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學運動會獎牌記錄
|
|
代表
|
籃球
|
1 金牌
|
1977年索菲亞
|
|
|
|
{{{c2}}}
|
|
|
{{{c3}}}
|
|
|
{{{c4}}}
|
|
|
{{{c5}}}
|
|
|
{{{c6}}}
|
|
|
{{{c7}}}
|
|
|
{{{c8}}}
|
|
|
{{{c9}}}
|
|
|
{{{c10}}}
|
|
|
{{{c11}}}
|
|
|
{{{c12}}}
|
|
|
{{{c13}}}
|
|
|
{{{c14}}}
|
|
|
{{{c15}}}
|
|
|
{{{c16}}}
|
|
|
{{{c17}}}
|
|
|
{{{c18}}}
|
拉里·伯德纪念碑
賴瑞·喬·柏德(英語:Larry Joe Bird,1956年12月7日—),出生于印第安纳州西贝顿春谷。昵称大鳥和人猿泰山,為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曾擔任印第安那溜馬總教練與總管。他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之一。
大鳥伯德与魔术师约翰逊两人是80年代的NBA的领袖人物,被称黑白双煞、西魔東鳥,也是NBA历史上最优秀的球员之一,被誉为“史上篮球智商最高的人”。他的12年职业球员生涯全部在波士顿凯尔特人(Boston Celtics)度过,其位置是小前锋或大前鋒。
早期生活[编辑]
柏德生于印第安纳州西贝顿春谷,后在该州的弗兰奇利克附近的一个小镇上长大。在高中时期,他就是当地的明星球员。他曾经加入了印第安纳大学的校队,但却在该队的首次比赛之前离开了。后来他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完成了学业。1979年,他带领该校无花果树队进入了NCAA联赛的决赛,却败给了由魔术強森带领的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斯巴达人队。这场比赛在之后的25年中一直是收视率最高的大学篮球比赛。柏德赢得了年度最佳大学篮球球员的奈史密斯奖以及约翰·伍登奖,被评为当年的最佳大学篮球球员。
大學統計數據[编辑]
賽季 |
大學
|
上場次數 |
先發次數 |
上場時間 |
投篮命中率 |
三分球命中率 |
罚球命中率 |
篮板 |
助攻 |
抄截 |
阻攻 |
得分
|
1976–77
|
印第安納州立大學
|
28 |
… |
36.9 |
54.4 |
… |
84.0 |
13.3 |
4.4 |
… |
… |
32.8
|
1977–78
|
印第安納州立大學
|
32 |
… |
… |
52.4 |
… |
79.3 |
11.5 |
3.9 |
… |
… |
30.0
|
1978–79
|
印第安納州立大學
|
34 |
… |
… |
53.2 |
… |
83.1 |
14.9 |
5.5 |
… |
… |
28.6
|
生涯
|
|
94 |
… |
… |
53.3 |
… |
82.2 |
13.3 |
4.6 |
… |
… |
30.3
|
NBA生涯[编辑]
波士頓塞爾提克 (1979–1992)[编辑]
凯尔特人隊提前於1978年以新人選秀總排名第6的順位挑選柏德,柏德在1979年大學畢業之後才準備加入NBA,其經紀人告訴凯尔特人隊,柏德拒絕次等的薪資報價。到了隔年1979年選秀時,波士頓只有第二輪的選秀權,而柏德當時已具有選秀前三的資格,經過漫長的談判之後,伯德與球隊簽訂了一份價值325萬美元的五年合同,成為聯盟史上薪水最高的新秀。不久之後,NBA修改選秀規則,防止球隊在選秀之前簽下球員,這條規則也被稱為大鳥大學條款。
柏德身高2米06,是一个全能型选手。他的命中率极高,经常位列最佳三分球射手以及最佳罚球手的行列。他三次赢得全明星赛的三分球比赛。柏德职业生涯中的平均每场比赛得分是24.9分,其中在1987年-1988年赛季,创造了每场比赛29.9分的成绩。
尽管与黑人球员相比,柏德的身体条件一般,常被形容跑不快跳不高,但篮球智商极高。作为前锋,他的场均篮板球有10个,场均助攻6.3次。他还是优秀的防守球员,3次入选NBA最佳防守阵容第2队。他在1985年与亚特兰大鹰队的一次例行賽中,创造了单场60分的最高个人纪录。
他获得过3次最有价值球员(三連霸,聯盟史上僅三人達成),2次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12次全明星赛球员,并获得1982年全明星赛最有价值球员的称号。同时,柏德也在1981年、1984年和1986年3度获得NBA总冠军。他與魔術強森在場外是好朋友,但在球場上又是競爭對手。
