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蔭桓
張蔭桓,GCMG,(1837年—1900年),字皓巒,號樵野,又號紅棉居士,中国清朝官员,廣東南海人。
生平
[编辑]少時應有司試,不授,遂棄科舉事。清穆宗同治初年,隨舅氏李宗岱往濟南,納貲為知縣,旋為山東巡撫閻敬銘、丁寶楨幕僚,經過數次保薦至道員。清德宗光緒年間,張任按察使,後調京賞三品京堂,兩入主掌外交事务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累遷至戶部左侍郎,賞加尚書銜,先後兼署工、刑、兵、禮、吏部等五部。
光緒十一年(1885年),任驻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大臣,辦理華工被害各案交涉事宜。
二十一年(1895年),北洋艦隊在甲午戰爭慘敗後,光緒帝派張蔭桓、湖南巡撫邵友濂為全權大臣赴日本媾和。
二十三年(1897年),出使英、美、法、德、俄諸國。8月12日,以英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週年清帝賀使,獲聖米迦勒及聖喬治爵級大十字勳章(榮譽會員)。[1]
二十四年(1898年)3月,协助李鸿章与俄国签订《旅大租地条约》。俄羅斯檔案稱,俄國行賄李鴻章、張蔭桓各五十萬兩[2]。
张荫桓是京城為數不多的曾經出洋、懂洋务的外交官員,但他得到清德宗的信任和得到外交消息的人。戊戌变法时,调任管理京师矿务、铁路总局,因為支持慈禧默許的戊戌變法,與翁同龢、康有為關係密切,戊戌政變後,张荫桓安排家属返回佛山南海,销毁相關书札、文件,而他則留在锡拉胡同官邸待查。满大臣貽穀參奏其與康有為關系密切,隨後獲罪,因英国公使窦纳乐、日本署使林权助和伊藤博文的關注,李鸿章经荣禄说服了慈禧,張得以保全生命,改判流放新疆。貶戍新疆時,京剧演员秦稚芬一路護送至张家口。张荫桓性格開朗,沿途與接送官員谑称:“老太太跟我开玩笑,差我到关外走一回。”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拳亂,八国不滿。原出於張蔭桓門下的新疆巡抚饶应祺上奏请求释放张荫桓,处理外交,未准。八國聯軍進入京城之際,把持朝政的端郡王載漪矯旨斬張蔭桓於戍所。二十七年(1901年),兩宮回鑾,太后召見惠潮嘉道吳永時問到張蔭桓,吳永回答:「庚子某月電旨正法。」太后聽聞也感到哀傷。[3]此處為演戲,蓋下旨正法者即為慈禧。張蔭桓貪污之名在外,又捲入康有為謀刺慈禧案,在請英日調停八國聯軍前夕即六百里加急殺之[4][5]。
慶親王奕劻受李鴻章死前交代,奏准為張蔭桓平反、追復原官銜。
張蔭桓著有《三洲日記》、《鐵畫樓詩續鈔》。在京城居於东城锡拉胡同,為粤商刘学询(赌博業)所有。
参见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 William Arthur Shaw. The Knights of England: A Complete Record from the Earliest Time to the Present Day of the Knights of All the Orders of Chivalry in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 and of Knights Bachelors. Incorporating a Complete List of Knights Bachelors Dubbed in Ireland 1. Clearfield. : 345 [2018年12月9日] (英语).
- ^ 張戎 <慈禧> P218
- ^ 羅惇曧. 《賓退隨筆·記張蔭桓》. 维基文库 (中文).
- ^ 張戎 <慈禧> P249
- ^ 《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之四百六十五·丁丑》. 维基文库 (中文).
諭軍機大臣等、已革戶部侍郎張蔭桓、著即行正法。將此由六百里加緊諭令饒應祺知之。
-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二·列傳二百二十九
- 孔祥吉:〈掀开历史人物的面纱——读《张荫桓日记》有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