007年9月,第七届欧洲手球冠军赛在尼韦勒举办。
人物[编辑]
友好城市[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Wettelijke Bevolking per gemeente op 1 januari 2018. 比利时统计局. [2019年3月9日].
外部链接[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