1985-86年球季,柏德帶領綠衫軍繳出傲視NBA歷史的例行賽主場戰績,41場只吞下一場敗仗(至今也只有2007-2008年綠衫軍GAP三巨頭合體第一年以及2015-2016年的聖安東尼奧馬刺追平過)。該季明星賽,柏德輕鬆奪下三分球大賽冠軍。
賴瑞·柏德规则[编辑]
由于NBA制定了球员工资上限,但是有一条特别规定允许球队在挽留大名单上的球员时突破这一限定,这条规则就被称为“拉里·伯德规则”(也就是“柏德條款”,“大鳥權”)。
退役之后[编辑]
1992年8月18日,伯德在帮助美国梦之队夺得巴塞罗那奥运会冠军之后,宣布退役。这主要是因为长期困扰他的背伤。他的其他伤痛也困扰了他最后几年的球员生涯,尤其是脚部的伤势使他错过了1988年度整个赛季。
退役后,伯德被列入篮球名人堂。他所使用的背號33号也在凯尔特人退役。
1996年被评选为NBA历史上最伟大的50名球员之一。80年代凯尔特人的铁三角(罗伯特·帕里什、凯文·麦克海尔、賴瑞·柏德)是NBA历史上最好的前场组合之一。
1992-1997年,伯德在凯尔特人队担任特别助理。1997年,伯德担任印第安那溜馬的教练,并承诺只任三年。执教第一个赛季就获得58胜-24负的优秀战绩,被评为NBA最佳教练。1997-2000年他带领球队三次闯入东部决赛,并在2000年进入NBA总决赛,2-4输给了奥尼尔和科比率领的湖人。
在2000年赛季结束后,他辞去了溜馬的教练职务。原本他希望他的助手也是朋友的里克·卡莱尔接任他的职务,然而最后伊塞亚·托马斯却执掌了帅印。
2003年,他回到溜馬担任总裁。解雇托马斯,请回卡莱尔担任教练。
2012年,伯德替球隊操盤補強大局得當,溜馬打出東區第3佳績,伯德獲選為聯盟年度最佳行政人員,同時也是聯盟有史以來,第一人榮獲過年度MVP、年度最佳教練、年度最佳行政人員。該獎項投票過程中,伯德獲得88分以及12張第一名選票,僅次於他的是馬刺的R.C. Buford獲得56分以及8張第一名選票,以及為快艇隊打造出優秀陣容的Neil Olshey獲得55分及6張第一名選票。
2012年6月27日,NBA选秀的前一天,伯德和溜馬宣布,因为健康原因,伯德将不再担任总裁。
2013年6月26日,伯德恢复健康,重新担任总裁。
2017年4月29日,伯德宣佈辭去總管一職,不過希望之後以顧問的身份持續為溜馬效力。
柏德曾經演出過三部電影,皆飾演本人。分別是由派拉蒙影業於1994年發行火爆教頭,華納兄弟娛樂公司1996年上映的怪物奇兵以及1996年的阿達球迷鬧籃壇。
獎項和榮譽[编辑]
作為球員:
作為教練:
作為總管:
總教练战绩[编辑]
队伍
|
赛季
|
常规赛
|
季后赛
|
比赛
|
胜
|
负
|
胜率
|
排名
|
比赛
|
胜
|
负
|
胜率
|
结果
|
印第安那溜馬
|
1997-98
|
82
|
58
|
24
|
.707
|
2
|
16
|
10
|
6
|
.625
|
輸東區決賽
|
印第安那溜馬
|
1998-99
|
50
|
33
|
17
|
.660
|
1
|
13
|
9
|
4
|
.692
|
輸東區決賽
|
印第安那溜馬
|
1999-00
|
82
|
56
|
26
|
.683
|
1
|
23
|
13
|
10
|
.565
|
輸NBA總決賽
|
总计
|
234
|
167
|
67
|
.714
|
|
52
|
32
|
20
|
.615
|
|
職業生涯數據[编辑]
籃球數據縮寫說明
|
GP
|
出賽場次
|
GS
|
先發場次
|
MPG
|
場均上場時間
|
FG%
|
投籃命中率
|
3P%
|
三分命中率
|
FT%
|
罰球命中率
|
RPG
|
場均籃板
|
APG
|
場均助攻
|
SPG
|
場均抄截
|
BPG
|
場均阻攻
|
PPG
|
場均得分
|
粗體
|
最高紀錄
|
†
|
贏得總冠軍 |
*
|
領先聯盟 |
|
NBA例行賽數據統計[编辑]
賽季
|
球隊
|
出賽
|
先發
|
平均上場時間(分鐘)
|
投籃命中率(%)
|
三分球命中率(%)
|
罰球命中率(%)
|
平均籃板
|
平均助攻
|
平均抄截
|
平均阻攻
|
平均得分
|
1979–80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82 |
82 |
36.0 |
47.4 |
40.6 |
83.6 |
10.4 |
4.5 |
1.7 |
0.6 |
21.3
|
1980–81†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82 |
82 |
39.5 |
47.8 |
27.0 |
86.3 |
10.9 |
5.5 |
2.0 |
0.8 |
21.2
|
