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化促进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疆文化促进会1935年起在新疆先后成立的各族文化促进会的统称。

1934年盛世才在新疆建立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反帝会)后施行“反帝、亲苏、和平、建设、民主、清廉”六大政策。根据六大政策的方针指导,反帝会先后成立了12各民族的9个文化促进会。其中包括:维吾尔族文化促进会(维文会)、汉族文化促进会(汉文会)、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回文会)、哈萨克、柯尔克孜族文化促进会(哈柯文会)、锡索满族文化促进会(满文会)、归化族文化促进会(俄罗斯族文化促进会,俄文会)、乌孜别克族文化促进会(乌文会)、塔塔尔族文化促进会(塔文会)、新疆蒙古族文化促进会(蒙文会)[1]

1937年,全疆共有各族文化促进会104个。其中16个区分会、60个县分会、23个支会。1940年全疆文化促进会达295个、49个俱乐部、31个歌舞剧团。各个文化促进会在反帝会的领导下主要任务包括发展本民族文化、发展教育事业、参与文化活动、进行抗战宣传、募集支前物资等。但在后期出现了相互分化的情况,甚至成为造成民族冲突的工具,比如1947年的“二二五”流血事件。1949年后,大部分文化促进会并入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其任务由后成立的文化行政部门和文艺团体如文联代替[2]。各文化促进会聚集和团结了各民族的知识分子、精英阶层、青年学生和普通群众,所有文促会的管理人员均是逐级选举产生,各级文促会的活动经费主要是通过自筹和捐献[2]

1936年,仅维文会、哈柯文会、回文会及蒙文会在全疆新建学校2235所,学生143592人[2]。也有说法称同时期会立学校1055所,学生59949人[3]

参考资料[编辑]

  1. ^ 沙奇; 龙开义. 抗战时期新疆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以文化促进会为例.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9 (04): 70–74. 
  2. ^ 2.0 2.1 2.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文艺志》编辑室. 抗日统一战线时期的新疆各民族文化促进会. 新疆地方志通讯. 1988, (02): 44–46. 
  3. ^ 李鹏海. 试论新疆文化促进会及其历史作用. 新疆地方志. 1995, (04):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