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平條約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7年8月31日) |
![]() 巴黎和平会议时的加拿大代表 Palais du Luxembourg. (L.-r.:) Norman Robertson, Rt. Hon. 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 Hon. Brooke Claxton, Arnold Heeney | |
類型 | 多边条约 |
---|---|
簽署日 | 1947年2月10日 |
簽署地點 | ![]() |
最初簽署者 | ![]() ![]() ![]() ![]() ![]() ![]() ![]() ![]() ![]() |
批准者 | ![]() ![]() ![]() ![]() ![]() ![]() ![]() ![]() ![]() |
巴黎和平条约(英語: Paris Peace Treaties 法語:Traité de Paris)签署于1947年2月10日。巴黎和平条约是二戰結束後1946年7月29日到10月15日召开的巴黎和会的成果。该条约由战胜方同盟国(主要为英国、苏联、美国、法国)与包括以意大利王國為首的歐洲轴心国:罗马尼亚王國、匈牙利王國(簽署時已為共和國)、保加利亚王國(簽署時已為共產國家)和芬兰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协商而成(不包括納粹德國及大日本帝國)。
该条约允许新成立的意大利共和國、匈牙利第二共和國和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國以及羅馬尼亞和芬兰在国际事务中恢复其作为主权国家的责任并加入联合国。
此和平條約亦有意大利和约針對結束意大利殖民帝國。意大利作為二戰發起人之一亦需要作戰爭賠償,特別赔償予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希臘、蘇聯和衣索比亞。並重新規劃意大利本土及處理戰時佔領區歸屬問題、禁止一切法西斯組織在意大利活動和禁止意大利發展導彈及核武。
边界变化[编辑]
芬兰[编辑]
芬兰的边界被恢复到1941年1月1日的状态(但佩察莫省除外,该地区全部被划入苏联),正式确认了其在冬季战争损失的领土。冬季战争后,芬兰在西方获得了同情,但这种同情心因为芬兰在1941年至1944年与纳粹德国的合作而削弱,继续战争期间,芬兰不仅收回了1940年失去的领土,还继续向苏联深处进攻,占领了一大片领土。这导致英国于1941年12月向芬兰宣战,进一步削弱了西方对芬兰的政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