1981–82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77 |
58 |
38.0 |
50.3 |
21.2 |
86.3 |
10.9 |
5.8 |
1.9 |
0.9 |
22.9
|
1982–83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79 |
79 |
37.7 |
50.4 |
28.6 |
84.0 |
11.0 |
5.8 |
1.9 |
0.9 |
23.6
|
1983–84†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79 |
77 |
38.3 |
49.2 |
24.7 |
88.8* |
10.1 |
6.6 |
1.8 |
0.9 |
24.2
|
1984–85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80 |
77 |
39.5* |
52.2 |
42.7 |
88.2 |
10.5 |
6.6 |
1.6 |
1.2 |
28.7
|
1985–86†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82 |
81 |
38.0 |
49.6 |
42.3 |
89.6* |
9.8 |
6.8 |
2.0 |
0.6 |
25.8
|
1986–87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74 |
73 |
40.6* |
52.5 |
40.0 |
91.0* |
9.2 |
7.6 |
1.8 |
0.9 |
28.1
|
1987–88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76 |
75 |
39.0 |
52.7 |
41.4 |
91.6 |
9.3 |
6.1 |
1.6 |
0.8 |
29.9
|
1988–89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6 |
6 |
31.5 |
47.1 |
… |
94.7 |
6.2 |
4.8 |
1.0 |
0.8 |
19.3
|
1989–90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75 |
75 |
39.3 |
47.3 |
33.3 |
93.0* |
9.5 |
7.5 |
1.4 |
0.8 |
24.3
|
1990–91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60 |
60 |
38.0 |
45.4 |
38.9 |
89.1 |
8.5 |
7.2 |
1.8 |
1.0 |
19.4
|
1991–92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45 |
45 |
36.9 |
46.6 |
40.6 |
92.6 |
9.6 |
6.8 |
0.9 |
0.7 |
20.2
|
生涯
|
897 |
870 |
38.4 |
.496 |
.376 |
.886 |
10.0 |
6.3 |
1.7 |
0.8 |
24.3
|
明星賽
|
10 |
9 |
28.7 |
.423 |
.231 |
.844 |
7.9 |
4.1 |
2.3 |
0.3 |
13.4
|
NBA季後賽數據統計[编辑]
季後賽
|
球隊
|
出賽
|
先發
|
平均上場時間(分鐘)
|
投籃命中率(%)
|
三分球命中率(%)
|
罰球命中率(%)
|
平均籃板
|
平均助攻
|
平均抄截
|
平均阻攻
|
平均得分
|
1979–80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9 |
9 |
41.3 |
46.9 |
26.7 |
88.0 |
11.2 |
4.7 |
1.6 |
0.9 |
21.3
|
1980–81†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17 |
17 |
44.1 |
47.0 |
37.5 |
89.4 |
14.0 |
6.1 |
2.3 |
1.0 |
21.9
|
1981–82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12 |
12 |
40.8 |
42.7 |
16.7 |
82.2 |
12.5 |
5.6 |
1.9 |
1.4 |
