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事变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巴塘事变是1905年发生在康区巴塘的一次重大事件。清廷驻西藏帮办大臣凤全及随员50余人在事变中被杀。
背景[编辑]
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廷下令经营川边,兴办垦务,招募土勇。1904年5月,委任新任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安排驻扎在察木多(昌都)[1]。凤全在前往察木多到任途中,在巴塘停留三个多月,强力推行新政,并限制丁林寺僧侣人数。此举使寺庙与土司共同感到威胁。
经过[编辑]
光緒三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1905年4月2日),巴塘发生暴动,焚毁天主教堂,法国神父牧守仁逃入土司官寨避难。暴动者又围攻钦差行辕,称凤全是“洋人所派的假钦差”[2],杀死前来弹压的都司吴以忠。次日凤全避入土司官寨。土司罗进宝与副土司郭宗札保劝凤全返回打箭炉。三月一日(4月5日),凤全率卫队50余人离开土司官寨,在巴塘附近红亭子遭遇袭击,并被杀害。牧守仁神父也在逃走时遇害。
后果[编辑]
巴塘事变发生后,清廷令提督马维骐率兵进剿。六月二十六日(1905年7月28日),马维骐平定巴塘,擒杀正副土司,又焚毁丁林寺。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到达巴塘,血洗七村沟,正式废除土司,改土归流,筹建西康省。清廷又在成都北郊建昭忠祠,祭祀凤全,赐谥“威愍”。
注释[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 何溯源:〈巴塘事变:康区及其在近代汉藏史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