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國防軍 陸軍 (德語 : Heer 帮助 ·信息 )是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的陸軍 部隊,自二戰 結束分裂而成的西德 陸軍與東德人民軍 陸軍殘部所組成。德國是傳統陸軍強國,其規模遠比空軍 與海軍 大的多,自德國統一 至二戰結束期間,德國陸軍在質素與規模上長期一直是歐洲數一數二。為了與其他時期的德國陸軍分別,有時稱其為聯邦陸軍、德意志聯邦陸軍、西德陸軍等。
德國陸軍2004年7月5日頒布了《德國陸軍進一步發展規劃》以及2006年出臺的“新陸軍”裁軍計劃,從而確立德國新型陸軍人數和裝備。
2009年整個陸軍部隊裁軍,重組為三類部隊,即3.5萬人的快速反應部隊、7萬人的正規部隊和10.6萬人的後備部隊。減至5個師部及12個戰鬥旅,德軍原主力機械化部隊僅保留6個裝甲營,主戰坦克從2500多輛(豹2A5/A6)削減至350輛(豹2A6E),步兵戰車從2077輛(黃鼠狼)削減至450輛(美洲豹),火炮從1055門削減至120門(PzH2000),直升機從530架削減至240架(120架虎武直)。其野戰炮兵更是放棄了牽引式火炮,炮兵只保留2種主戰武裝,即155毫米自行火炮PzH2000 與227毫米火箭炮MARS(MLRS 德軍版)。
新型陸軍部隊的戰鬥序列和結構仍維持其傳統“組織、訓練和作戰”的指導原則。各炮兵和偵查單位都裝備有即時情資與通訊管理系統,可直接(在較廣的戰術區域範圍內)進行聯合火力投射,而不必進行傳統式的高密度單位集結與組織(即將部隊集中於一處)。德國為此開發了ADLER(炮兵資料和情報處理電腦系統),該系統通過數位電臺能夠將各級指揮和控制系統,監視、目標和偵察系統以及各武器平臺有機地組成一“聯合炮兵作戰體系”,導入網路中心戰 概念,讓德國陸軍砲兵和其它軍種單位能在防禦戰中互相支援協同。
德国陸军一向十分注重砲兵,並在改革構想中致力於提升砲兵的數位化,彌補裁軍導致的戰力數量之降低,其技術標準强调炮兵应具备以下3种能力:
实时获取40公里范围内敌目标并摧毁敌目标的能力。
实时侦察70公里范围内敌指挥所、炮兵预备队、远程炮兵、敌后续部队等目标,在质量与数量上处于优势时,消耗敌人或破坏敌人行动的能力。
侦察150公里范围内有价值的目标并摧毁或干擾敌目标的能力。
陸軍指揮司令部
第1裝甲師
第10裝甲師
第13裝甲擲彈兵師
特種作戰師
航空機動作戰師
德法混合軍 [ 编辑 ]
法德混成旅中50%是法國 人,50%是德國 人,旅長由兩國輪流擔任。該炮營為第295營,駐地伊門丁根,轄1個戰場偵察連,裝備2部反炮兵雷達 ,1架KZO無人機和1部大氣測量分析系統;2個榴彈炮連,每連設有1名火力支援軍官,3個前沿觀察小隊和1個合成火控排,裝備8輛PZH2000榴彈炮和1部火炮戰場偵察雷達;1個火箭炮連,裝備8套火箭炮系統。
法德混成旅裝備有成建制的合成火炮系統的指揮控制設備,監視、目標獲取和偵察設備以及武器平臺。該營將會優化混成旅在歐洲軍中的戰術作戰職能。
個人裝備 [ 编辑 ]
現役主要車輛 [ 编辑 ]
現役直升機 [ 编辑 ]
飛機
產地
型號
版本
數量[3]
備註
攻擊直升機
虎式直升机
歐洲
攻擊直升機
53
預計增加到68架
運輸直升機
NHI NH90
歐洲
運輸直升機
NH90 TTH
74
預計增加到82架
Sikorsky CH-53
美國
運輸直升機
CH-53G/CH-53GS
101
預計減少到 66架
通用直升機
UH-1 Iroquois
美國
通用直升機
UH-1D
82
Bölkow Bo 105
德國
通用直升機
105P
104
裝有反坦克武器
Eurocopter EC135
歐洲
通用直升機
EC135
15
國防軍陸軍兵科色 [ 编辑 ]
階級章 [ 编辑 ]
將官
校官
尉官
見習軍官
北约 代碼
OF-9
OF-8
OF-7
OF-6
OF-5
OF-4
OF-3
OF-2
OF-1
OF(D)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
軍階
上將 (General)
中將 (Generalleutnant)
少將 (Generalmajor)
准將 (Brigadegeneral)
上校 (Oberst)
中校 (Oberstleutnant)
少校 (Major)
大尉 (Stabshauptmann)
上尉 (Hauptmann)
中尉 (Oberleutnant)
少尉 (Leutnant)
一等見習軍官(Oberfähnrich)
二等見習軍官(Fähnrich)
三等見習軍官(Fahnenjunker)
士官與士兵 [ 编辑 ]
見習軍官於受訓期間也視同士官。需要注意的是德文中的"Korporal"雖然對應英文為"Corporal"(下士),但聯邦國防軍將此階級定義為資深的高階士兵,故翻譯為漢語中相似的兵長階級。
士官
士兵
北约 代碼
OR-9
OR-8
OR-7
OR-6
OR-5
OR-4
OR-3
OR-2
OR-1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
軍階
一等士官長 (Oberstabsfeldwebel)
二等士官長 (Stabsfeldwebel)
三等士官長 (Hauptfeldwebel)
資深上士 (Oberfeldwebel)
上士 (Feldwebel)
中士 (Stabsunteroffizier)
下士 (Unteroffizier)
准下士 (Stabskorporal)
上等兵長 (Korporal)
一等兵長 (Oberstabsgefreiter)
二等兵長 (Stabsgefreiter)
三等兵長 (Hauptgefreiter)
上等兵 (Obergefreiter)
一等兵 (Gefreiter)
二等兵 (Soldat)
見習軍官
軍階
一等見習軍官(Oberfähnrich)
二等見習軍官(Fähnrich)
三等見習軍官(Fahnenjunker)
参考文献 [ 编辑 ]
^ {{Gemäß dem Bericht „Materielle Einsatzbereitschaft der Teilstreitkräfte“ vom September 2014 (vgl. umstehende Quellenangabe) sind in der Bundeswehr aufgrund schwerer technischer Mängel noch weitaus weniger Leopard 2 einsatzbereit. Demnach stehen bei der Bundeswehr insgesamt nur höchstens 232 Leopard 2 im Dienst.}}
^ 存档副本 . [2016-11-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1-12).
^ World Military Aircraft Inventory .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2009. 13 September 2009.
Hubatscheck, Gerhard, 50 Jahre Heer. Der Soldat und seine Ausrüstung, Sulzvach: Report-Verlag, 2006, ISBN 978-3-932385-21-6
Wheeler-Bennet, Sir John , The Nemesis of Power: German Army in Politics, 1918-1945 2n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ISBN 978-1-4039-1812-3
外部連結 [ 编辑 ]
德國陸軍歷史相關聯結 [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