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封
(重定向自後高句麗)
泰封(後高句丽) | ||||
태봉 (후고구려) | ||||
|
||||
泰封 | ||||
首都 | 松岳(901-905年) 鐵圓(905-918年) |
|||
常用語言 | 中世纪朝鲜语 | |||
政体 | 君主制 | |||
歷史 | ||||
- 建立 | 901年 | |||
- 終結 | 918年 | |||
今屬於 | ![]() ![]() |
![]() 朝鲜历史系列條目 |
|||||||||||
---|---|---|---|---|---|---|---|---|---|---|---|
史前 時代 |
舊石器時代 | ||||||||||
新石器時代 栉文土器时代 |
|||||||||||
青铜器時代 无文土器时代 |
|||||||||||
神话时代 桓国 倍达国 |
|||||||||||
古朝鮮 | 辰国 | 檀君朝鮮 箕子朝鮮 卫满朝鮮 |
|||||||||
前三國 時代 |
三韩 | 漢 四 郡 |
東 濊 |
沃 沮 |
扶 餘 |
耽羅 | |||||
辰 韓 |
弁 韓 |
馬 韓 |
|||||||||
三国 时代 |
伽倻 * |
百济 | 高 句 丽 |
||||||||
新罗 | |||||||||||
唐鸡 林 |
熊 津 |
安 东 |
|||||||||
南北国时代 (统一新罗) |
|||||||||||
统 一 新 罗 長安國 |
渤 海 国 |
||||||||||
後三國 時代 |
新罗 | 後 百 濟 |
泰 封 |
东丹国 后渤海 定安国 兀惹国 兴辽国 大渤海 |
|||||||
高麗王朝 | |||||||||||
大為國 武臣政權(崔氏政权) |
|||||||||||
元征东行省 | 双城 | 东宁 | |||||||||
朝鲜王朝 | |||||||||||
大韓帝國 | |||||||||||
日佔時期 朝鲜总督府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
|||||||||||
朝鮮人民共和國 | |||||||||||
盟軍託管時期 | |||||||||||
駐朝鲜美國陸軍 司令部軍政廳 |
蘇聯民政廳 北朝鲜 人民委员会 |
||||||||||
大韩民国 (韩国) |
朝鲜 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 (朝鲜) |
||||||||||
![]() |
|||||||||||
泰封(901年-918年)是新罗贵族弓裔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891年弓裔起兵反对新罗,894年称将军,898年建都松岳(今开城),901年称王。904年弓裔立国号摩震,905年遷都鐵圓城(今鐵原朝韩非军事区內),911年又改国号泰封。疆域北及平壤,南至尚州。后世史家多称“泰封国”或“後高句麗”(因弓裔自稱是後高麗王),中国史书《资治通鉴》中作“大封国”。918年被大將軍王建所建的高丽所灭。《高丽史》开篇即定后三国之说,后世史家多以新罗、后百济、泰封为后三国。
相关史料[编辑]
《高丽史》太祖世家:“时新罗政衰群贼竞起,甄萱叛据南州称后百济,弓裔据高勾丽之地都铁原国号泰封。”《高丽史》开篇即定后三国之说,后世史家多以新罗、后百济、泰封为后三国。
《三国史记》弓裔列传:“天祐元年甲子(904年),立国号为摩震,年号为武泰。”《三国史记》确定904年始立国号为摩震。
《三国史记》弓裔列传:“朱梁乾化元年辛未(911年),改圣册为水德万岁元年,改国号为泰封。”《三国史记》确定911年改国号为泰封。
《高丽史》地理志:“孝恭王九年(905年)弓裔据铁圆自称后高丽王。”《高丽史》确定905年弓裔称后高丽王,但没有确定改国号。
《资治通鉴》贞明五年(919年):“初,唐灭高丽。天祐初,高丽石窟寺眇僧躬乂(弓裔),聚众据开州称王,号大封国(泰封国)。”《资治通鉴》确定躬乂(弓裔)称王号大封国(泰封国)。
參考文獻[编辑]
参见[编辑]
朝鮮半島朝代 | |
傳疑/神話時代:桓國 | 倍達國 | 檀君朝鮮 | 辰国 | |
信史時代:箕子朝鲜 | 卫满朝鲜 | 馬韓 | 辰韓 | 弁韓 | 漢四郡 | 高句丽 | 新罗 | 百济 | |
中世至近代:後百濟 | 泰封 | 高麗 | 朝鲜王朝 – (大韓帝國) | 朝鮮日佔時期 /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 |
二戰後至今:朝鲜人民共和国 | 蘇聯民政廳 → 北朝鲜人民委員會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美軍政廳 → 大韩民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