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国旗
![]() | |
用途 | 民用旗(海陸)、政府旗(海)![]() |
---|---|
比例 | 1:2 |
啟用日期 | 1921年6月15日(首次) 1990年2月27日(重新启用) |
![]() | |
用途 | 軍旗(海)![]() |
比例 | 2:3 |
啟用日期 | 1991 |
拉脫維亞國旗 (Latvijas Republikas karogs)是一面由胭脂紅、白、胭脂紅三道橫條組成的旗幟。1921年6月15日被採用為國旗,蘇聯時期取缔。1990年2月27日被重新採用為國旗。
历史沿革[编辑]
根据《利沃尼亚韵律诗编年史》记载的传说,1279年,一支来自采西斯的拉特加尔部落在战斗中使用了红—白—红旗。传说一位受重伤的部落酋长蜷缩在白色床单上,他躺过的部分仍然是白色,但两侧被他的鲜血染红,下一次战斗中,该部落以此床单为战旗。而在传说中,该部落在战斗中成功击退了敌人,此后拉特加尔部落就开始使用这种配色的旗帜。
1917年5月,拉脱维亚艺术家安西斯·西鲁里斯 根据这个记载设计出了拉脱维亚国旗。该旗连同国徽一起在1921年6月15日由拉脱维亚议会颁布。
1940年6月17日,苏联吞并拉脱维亚,将其变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此旗被禁用,在苏联统治时期使用该旗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当时使用的国旗则为一面红旗,左上角有LPSR及镰刀锤子图案,1953年又将国旗改为苏联国旗旗面的下部加白、蓝色的水波纹图案。
受戈尔巴乔夫政策的影响,1990年2月15日,象征拉脱维亚民族统一的红、白、红旗再度成为拉脱维亚国旗。

使用旗帜[编辑]
-
军舰旗
-
舰艏旗
-
总统旗
-
总理旗
-
议长旗
-
国防部长旗
建议旗帜[编辑]
-
拉脱维亚国旗建议旗帜之一
-
拉脱维亚国旗建议旗帜之一
历代国旗[编辑]
-
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
1918年 -
拉脱维亚共和国
1918年-1940年 -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0年-1953年 -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53年-1967年 -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53年-1990年 -
1990年-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