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愛苑
慈愛苑 | |
---|---|
慈愛苑
|
|
房屋機構 | ![]() |
所屬地區 | 黃大仙區 |
屋邨類別 | 居者有其屋計劃 |
入伙年份 | 1997, 2000 |
樓宇座數 | 12 |
單位面積 | 398 - 646 呎(ft²) |
住戶數目 | 4,020 |

慈愛苑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慈雲山。不少慈愛苑居屋單位經補地價之後,已經可以用市值價格自由轉讓。
歷史/簡介[编辑]
慈愛苑的前身為公共屋邨慈愛邨,該邨以往屬於慈雲山邨的一部分。由於慈雲山邨的規模較大,房委會為了方便管理,於1980年把慈雲山邨分拆為五個較小的屋邨,慈愛邨為其中之一,當時位於北部的第33至47座被納入慈愛邨。
政府曾於1983到84年間,為所有樓齡超過5年的公屋進行全面勘查,發覺有不少大廈的石屎強度均未達標準,當中有26座大廈更低至不能接受的地步,並有即時倒塌危險,該邨的第40座被納入「問題公屋」名單當中。這些「問題公屋」需儘快清拆,因此按照「擴展重建計劃」,早於1980年代後期清拆。
透過「整體重建計劃」,該邨的舊型徙廈陸續清拆重建。
慈愛苑全屋苑分兩個地段,共12座大廈。慈愛苑第一期及第二期,位於新九龍內地段6211號,慈愛苑第三期則位於新九龍內地段6265號,每個地段有其獨立地契,大廈公契,屋苑管理處及管理基金。
慈愛苑第一期及第二期(新九龍內地段6211號)
位於豐華街以東的第40至48座重建後被納入慈正邨,原慈樂邨北部(惠華街以北位置)在舊廈清拆後興建慈愛苑第一期及第二期,位於新九龍內地段6211號,建有6座36層高的新十字型樓宇,共2100個單位,並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設計,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承建。A及B座屬於居屋計劃第17期甲;而C,D,E及F座屬於居屋計劃第17期乙。
慈愛苑第三期(新九龍內地段6265號)
而原慈愛邨西部的舊廈在清拆後,被重建為慈愛苑第三期的G,H,J,K,L及M座則屬於居屋計劃第20期乙。位於新九龍內地段6265號,建有6座40層高的康和1型樓宇,共1920個單位,並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禮頓建築(亞洲)有限公司承建。
屋苑資料[编辑]
樓宇[编辑]
座號/樓宇名稱 | 樓宇類型 | 落成年份[1] |
---|---|---|
A座/愛慧閣 | 新十字型 | 1997 |
B座/愛賢閣 | ||
C座/愛勤閣 | ||
D座/愛寧閣 | ||
E座/愛仁閣 | ||
F座/愛聰閣 | ||
G座/愛富閣 | 康和一型 | 2000 |
H座/愛裕閣 | ||
J座/愛榮閣 | ||
K座/愛華閣 | ||
L座/愛康閣 | ||
M座/愛祥閣 |
樓宇名稱(座號) | 樓宇類型 | 落成年份 | 拆卸年份 | 備註 |
---|---|---|---|---|
愛富樓(33座)* | 第三型 | 1964年5月(愛榮、愛華及愛福樓)、1964年9月(愛誠及愛康樓)、1964年10月(愛富及愛裕樓)、1965年3月(愛賢及愛達樓)、1966年5月(愛勤樓)、1966年10月(愛寧樓)、1967年1月(愛慧樓)及1967年2月(愛聰樓) | 1996年 | |
愛裕樓(34座)* | ||||
愛榮樓(35座)* | ||||
愛華樓(36座)* | ||||
愛福樓(37座) | ||||
愛盛樓(38座) | ||||
愛康樓(39座)* | ||||
愛寧樓(40座)* | 第四型 | 1989年 | 26座問題公屋之一,重建後原址為慈正邨正德樓 | |
愛仁樓(41座)* | 第三型 | 1992年 | 只有兩層高,為一所幼稚園,沒有居住單位,但有座號及名稱,重建後成為慈正邨 | |
愛善樓(42座)# | 重建後成為慈正邨 | |||
愛聰樓(43座)* | 第四型 | 1995年 | ||
愛慧樓(44座)* | ||||
愛賢樓(45座)* | 第三型 | 1992年 | ||
愛達樓(46座)! | ||||
愛勤樓(47座)* | 第四型 |
教育設施[编辑]
幼稚園[编辑]
- 肖霞幼稚園(2000年創辦)(位於慈愛苑第3期屋苑辦事處大樓地下)
公共交通[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