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佩伯爵将军号装甲舰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7月12日) |
![]() | |
历史 | |
---|---|
![]() | |
艦名 | 施佩伯爵将军号 |
艦名出處 | 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 |
建造者 | 威廉港德国海军船厂 |
動工日 | 1932年10月1日 |
下水日 | 1934年6月30日 |
服役日 | 1936年1月6日 |
结局 | 1939年12月17日自沉 |
技术数据 | |
艦級 | 德国级装甲舰 |
排水量 |
|
全長 | 186米(610英尺3英寸) |
全寬 | 21.65米(71英尺0英寸) |
吃水 | 7.34米(24英尺1英寸) |
動力來源 |
|
速度 | 29.5節(55公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8,900海里(16,500公里;10,200英里) at 20節(37公里每小時;23英里每小時) |
乘員 |
|
传感与 处理系统 |
|
武器裝備 |
|
装甲 |
|
艦載機 | 两架Ar 196水上侦察机 |
飞行设施 | 一架弹射器 |
施佩伯爵将军号重巡洋舰(德語:Admiral Graf Spee)是纳粹德国海军的一艘德国级装甲舰,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指挥德国东亚舰队参加过科羅內爾海戰和福克蘭群島海戰的海军中将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完成的四艘馬肯森級戰鬥巡洋艦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號命名。
施佩伯爵将军号于1932年10月在威廉港德国海军船厂动工,1936年1月完工。该舰名义上受《凡尔赛条约》限制排水量小于10,000吨,但实际上满载排水量达到16,280吨。最高航速达28節(52公里每小時),超越大多数英法军舰[1]。
1936年-1938年西班牙内战期间,施佩伯爵将军号指挥了五次不干涉巡逻。1937年5月,该舰参加了乔治六世的海上阅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数周,施佩伯爵将军号被布署到南大西洋,等待宣战后立即占领海上商业航线。1939年9月至12月,该舰共击沉9艘商船,总注册吨位达50,089吨。12月13日,该舰遭遇3艘英国巡洋舰,拉普拉塔河战役爆发。施佩伯爵将军号重创英国军舰,但自己也受损严重,被迫回到蒙得维的亚港口。12月17日,受英国假情报影响,司令汉斯·朗斯多夫下令自沉该舰。
历史[编辑]
1936年1月6日,施佩伯爵将军号正式加入德国海军并成为成为德国海军的旗舰。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施佩伯爵将军号被部署到大西洋参与不干涉巡逻并封锁共和党控制的西班牙海岸。在1936年8月至1937年5月之间,该船在西班牙附近进行了3次巡逻。[11]在西班牙返航途中,施佩伯爵将军号于5月20日参加了乔治六世的海上阅兵。[2]
閱兵结束后,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返回西班牙进行第四次不干涉巡逻。在舰队演习和对瑞典的短暂访问之后,该舰于1938年2月进行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逻。它全年对各个外国港口进行了一系列友好访问,其中包括前往大西洋的巡游,她在丹吉尔和维哥停留。[3]她还参加了数次德国舰队演习和庆祝梅梅尔港成为德国一部分的活动。在1939年4月18日至5月17日之间,它进行了另一次前往大西洋的航行,停在休达和里斯本港。[3]
1939年8月21日,施佩伯爵将军号离开威廉港,前往南大西洋。8月24日,施佩伯爵将军号从法罗群岛以西进入大西洋,并于9月1日上午8:05在北纬24°25′,西经36°15于阿尔特马克号汇合。[2]
二战[编辑]
参考书籍[编辑]
- Bidlingmaier, Gerhard. KM Admiral Graf Spee. Warship Profile 4. Windsor: Profile Publications. 1971: 73–96. OCLC 20229321.
脚注[编辑]
- ^ Pope,第7頁.
- ^ 2.0 2.1 Bidlingmaier,第73頁.
- ^ 3.0 3.1 Williamson,第4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