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蝦餅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月亮蝦餅是一種在台灣常見到的台灣小吃,實際上並非源自泰國,而是由台灣人所發明[1]。有媒體報導為泰北美斯樂之雲南華僑藺以愛至台灣留學,當瓦城泰國料理學徒時偶然創造之作,因高明駿和徐承義所開設之瓦城為台灣最早泰式料理店之一,故影響後來的泰國料理店均有此菜色。
作法[编辑]
將蝦仁、豬肉、大蒜等材料搗碎後,以兩張春捲皮上下包覆,再油炸而成。其中融合了越南菜、緬甸菜的泰式料理風台灣小吃。由於這道料理並不是泰國料理,因此一般在泰國是吃不到的,不過在曼谷可以在附近的一些台式料理店找到。
名稱由來[编辑]
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在油炸前,春捲皮呈現白色的樣子,就像皎月;另一種是油炸後,春捲皮看起來像是金黃色的月亮。
其他[编辑]
雖然是由台灣人所發明的餐點,但在台灣所開設的泰式餐廳幾乎都有所販賣,而讓部份台灣人誤以為是源自泰國的菜餚。
參考資料[编辑]
- ^ 美食典故 融合多元文化的月亮蝦餅. 大紀元時報. 2014-10-11 [2015-04-10].
|
![]() | 这是一篇與食物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