17.8
|
1982–83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6 |
6 |
40.0 |
42.2 |
25.0 |
82.8 |
12.5 |
6.8 |
2.2 |
0.5 |
20.5
|
1983–84†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23 |
23 |
41.8 |
52.4 |
41.2 |
87.9 |
11.0 |
5.9 |
2.3 |
1.2 |
27.5
|
1984–85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20 |
20 |
40.8 |
46.1 |
28.0 |
89.0 |
9.1 |
5.8 |
1.7 |
1.0 |
26.0
|
1985–86†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18 |
18 |
42.8 |
51.7 |
41.1 |
92.7 |
9.3 |
8.2 |
2.1 |
0.6 |
25.9
|
1986–87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23 |
23 |
44.1 |
47.6 |
34.1 |
91.2 |
10.0 |
7.2 |
1.2 |
0.8 |
27.0
|
1987–88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17 |
17 |
44.9 |
45.0 |
37.5 |
89.4 |
8.8 |
6.8 |
2.1 |
0.8 |
24.5
|
1989–90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5 |
5 |
41.4 |
44.4 |
26.3 |
90.6 |
9.2 |
8.8 |
1.0 |
1.0 |
24.4
|
1990–91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10 |
10 |
39.6 |
40.8 |
14.3 |
86.3 |
7.2 |
6.5 |
1.3 |
0.3 |
17.1
|
1991–92
|
波士頓塞爾提克
|
4 |
2 |
26.8 |
50.0 |
0.0 |
75.0 |
4.5 |
5.3 |
0.3 |
0.5 |
11.3
|
生涯
|
164 |
162 |
42.0 |
47.2 |
32.1 |
89.0 |
10.3 |
6.5 |
1.8 |
0.9 |
23.8
|
†代表該年度拿下總冠軍
參考資料[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
| 1950年代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
|
---|
| 1930年代 | |
---|
| 1940年代 | |
---|
| 1950年代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
|
---|
| 1950年代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
|
---|
| 1950年代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
|
---|
| 1950年代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
|
---|
| 1930年代 | |
---|
| 1940年代 | |
---|
| 1950年代 | |
---|
| 1960年代 | |
---|
| 1970年代 | |
---|
| 1980年代 | |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 2010年代 | |
---|
| 2020年代 | |
---|
|
|
---|
| | | 歷程 | |
---|
| 場館 | |
---|
| 人員 | |
---|
| 退休背號 | |
---|
| NBA總冠軍 | |
---|
| 世仇 | |
---|
| ※波士顿凯尔特人雖得到1969年NBA總冠軍,但由于落敗方洛杉磯湖人的球員 杰里·韦斯特勇於抗擊在當時還是絕症的癌症,故總决賽MVP由其獲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